水体施肥的作用、技术与方法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885857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体施肥的作用、技术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水体施肥的作用、技术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水体施肥的作用、技术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水体施肥的作用、技术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水体施肥的作用、技术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体施肥的作用、技术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体施肥的作用、技术与方法(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体施肥的作用、技术与方法一、水体施肥的作用和对水生生物的影响1、为什么要在水体中施肥?各种水产养殖对象都是异养生物,其生长的物质、能量需要完全依赖于食物外源性饵料。除工业化、高密度养殖生产主要依靠人工配合饲料外,天然饵料是水产养殖生产中主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基本食物。在苗种培育、大水面天然增殖、以滤食性水产动物(鱼、虾、蟹、蚌、贝等)为主要养殖对象的水体,若能及时地、保质保量地供给天然饵料,满足水产动物的物质、能量需求,优质高产就有物质保证。水中的天然饵料包括浮游植物、高等水生植物、浮游动物、细菌以及有机碎屑等。浮游植物和高等水生植物都能直接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被称为初级生产者,其生产能力称

2、为初级生产力。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营养盐类(氮、磷、钾、钙等和无机盐)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在肥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盐类,在自然阳光照射下,能很好地促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大量繁殖浮游植物。在瘦水中,营养盐比较贫乏。水产动物生长、繁殖的物质基础是溶解于水中的简单无机物,水产动物通过摄食水体中的天然饵料生物而生长,因而水产动物的生长与水体中的无机盐类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人们每年从水体中捕捞出大量的水产品,相应带走了水体中的无机盐类,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向水体中补充这些物质,就会发生入不敷出的情况,而使养殖水体的物质循环和饵料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长此以往,水体生产力将逐渐降低,因此需要通过施

3、肥来增加营养元素(主要是氮、磷)的含量,加速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浮游动物的生长发育,保证水体最大限度的生产力。2、施肥有哪些具体作用?施肥的目的是培育优质、适口、水产动物易消化吸收的天然饵料(浮游生物)或二级饵料(有机碎屑),达到提高产量的效果。施肥的具体作用有以下3点: 、使浮游植物因得到必要的营养元素而大量繁殖。 、促进以浮游植物为饵料的浮游动物、有益菌的增殖,为鲢、鳙、鲤、鲫、鲮、虾、蟹、蚌、贝等提供各种适口饵料。 、增加水体中的有机碎屑,直接为水产动物所利用。3、施肥对水中细菌有何影响?细菌是促进水体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可缺少的分解者,也是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的食物。因此,水中细菌

4、的数量多少对提高养殖产量有很重要的意义。施肥可以提高养殖水体细菌的数量,施用不同肥料,对细菌繁殖的效用也不同。在生产中可以看到,施肥区及施肥区附近的细菌大量聚集,同时施肥水域有大量的吞食细菌的浮游动物。由于浮游动物的吞食及营养物质的逐渐消耗,施肥区细菌的数量也开始减少。为保证细菌的繁衍增长,必须投入新的肥料。4、施肥对浮游生物有何影响? 、浮游生物种群和数量与施肥的性质有密切关系(见表1)。 、浮游生物种群和数量与施肥量也有密切关系。施肥量较大、水温较高f以绿藻和蓝藻为优势种群;施肥量较小、水温较低f以小型硅藻(如纺锤硅藻、圆盘硅藻)或金藻等为优势种群。表1:施不同肥料后浮游生物优势种群及数量

5、高峰持续时间肥料种类有机肥无机肥氮肥磷肥生化肥料优势隐藻、尾毛虫、周放射硅藻、栅藻、绿球固氮藻易消化的硅藻、隐种群毛虫等先出现榴弹虫、弹跳虫藻类藻、金藻、轮虫数量高峰47天2天左右36天 、施肥对浮游植物的控制作用主要在初期,以后随着浮游植物种类的增多、密度的增大以及生态环境的复杂化,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群转为营养需求复杂、增长率较低但竞争力强的大型种类(例如鞭毛藻类、蓝藻)。 、施传统肥料后,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鲢易消化的浮游植物一般在45天达到数量高峰,鳙易消化的浮游动物在57天达到高峰。生化肥料:浮游生物数量在施肥第2天立即上升,第3天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并开始出现高峰期,此后高峰期持续46天。

6、 、底栖藻类与浮游植物之间在养分和光照上存在着尖锐竞争。如果水绵等大型丝状藻类先增长起来,则养分被吸收,浮游植物就难以增长;反之浮游植物若大量繁殖,由于透明度降低,底栖藻类也难以滋生。这种情况在早春清塘、施肥后可能出现。早春的水温低,必须选择晴朗、温暖天气,施足基肥或追肥,使浮游植物抢先繁殖起来。 、施肥后浮游动物出现顺序为:原生动物一轮虫一枝角类一桡足类。因此,在施肥时应掌握好各类浮游动物的数量达到高峰期所需时间,以保证培育的浮游动物在个体大小和数量上及时满足水产动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二、生化肥料的特点及使用方法1、常用肥料有哪些类型?常用的肥料包括有机肥和无机肥两大类。常用有机肥:绿肥、粪肥

7、、混合堆肥、生活污水等。常用无机肥:氮肥、磷肥、钾肥、钙肥等。生化肥料是针对水产养殖的特点而研究开发的新型复合肥,是替代传统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水产专用肥。2、传统肥料有哪些优缺点?(1)、有机肥:优点:营养元素较全面,肥效较缓和而持久。缺点: 、成分复杂,肥效变化大,不易掌握准确的施肥量; 、分解慢,肥效迟; 、用量大,操作繁重,增加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即使经过发酵后施用也会带入大量有机渣质,造成水体污染并易引起泛池等现象; 、耗氧量大,据计算分解1吨大粪要消耗3.43.8吨氧,分解1吨牛粪要消耗5吨氧,分别相当于2.8吨和4.0吨鲤一个生长季节(约180天)的耗氧量。(2)、无机肥:优点:分解

8、快,肥效快;成分较单纯且易确定;用量较少,操作强度较小,对水体的污染较轻等。缺点: 、肥效不持久; 、有效成分的水溶性较差; 、容易改变水体的pH值等理化性质,极易沉淀造成底泥板结; 、培养的藻类以蓝藻、绿藻为主,饵料价值比鱼类容易消化吸收的金藻、硅藻、隐藻差。3、生化肥料的有哪些特点? 、与传统无机肥相比,生化肥料的氮、磷含量高,氮、磷的水溶性好,添加了水生生物必需的铁、锌、镁、铜、钴、钼、硒等系列微量元素,从而提高肥效并能激活有益藻、菌的生物酶活性,加强其同化作用,加快其繁殖和生长速度,保证水产动物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在鱼蚌混养肥和虾蟹肥中,根据蚌、虾、蟹、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钙元素的需求量

9、,按比例添加了适量的活性钙。 、富含生物有机酸(腐植酸、胡敏酸、乌敏酸等),既具有传统有机肥肥效持久的优点,又能提高水生植物的生理活性,而且不产生有机渣质,对水体和底质没有污染, 、添加的生物活性物质,能促进鱼、蚌、虾、蟹、贝易消化藻类的繁殖,抑制有害藻、菌的繁殖和生长,增加溶解氧,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净化水质、改善底质,保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减少泛池,提高养殖动物的活力。 、用量少而准确、见效快而持久、水色爽活、肥效比高。既能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又减少病害;既提高产量,又降低成本,增加施肥的直接效益和综合效益。 、应用广泛,适合池塘、水库、湖泊、滩涂等水体的海水

10、、淡水养殖,不同系列分别适合于鱼类混养,鱼蚌混养,虾、蟹、贝养殖等。生化肥料与传统肥料相比的结果见表2。表2:生化肥料与各类肥料的比较肥料类型肥料功效比较指标营养物对水质影响污染状况病害传染成本方便程度操作强度肥效绿肥或粪肥不稳定大量耗氧有机污染易传病低简便大慢而持久混合堆肥不稳定易污染未发现较复杂较快无机混合肥较差改变pH污染较轻不传病较简便较大快而不久有机+无机肥较全面未发现较低简便较好生活污水不稳定不可预测污染较重未发现最低简便小较好生化肥料全面改善水质无污染不传病较低最简便较小最好4、不同生化肥料的特点如何?(1)、鱼蚌混养肥:珍珠蚌和各种贝类相同,属软体动物,是滤食性水生动物,即通过

11、进、出水管水体的流通,将水体中的藻类过滤下来为食物,因而养殖水体必须富藻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保证鱼蚌混养的健康生长,提高珍珠的产量。珍珠蚌的生活环境要求:透明度2530cm,即含藻类较丰富的水体中生活,底质无污染。根据季节不同,藻群组成不同,水色也不一样,一般分为二种:一种是以绿藻、隐藻、硅藻、金藻为主组成的藻群,水色呈绿色或黄绿色;另一种是以硅藻、黄绿藻、金藻为主组成的藻群,水色为浅褐色或黄褐色,而且珍珠蚌养殖需要富钙和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作为珍珠蚌形成珍珠必需的物质基础。珍珠蚌专用肥是新一代高效复合肥,是针对育珠蚌水体的理化要求和鱼蚌混养的营养需求特点,精心研制开发的含氮、磷、钙的复合肥

12、料,根据水体施肥“以磷促氮、以微促长”的理论,合理配比各营养要素,充分发挥有机肥、无机肥、微量元素及微生物的不同特点,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培肥水质,促进优良藻类的大量繁殖、生长,控制藻相平衡,将老化水质转为嫩绿水质,水色鲜活,为鱼、蚌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浮游植物酶的活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水中溶氧。使用后水质来肥迅速,肥效持久,水色爽活,鱼类生长迅速,病害减少育成的珍珠珠形美观、色泽亮丽,珍珠品质明显提高。(2)、鱼类专用肥:滤食性鱼类是以浮游生物(藻类、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等)为食,肥水才能养出优质高产的鲢、鳙及其它滤食性鱼类。培肥水质,施肥是关键。传统施肥养鱼一般采用纯化肥或直接用

13、畜禽粪肥泼洒于养殖水体,其最大的缺点是水质理化因子容易产生剧烈变化或有机物大量沉积,造成底质严重污染,到高温季节产生严重泛池或暴发出血性败血症(暴发性出血病)等现象。针对传统施肥养鱼的缺点,采用无机肥+腐植酸、胡敏酸、乌敏酸等活性有机酸肥+有益微生物的方法,经科学复合配比研制出鱼类专用肥,具有用量省、见效快、肥效持久、对养殖生态无污染的优点,形成藻群丰富、水色嫩绿活爽的养殖水体,增加天然饵料生物。同时藻类的光合作用加强,增加水中溶氧。生物有机酸和某些微量元素,能提高水生植物的生理活性,加速对水中氨态氮、硝态氮的分解和吸收,改善养殖水环境,促进鱼类健康生长,发病率明显下降,能节约成本、提高产量、

14、增加效益。复配了有机肥之精华腐植酸类有机酸和无机肥、微生物作为虾蟹贝专用肥,不仅具有浮游生物生长繁殖需要的氮、磷主要元素,而且含有水生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生理活性物质,能增强水生生物多种酶的活性、加速对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的吸收利用,培养出大量适口的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为虾、蟹、贝提供优良的天然饵料,并能净化水环境。有益藻类的大量繁殖能控制藻相平衡和调节藻类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氧,氧化水体中有害的还原性物质,改善水质,缓冲水体酸碱度,形成良性循环,抑制致病生物生长,促进虾、蟹、贝的健康生长,提高其成活率,缩短生长期,从而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科学地将无机、有机、生物配比复合,克

15、服了单纯使用化肥容易改变水体理化性质和单纯使用畜禽粪肥容易造成底质恶化、高温季节泛池的缺点,并通过微生物改善水质和底质,保护养殖水环境的生态平衡,是虾、蟹、贝养殖中值得广泛推广的产品。5、如何使用生化肥料?(1)、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在放养前一周,施足基肥培肥水质,新池:6.0kg/亩米,老池:4kg/亩米。 、养殖过程中视水质肥度施追肥,追肥量为每次1.02.0kg/亩米。 、以晴天上午施用为宜,将本品溶于适量水中,3060分钟后均匀泼洒。 、无论是施基肥还是施追肥,在施肥后的三天内,最好不换水或注水。 、本品不宜与碱性物质一起存放或施用。施生石灰前后一周内不宜施用。 、受潮后可能产生少量结块现象,但不影响肥效,将块粉碎后照常施用。(2)、施肥量的调整 、根据池塘情况调整施肥量:淤泥过厚,应减少施肥量并配合使用益池保。保水、保肥性能差的池塘,可适当增加施肥量。新池可适当增加施基肥和追肥的数量。 、根据主养种类调整施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