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基本常识和防震抗震知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882678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基本常识和防震抗震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震基本常识和防震抗震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震基本常识和防震抗震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震基本常识和防震抗震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震基本常识和防震抗震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基本常识和防震抗震知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基本常识和防震抗震知识本周(5月11仃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宣传周,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抗灾知识水平,普及地震科普知识,提高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我们特推出防灾抗震基本常识及防震抗震知识,提高大家的自救能力,减少灾害发生时带来的各类损害。1、震时如何避险(1) 楼房内的成员震时可暂躲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家俱下,或躲在楼房卫生间等小开间房内。(2) 地震时大家应该用随手物件护头和捂住口鼻以防砸伤或被泥沙烟尘呛住。(3) 家庭成员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灭火和断电,防止触电和发生火灾等次生灾害。(4) 高层楼房里的人员不可使用电梯,不要向阳台跑,尤其不可跳楼。(5) 地震时对家庭成员中的

2、残疾者、病人、幼儿、老人要特别关照。(6) 住院的病人应用被褥蒙住头部和身体,并立即躲在床下。(7) 正在上课的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应躲在课桌或小床下;应听从老师安排,不要乱跑和擅自单独离开学校。(8) 人在影剧院或游艺场时,应就地蹲下,保护头部,切不可一剂拥向出口,以防被高空坠落物体砸伤。(9) 在地铁和地下商场的人员,要原地躲避,不要慌忙挤向出口处。(10)在街道上的行人,应待在开阔地带,不要躲避在电线杆、变压器、烟囱及高大建筑物附近。(11)人在过桥时要紧紧扒住桥栏杆,主震后立即向可靠近的岸边转移。(12)正在行驶的车辆震前应紧急停车,设法停在开阔处。(13)车上乘客要抓住坐椅或车上牢

3、固物件,不要争于外出。(14)人应远离石化、化学煤气等易爆有毒的工厂或设施,遇火情不可处于下风,宜躲避在上风有水处。(15)居住在山区的居民,震时要密切注意滑坡和泥石流;若出现滑坡和泥石流的迹象时,应立即沿斜坡横向水平方向撤离。2、震后如何自救互救(1)自救a、未伤人员尽快抢救家中和邻居人员,被压在室内的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向有空气和水的方向移动,节约食物和用水,以便维持尽可能长的时间。b、封闭在室内的人,不可使用电气、火柴、蜡烛等,最好用手电筒照明,如闻到煤气或有毒有害气体异味时,最好用湿衣物等捂住口鼻。c、保持镇静,保存体力,待外面有动静时再大声呼救或敲击。d、对自己所处的空间,设法加固,以

4、免余震时再次倒塌伤人。e、尽快离开房间,不可轻易再进房内,以免强余震再次震坍房屋伤人。f、煤矿坑道里的人员,应向单一巷道、竖井等地带撤离。要掉电源,不可用明火,防止瓦斯爆炸。g、震后住在防震棚等处的人员要特别注意饮水卫生和食物卫生,防止传染病蔓延。h、在野外的人员,应向开阔地或高地坡顶转移,不可往下跑,不可躲在危崖、狭缝处,并时刻提防山崩、滑坡及雪崩、冰塌。(2)互救地震后救人,时间就是生命,所以救人应当先从最近处救起,只要是在附近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抢救他们。此种做法可以节约时间,减少伤亡。营救他人时应先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暴露。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

5、人工呼吸,有些伤势不重者,可帮他暴露头部和胸腹后,让其自救脱离险境,这样可以争取时间抢救更多的人。凡伤者不能自行出来的,不要强拉硬拖,应尽量充分暴露全身后才可扒出。从废墟中将人扒出来,如果是伤者、病者,他们还没有脱离危险,即使无病无伤,如果埋压过久,也有必要进行特殊的护理。流血者要及时止血,骨折者要作简单地包扎。在黑暗处呆的时间长的人,出来后要避免强光的刺激。长时间处于饥饿的人,不能一下子喂给过多食物。震后初期的抢救工作,大多采取手挖肩扛。若利用工具,如铲、铁杆、斧、木棍等,一定要注意安全。在挖到人时更要小心,不可用利器刨挖,最好用手一点点地抠。在一些梁柱相互叠压的情况下,挖掘时要特别注意仔细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的阻挡物,对上面重物需进行必要的支撑,绝不能鲁莽行事。挖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粉尘碎物飞扬,以致误伤和窒息被营救者,必要时可采取洒水息尘的办法。现场抢救中,力争及早除去伤员身上或伤肢的重物,立即固定伤肢,不要拉扯被压埋者,以免造成新的损伤;抬伤员不能一人抬手,一人抬腿,扭曲身体,以免造成腰部损伤人员的再次伤害导致瘫痪,应用竹木床板、担架运送伤员。3、同心协力、减轻灾害当前,人类还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也远未达到准确预报地震的水平,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与家园重建等办法,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目的。陕西省中医医院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