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习题课件考点跟踪突破11 文言实词与虚词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882066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语文习题课件考点跟踪突破11 文言实词与虚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中考语文习题课件考点跟踪突破11 文言实词与虚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中考语文习题课件考点跟踪突破11 文言实词与虚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中考语文习题课件考点跟踪突破11 文言实词与虚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中考语文习题课件考点跟踪突破11 文言实词与虚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语文习题课件考点跟踪突破11 文言实词与虚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考点跟踪突破11文言实词与虚词一、(2015德阳)文言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

2、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注释】县

3、官:这里指朝廷。葛:夏布,指夏天穿的衣服。司业、博士:官名,国子监的老师。假诸人:假之于人,向人借。天质:天资,人的智力。卑:低下。君则:马生的字。流辈:同辈的人。故:特意。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右备容臭(xi)(2)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i)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指代抄书)(2)走送之( 跑 )(3)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4)腰白玉之环(腰佩)(5)无冻馁之患矣(忧虑,担心)3翻译下列句子。(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吃的穿的比不上其他的人。(2)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他将要回去探望他的父母,我

4、特意把过去求学的艰苦告诉了他。4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从【甲】【乙】两个语段中各找出一处。【甲】段:“我”与富家子弟的对比(或:“我”的贫寒与富家子北的奢华对比);“我”与先达的对比(或:“我”谦恭求教与先达严厉对比)。(答到其中任意一点即可。)_【乙】段:“我”与诸生的对比(或:“我”与诸生求学条件的对比。“我”手录书与诸生有众多可读之书对比;“我”奔走求学与诸子坐大厦之下安然读书对比;诸生中业精、德不成者与“我”的专注的对比;“我”与诸生求师境遇对比。(答到其中任意一点即可。)二、(2015乐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魏文侯轶事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

5、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1对下列

6、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命驾将适野(前往)B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知道, 明白 ) C乃往,身自罢之( 罢免 ) D文侯怒,任座趋出( 快走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韩借师于魏以伐赵魏由是始大于三晋B克之,以封其子击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文侯应之亦然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D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魏文侯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为了不违狩猎之约,弃宴亲自前往告诉“虞人”取消打猎。B魏文侯坚持外交原则,曾惹怒了实力不弱的韩、赵两国。C针对魏文侯封地于子的不当做法,任座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他刚直不阿

7、的性格。D魏文侯一会儿“怒”,一会儿“悦”,若非翟璜的巧妙解说,任座定会小命难保。4翻译下列句子。(1)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刚才(先前)任座的言辞正直(直率),我因此才知道这一点(我因此才知道)。(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皇宫中和朝廷里,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扬善惩恶),标准不应该不同(标准不应该有差异)。三、(2015聊城)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

8、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注释】负,具有。强:擅长于。筈(ku):箭的尾部。1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 )A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好读书,不求甚解B再发,又中一鼓作气,再而衰C以所爱良弓赠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飞由是益自练习益慕圣贤之道2翻译下面的句子。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家里贫穷,捡拾柴禾当作灯烛来照明,背诵学习到天亮,不睡觉。3结合选文说说岳飞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少有大志,而勤学苦练不止。四、(2015随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

9、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选自颜氏家训慕贤)【注释】播越:离散。款狎:指相互间关系亲密。渍:染。操履:操守德行。艺能:本领,技能。较:通“皎”,明显。鲍鱼:咸鱼,气味腥臭。肆:店铺。之徒:那样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较明易习者也? 学习(2)君子必慎交游焉。 慎重(或谨慎)(3)无友不如己者。 以为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

10、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墨子悲于染丝战于长勺(曹刿论战)B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C潜移默化,自然似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D是以与善人居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但优于我,便足贵之。只要比我优秀,便足以(或值得)让我看中他。4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D )A本文论述了外部环境对人精神性情的影响,指出交友对人成长的重要性。B本文以“入芝兰之室自香,入鲍鱼之肆自臭”这一生活现象来证明人的神情容易被同化的道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自然贴切。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说明了潜移默化的道理,多与名贤交游,方能受到有益熏陶,颜氏家

11、训对现在青少年的成长仍有指导意义。D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来象征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品行,这与本文观点一致。五、(2015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以布衣富侔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

12、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畜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选自刘向新序)【注释】陶之朱公:即范蠡(l),相传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侔(mu):等同。缯(zng):丝织品的总称。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梁尝有疑狱狱:案件B臣,鄙民也鄙:浅陋 C不知当狱当:应当D殆未有也殆:恐怕2对下面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臣之家有二白璧 侧而视之其径相如也 然其价一者千金A用法相同,用法不同B用法相同,用法相同C用法不同,用法不同D用法不同,用法相同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A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B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C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赏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D作者借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即使是我也迟疑难决,先生您来判断一下这个案件,应该怎么办?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