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论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877362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论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目录-7摘要-8 一汽车底盘组成及功用-9 1.1传动系组成及功用-101.2行驶系组成及功用-111.3转向系组成及功用-111.4制动系组成及功用-11二. 传动系-12 2.1离合器及故障诊断-122.2变速器常见故障和诊断 -132.3 万向传动装置的故障和诊断 -142.4驱动桥故障和诊断 -17三传动系故障诊断实例分析-19四结论-21五致谢-22六参考文献-23摘 要随着汽车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汽车制动系统已经成为汽车维修人员必备的技术。制动系统作用是: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在坡道上)

2、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以保证驾驶的安全性。汽车制动系统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安全,所以我们这方面要必须研究透彻多加注意。关键词:传动系、安全、作用、稳定。一、 汽车底盘的组成和功用汽车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等四大系统组成,其功用是接收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运动并保证汽车能够按照驾驶员的操纵正常行驶。图1-1所示为轿车的底盘结构图。 图1-1 轿车的底盘结构图1.1传动系汽车传动系是从发动机到驱动车轮之间所有动力传递装置的总称。不同配置的汽车,传动系的组成不同。如载货汽车及部分轿车,其传动系一般由离合器、手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万向节和传动轴)、驱动桥(主减速器、差速器

3、、半轴、桥壳)等组成,如图1-2示;而轿车中采用自动变速器的越来越多,其传动系包括自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等,即用自动变速器取代了离合器和手动变速器。汽车传动系的功用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 图1-2汽车传动系示意图1.2行驶系汽车行驶系一般由车架、悬架、车桥和车轮等组成,如图1-3示。车轮通过轴承安装在车桥两边,车桥通过悬架与车架(或车身)连接,车架(或车身)是整车的装配基体。 图1-3汽车行驶系示意图 1.3转向系汽车转向系主要由转向操纵构汽车转向系的功用是保证方向行驶。 1.4制动系汽车制动系一般包括行车制动系和驻车制动系等两套相互独立的制动系统,每套制动系统都包括二传动系

4、2.1离合器离合器常见故障和诊断1) 分离不彻底现象:发动机怠速运转,踩下离合器踏板,原地挂档有齿轮撞击声,且难以挂入,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发动机熄火。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离合器自由行程过大,当踩下踏板时不能使膜片弹簧充分压缩,排除方法是进行调整;从动盘正反面装错,造成从动盘仍与飞轮有摩擦,排除方法是重新装配;从动盘翘曲变形,使从动盘与飞轮或压盘仍有摩擦,排除方法是进行校正从动盘;从动盘花键毂在变速器一轴(输入轴)上移动不灵活,造成从动盘与压盘或飞轮仍有摩擦,使离合器分离不彻底,排除方法是更换从动盘。2)起步发抖现象:起步时,离合器不能平稳结合,而产生抖动。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从动盘的钢片或压盘

5、发生翘曲,变形造成从动盘不能正常与飞轮或压盘接合,排除方法是更换从动盘或压盘;飞轮与从动盘的接触面偏摆,造成飞轮与从动盘不正常接触,排除方法,修复飞轮;从动盘上缓冲片或减震弹簧折断,造成从动盘不正常工作,排除方法是更换从动盘;从动盘上铆钉松动或露出,造成铆钉与飞轮或压盘接触,排除方法是更换从动盘;压盘总成与飞轮的固定螺栓松动,造成从动盘与压盘不正常接触,排除方法是紧固螺栓。3)离合器打滑现象:放松离合器时,汽车不能起步;加速时发动机转速上升,但车速不相应升高;上长坡时,离合器冒烟且有糊味。当拉紧驻车制动器,进行起步试验时,发动机本应熄火,若不熄火,表示离合器确实打滑。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离合器

6、踏板自由行程太小或没有,膜片弹簧力全部或部分作用在操纵机构,而使从动盘不能很好地与飞轮及压盘压紧。排除方法为调整离合器自由行程;从动盘上有油污,造成从动盘表面摩擦力减小。排除方法是去除从动盘油污并排除漏油故障;从动摩擦片、压盘和飞轮工作面磨损严重,厚度减薄。排除方法是更换从动盘;弹簧退火,膜片弹簧疲劳或开裂。排除方法是更换压盘总成;离合器压盘与飞轮之间固定螺钉松动。排除方法是紧固螺栓;分离轴承套筒与其导管之间因油污、尘腻或卡住而不能回位。排除方法是清洗导管。4)异响现象:离合器分离或接合时发出不正常响声。原因及排除方法:分离轴承缺少润滑剂干磨或轴承损坏。排除方法是更换分离轴承;从动盘花键孔与轴

7、配合松旷。排除方法是更换从动盘;从动盘摩擦片铆钉松动或铆钉头露出。排除方法是更换从动盘;分离轴承套筒与其导管之间有油污、灰尘或分离轴承回位弹簧与离合器踏板回位弹簧疲劳、折断、脱落,造成分离轴承回位不佳。排除方法是清洗更换损坏零件;从动盘减震弹簧退火、疲劳或折断。排除方法是更换从动盘。2.2变速器变速器常见故障和诊断1、变速器异响 1)空档发响(1)现象: 发动机低速运转,变速器处于空档位置有异响,踏下离合器板时响声消失。 (2)原因: 变速器与发动机安装时曲轴与变速器第一轴中心线不同心,或变速器壳变形。 第二轴前轴承磨损、污垢、起毛。 变速器常啮齿轮磨损,齿侧间隙过大,或个别齿轮牙齿破裂。 常

8、啮齿轮未成对更换,啮合不良。 轴承松旷、损坏、齿轮轴向间隙大。 拔叉与接合套间隙过大。 2)挂挡后发响(1)现象 :变速器挂入档位后发响,且车速越高声响越大。. (2)原因 :轴的弯曲变形,花键与滑动齿轮毂配合松旷。 齿轮啮合不当,轴承松旷。 纵机构各连接处松动,拨叉变形。 2、变速器跳档 (1)现象:变速器自动跳回空档。 (2)原因:齿轮齿长方向磨成锥形。 自锁装置失效 轴、轴承磨损松旷。 纵机构变形松旷,使齿轮在齿长方向啮合不足。 3、挂挡困难 (1)现象:不能顺利挂入档位 (2)原因:拨叉轴变形。自锁和互锁装置卡滞 变速杆损坏同步器耗损或有缺陷 变速轴弯曲或花键损坏 4、 变速器乱档(1

9、)现象: 所挂挡位于所需档位不符,或一次挂入两个档 (2)原因:换档杆预拨块间磨损。 互锁装置失效 5、 变速器发热 (1)现象:机动车驾驶一段路后,用手摸变速器,有烫手感觉。 (2)原因:轴承过紧。 齿轮啮合间隙过小。 润滑不良。 6、 变速器漏油原因:密封垫损坏。 紧固螺栓松动。变速器壳破裂。2.3万向传动装置万向传动装置的故障诊断万向传动装置常见的故障是异响和振抖。通常包括传动轴的异响,中间支总 成的异响,万向节和伸缩节(花键轴副)的异响并伴着振抖等。 1. 传动轴异响及振抖传动轴异响及振抖主要表现在:在万向节与伸缩节及中间支承部分技术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传动轴在中、高速行驶时出现异响,且

10、车速越高,响声越大。严重时车身及方向盘发出振抖,甚至握方向盘的手有麻木感,若此时脱挡滑行,则振抖更为强烈。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传动轴弯曲、轴管凹陷、传动轴装配时未将标记对正或传动轴万向节叉和花键轴与轴管焊接时歪斜,破坏了原件的动平衡。(2)、传动轴上的平衡片失落或原件未进行动平衡补偿。(3)、装配时,同一传动轴两个万向节叉不在同一平面。(4)、中间支承橡胶圆环磨损、松旷、紧固方法不当,或吊架固定螺栓及万向节凸缘盘连接螺栓松动,使传动轴位置发生偏斜。(5)、传动轴花键轴与套管叉的花键磨损过甚,间隙过大。 诊断传动轴异响及振抖的方法是:(1)、首先检查中间支承吊架螺栓、万向节凸缘盘连

11、接螺栓是否松动,视情况预以紧固。(2)、如果响声非以上原因造成,则检查传动轴油管是否有磕碰凹陷,平衡片是否失落。平衡片的失落需要在原焊点位置重新焊接相似的平衡片。如果传动轴管有明显凹陷使传动轴本身失去平衡,应将花键轴和万向节叉在车床上切下,在轴管中穿入一根比轴管内径细的心轴,在凹陷处垫上型锤敲击修复。然后将切下的花键轴和万向节叉焊回原位。为了保证质量,施焊时,应将轴管放在专用架上,先在圆周对称点焊数点,然后校正其偏摆量,经校正后再沿圆周焊复。焊完冷却后,再复查一次,若摆差过大应重新焊接。该项工艺过程较为复杂。如果传动轴大面积凹陷损伤则需更换该节传动轴。(3)、如果异响和振抖仍未排除,则要检查伸

12、缩节是否对准标记安装,如果安装正确,则要支起驱动桥,启动发动机,以怠速低挡运转,若传动轴摆动量大,可用大型划针测出偏摆部垃、方向、偏摆量,如果传动轴两端不正或弯曲,则要在压条上垫以与轴管相吻合的软质金属进行冷压校正,(4)、如果传动轴无偏摆现象,则要拆检中间支承轴承的夹紧橡胶圆环,视情况更换新件,待传动轴转动若干圈后,再重新紧固。(5)、如果故障现象仍未消失,则要拆下传动轴总成,在平衡机上进行平衡试验。不平衡度超差者,要进行平衡片补偿。 2.中间支承总成异响中间支承总成异响主要表现在汽车行驶时产生一种连续的“嗡”或“呜”的响声,车速越快,响声越严重,有时也出现“咯楞、咯楞”的响声,滑行时减弱或消失。导致这种异响的原因有:(1)、中间支承轴承脱层、麻点、磨损过甚或缺少润滑油。(2)、中间支承轴承隔离圈散架,滚珠轴承损坏。(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