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供电知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880575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井下供电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煤矿井下供电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煤矿井下供电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煤矿井下供电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煤矿井下供电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井下供电知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矿井下安全供电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52更新时间:2010-11-13煤矿井下安全供电一、直流电与交流电(一)直流电直流电:电流的方向保持不变的称为直流电。如矿灯、蓄电池电机车、架线电机车等均用直流电。(二)交流电交流电:电流流动方向和大小来回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流电。通常所指的交流电是指正弦交流电。交 流电分为单相交流电和三相交流电。1、如果用电设备中只流过一个正弦交流电流,这种交流电就叫做单相交流电。例如:电灯、电铃等用的都 是单相交流电。2、如果用电设备中流过三个正弦交流电流,并且这三个正弦交流电流的最大值是相等的,仅是经过零值的 时间互相相差120 (用几何角度来

2、表示时间,这样的交流电就叫做三相交流电。例如:电煤钻、舌U板输送机等 用的就是三相交流电。二、煤矿电力用户的分类煤矿电力用户可分为三类:1、一类用户:凡因突然停电造成人身伤亡事故或重要设备损坏,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者,均是一类用 户。如煤矿主通风机、井下主排水泵、副井提升机等,这类用户采用来自不同电源母线的两个回路进行供 电,无论是电力网在正常或事故时,均应保证对它的供电。2、二类用户:凡因突然停电造成较大减产和较大经济损失者。例如,煤矿集中提煤设备、地面空气压缩 机、采区变电所等,对这类用户一般采用双回路供电或环形线路供电。3、三类用户:这类用户突然停电时对生产没有直接影响。例如,煤矿井口

3、机修厂及公用事业用电设备等。三、矿井供电电压等级按照规定,矿井供电系统选用的电压等级有:1、35kV 矿井地面变电所变电电压。2、10 kV或6 kV井下高压配点电压和高压电动机的额定电压。3、3 kV或1140 V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4、660 V井下低压电网的配电电压。5、380 V地面和小型矿井井下低压电网的配电电压。6、220 V地面和井下新鲜风流大巷的照明电压。7、127 V照明、手持式电气设备、电话、信号装置的最高额定电压。8、36V 一井下设备控制回路的电压。9、直流250V、550V直流架线电机车常用额定电压。四、煤矿井下安全用电(一)严禁带电检修、搬迁电气

4、设备因为井下狭窄,空气潮湿,并且有淋水,增加了触电的危险性。特别是井下存在瓦斯、煤尘等爆炸性物质, 如果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包括电缆和电线,极易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或短路事故,产生的电火花,可能 引起瓦斯、煤尘爆炸。检修或搬迁前,必须切断电源,并用同电源电压相适应的验电笔检验。检验无电后, 必须检查瓦斯,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在1%以下时,方可进行导体对地放电。所有开关手把在切断电源时应 闭锁,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警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取下此牌并进行送电。(二)煤矿井下安全供电“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的内容煤矿井下常见的各种电气事故,主要有短路、漏电、过负荷、断相、

5、失爆和人身触电等。其它一些电气事故 或危害,主要都是由这些事故引起的。煤矿井下供电如果能做到“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 这几项要求,上述各种电气事故便可防止或不致扩大。这是多少年来煤矿下电气事故经验教训的总结。三无:即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这“三无”对防止短路、漏电和人身触电事故是十分有效的措施。四有:即有过电流和漏电保护装置,有螺钉和弹簧垫圈,有密封圈和挡板,有接地装置。这“四有”对防止短 路、过负荷、漏电故障范围的扩大,防止人身触电、防止失爆是十分有效的。两齐:即电缆悬挂整齐,设备硐室清洁整齐。这“两齐”是防止各种电缆引起的电气事故、防止硐室内电气设 备发生故障的有效措施。三全:即防护装置全,绝缘用具全,图纸资料全。这“三全”是防止发生人身触电等意外事故,加强电气设备 管理和电气技术管理,正确指挥生产,防止各种电气事故的重要措施。有了这“三全”,万一发生电气事故, 也能正确、迅速地判断和进行处理。三坚持:即坚持使用检漏继电器,坚持使用煤电钻、照明和信号综合保护,坚持使用瓦斯电和风电闭锁。只 要做到“三坚持”,不仅可以防止因漏电引起的人身触电事故,而且可防止因漏电等引起的瓦斯爆炸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