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一个名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873953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成为一个名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怎样成为一个名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怎样成为一个名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怎样成为一个名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怎样成为一个名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成为一个名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成为一个名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成为一个名师?怎样成为一个名师?有人说:要成为名师,必有天时、地利、人和。意思是 说,要成为名师,除了机遇之外,上面要有人提,下面还得有“粉丝”。所以, 我要强调一下,我这里谈的,只能是成为名师的个人修养。我想,一个善于搞关 系、有背景的人,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职业人,但不会成为名师,甚至可以 说连一个真正成功的教师都算不上。言归正传。怎样成为一个名师?首先是要热爱教书育人,热爱学生。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坚定的信念 和恒久的热情。教师也一样,如果不热爱教育这个行业,不热爱自己的学生,如 何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呢?但谈到“热爱”,很多人以为,那不过是教师们写总结的时候常用的词语, 现实生

2、活中,周围的同事,有几个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呢?恰恰相反,我们听到的 更多的是抱怨和藐视:“我真不爱教书啊!”、“教书真没意思啊!”、“当老 师太吃苦了,又没钱,当初不如我的同学,做别的事情,一个个都发了财!”我也曾经发过牢骚,但现在早就改变了想法。我觉得既然选择了教师,痛苦 也是做,快乐也是做,与其天天抱怨,不如努力改变。一个人心中有怨气,肯定 是有未实现的愿望或遭到不公正的待遇。社会总是不公平的,但是是金子迟早总 会发光,不能总是被埋没。所以,要努力去奋斗,去改变。既然不能弃教从商, 既然没有其它的发展机遇,还是老老实实把老师做好,争取做一个成功的老师。 一个成功的老师也有欢乐,也有成就感。再

3、说,家长把他们一个个手心里的宝交 给你,如果老师懈怠他们,良心何在?所以我慢慢地就爱上了教书,也讨厌别人说诋毁教育的话。一旦爱上了教书, 也就会喜爱自己的学生,也体会到了更多的乐趣,也就觉得教书不是那么吃苦的 事了。原来爱教书就像旧时的婚姻,即使以前不认识的两个人,结婚后,感情慢 慢就培养出来了。先结婚后恋爱,慢慢就成了不能分离的亲人。有了“热爱”就有了成功的可能,每一个成功的老师都是热爱教书育人的典 范。胡兴松老师是中学特级教师和副教授,广东省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深圳市 首批中学政治学科带头人和市先进教育工作者,被誉为“学者型教师 实践型专 家”。他曾执教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还身兼教材教

4、法教研室主任及党支部 书记,可以说前途一片光明。但他对中学教育情有独钟,所以,毅然于 1997 年 到深圳一所中学当上了“孩子王”-这是怎样的热爱啊!李镇西老师曾经梦想当一个作家,但是后来却是怀揣一本青春岁月,把 自己的理想倾注于教育之中,并一直保持对教育的热爱至今。对教育的那份纯真、 庄严和责任感无疑是他取得成功。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说:“教师离开了讲台就没有了生命力,就没 有了影响力,所以教师要想成为名师,必须苦心孤诣地钻研教学。”余老师 50 岁才开始走上讲台,通过“苦做”、“巧做”,也成了一代名师,大器晚成。总之,一个热爱教书育人的老师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老师。力的作用是 相互

5、的,你不热爱教育,教育也不会爱你,教育的成功也就不会来。我热爱教书 育人,就像拥抱春天,总有花开的日子。其次,要热爱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作为教师,要教育好别人,首先 自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学习不是外界强迫的,而是自身提高素养的一种 需要,就像饿了要吃食物一孔子开篇就提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进而 又谈到“学而不厌”,孔子还谈到“不学诗,无以言”和“不学礼,无以立”的 观点。有些老师,总觉得书太贵,一年甚至几年都不买一本书,专业杂志也不订 阅一本。这样的老师,靠吃老本,坐吃山空,必不会成为有高深学问的人。李镇西老师说:从教 25年来,我依然每天坚持完成好我的“五个一工程” 上好

6、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 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我可以这样说,我一直在不停地 阅读,这已经成了我的生存方式之-或者干脆说,“阅读欲”就是我的“生存欲”! 这种“阅读欲”源于自身的危机感。李老师工作那么忙,却读了古典类、人文类、教育类、杂志类等书籍数百本, 他是一个多么热爱学习的人啊!通过阅读,他向陶行知学习,通过阅读,他成了 狂热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通过阅读,他提高了自身作为教师的素养。热爱学习也包括向其他老师学习,获得宝贵的经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有些老师,特别是比较成功的老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成功经验,虚 心向他们

7、求教,必定收获不小。年轻教师身上,我们也可以学到热情和活力。只 有博学多才,才会将每一堂课讲得生动到位,受到学生的喜爱。只有获得其他老 师的支持,才能在各种比赛中获奖,在各种评比获得好评。热爱学习还包括向自己的学生学习。陶行知说,老师要有一颗平等之心:“拜 小孩为老师”。他说:“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 炼。人只晓得先生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 力量之大。先生与青年相处,不知不觉的,精神要年轻几岁,这是先生受学生的 感化。学生质疑问难,先生学业片刻不能懈怠,是先生受学生的锻炼。”正是这 样真诚平等的态度,不但使先生赢得了他所有学生的由衷爱戴

8、,他也因此成为中 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活到老,学到老”,一个成功的教师 应当是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你要想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就应该认真 负责;反过来,工作不认真不负责,就容易出问题,难以出成果,甚至受到惩罚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 二的世界。”曾听过一句闻名天下的话:“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确实, 每片叶子都具有其独特之处。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似乎对教 师有点苛刻,但我们完全能够让每个孩子成为合格的公民只要教师端平心中 的那碗水。只有端平心中的那碗水,才能让所有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才能使

9、孩子 们在没有歧视、只有温情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教师该如何摘除这幅 有色眼镜,端平心中的那碗水呢?一、调整自己的心态因为教师的心里有差生,所以“差生”就“确确实实”地存在着。因此,调 整自身的心态才是关键,让“差生”在教师的眼里彻底消失。二、积极寻找金色的“亮点” 每个孩子都是富有个性的生命体。每个孩子必定都有其过人之处。因此,教师要相信,他们都是优秀的,都可以获得成功。斯滕伯格指出:“成功之力是一个有机整体,他所包括得分析性智力、创造 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存在于每个个体身上,只是三者在每个个体的比例和平衡状 态有所不通而已。因此,人在智力上没有等级的区别,只有结构的不同。用成功 智力

10、理论来衡量学生,班主任严重就会没有差生。上课认真、作业正确、成绩优 秀的学生是因为创造性智力水平较高;热爱劳动、喜欢交际、生活自理能力强的 学生是因为实践性智力水平较高。”用成功智力来衡量学生,就根本找不到任何 差生。三、付出双倍的耐心“差生”在学习活动中,由于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他们的表现极易出现 反复。他们的努力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因此教师就要付出双倍的耐心,帮助他们 克服困难,扫除前进道路中障碍。教育犹如一场持久的“战争”,耐心则是必不 可少的保障。教师要变否定为肯定,消除学生心中的阴影;变挑剔为赏析,树立 学生的自信心;变斥责为鼓励,让学生看到希望;变扼杀为唤醒,激发学生的潜 力;变摧

11、残为呵护,扶植学生心灵的那一株株幼苗,让他们在阳光的温暖出茁壮 成长。四、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能画出七彩的画面;学生的心灵犹如美妙的和弦, 能奏出动人的乐章。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才能体会到学生那色彩斑斓的情 感世界。要记住,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要相信,优秀学生能成 才,“差生”同样能够成为人才!众所周知,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 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 以,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像 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魅力。语文课

12、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 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 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 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 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 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 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朴归真,充满浓浓书香。一、抓住文眼 读中品味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对思想 感情的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却淡化了“语

13、文本色的品味”。事实上, 小语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 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 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 一个个句子中去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 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如选自水浒传的景阳冈就是一篇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施耐庵 用他的一枝生花妙笔,细腻地刻划了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 紧紧抓住武松的言行来品味其勇武机敏的鲜明特点。文中“武松打虎”这一段写 得尤为精彩,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的来势

14、汹汹和武松“一闪,又一闪, 再一闪”的沉着机智以及武松打虎时的竭尽全力都要在反复品读中去体会,这样 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领略到大家风范,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传神。再如钱学森这篇课文通篇以朴实的语言塑造了杰出的爱国科学家钱 学森的形象。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对内容的感知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层面上,就会觉 得这篇课文平淡无奇。但若是能通过品读语言文字,零距离地与课文对话,就一 定能走近科学家,并感受到本课语言独特的美。在教学时,我与学生一起紧紧地 抓住能体现钱学森杰出才华的三处地方和表现钱学森爱国情怀的几处内心活动 进行深入研读,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伟大科学家钱学森的 形象深深留在学生的心

15、中,还使学生从平淡、朴实的语言中品出了浓浓的语文味, 培养了自己的语感。二、潜心会文 推敲揣摩读书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只有潜心会文,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语 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 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孩 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学生在品 读文章时,要对文章的语言反复理解,体味,推敲,对语言意蕴进行深入的探究, 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 提高学生的敏锐感悟能力。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以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桑娜

16、淳朴、 善良的美德,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 动,学习作家细腻的写作手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读读这段心理活动描写, 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发现了这段心理活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运用五个省 略号来表现桑娜的矛盾心情后,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深入研究每个 省略号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想想桑娜可能会想些什么?在反复推敲中学生的思维 与文本发生碰撞,学生的心灵与主人公更加贴近,逐步体会到桑娜先是激动,继 而紧张、担忧甚至是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情。学生在与文本作深入对话 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同时,也明白了如何进行人物心理活 动的刻划。再如,选自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一文中,“周瑜 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这一部分内容是通过一段人物对话表现出来的,廖廖几句就 表现出人物鲜明的特点。为了使同学们深刻认识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人物,我先 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