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昆体:宋初三体之一,得名于杨亿所编的《西昆酬唱 集》,主要收录了杨亿、刘筠、钱惟演等 17 人的 247 首诗此集行 世后,引起青年士子的竞相效仿,人称“杨刘风采,耸动天下”其特点:题材内容比较狭窄,主要是怀古咏史、咏物、留恋光景; 艺术上师法李商隐,诗作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辞华美,音韵铿锵 但缺乏李诗蕴涵的人生体验和深沉感慨,往往徒具外表而缺乏内在情 韵,流入为文造情一路但与白体诗相比,无俚俗滑易之弊,有含蓄 精致之长;与晚唐体诗相比,无细碎小巧之弊,有丰瞻开阔之优,故 而在当时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同时也初步反映出北宋统一帝国的堂 皇气象,所以能风行天下 20 多年,这是“杨刘风采,耸动天下”的 主要原因西昆体因《西昆酬唱集》的编辑而得名,是宋初诗坛一个重要 流派,代表人物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西昆体推崇李商隐,以 对仗工稳、辞采华丽,喜用典故为艺术特征;抒写内容大致为怀古咏 史、咏物和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缺点是题材狭窄,思想内容贫乏 “西昆体”:得名《西昆酬唱集》:17位诗人,共247首诗,代 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西昆体的题材内容,怀古咏史:《始 皇》、《汉武》、《明皇》;咏物:《鹤》、《梨》、《泪》;流连 光景的生活内容:《夜燕》、《别墅》西昆体的艺术特征,文字华美、 整饬、典丽;用事深密;对仗工稳。
西昆体的艺术缺陷,诗歌题材范 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西昆诗派: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派(1 分),因杨亿所编《西昆酬 唱集》而得名(1 分)代表作家有杨亿、钱惟演、刘筠等(1分) 该诗派师法李商隐(1 分),诗歌题材狭隘,对仗工稳,文词华美, 缺乏内在的气韵(2 分)2. 江西诗派: 指宋代以黄庭坚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得 名于吕本中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主要代表人物还有陈师道、 陈与义主要特征:在师法对象上,以杜甫为宗,学习杜诗造句谋篇的技 巧;在题材内容上,多吟咏书斋生活;在诗歌语言上,提出“点铁成 金”之说;在诗歌意境上,提出“夺胎换骨”之说;在诗歌创作上, 喜欢用僻典,压险韵,制拗句,追求生新瘦硬的诗风江西诗派在宋代影响极大,长达二百多年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北宋后期为初创期;南宋前期为扩展期;南宋中后期为余波期 还 影响到晚清的宋诗派和同光体诗人得名于吕本中作《江西诗派宗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 派取名为江西诗派,理论主张大致和黄庭坚的文学主张相仿,江西诗 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即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 义江西诗派是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际之聚会,以风格和师承为判 断的根据,而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并非都是江西人。
宋代诗坛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1 分) 因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1分)有“一祖三宗”之 说: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1分)吟咏书斋 生活,推敲文字技巧,是江西诗派比较一致的创作倾向(1分)在 南宋初期,江西诗派在艺术风格上发现了一些变化,不少诗人突破了 此前的创作蹊径(1分)3. 诚斋体: 诚斋,杨万里的字,主要指杨万里的山水风 物诗其特征:(1) 最基本的创作精神是回归自然;(2) 善于通过一些富有诗意而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来表现风 物3) 构思新巧,想象奇妙4) 长于小处见理,幽默诙谐5) 语言上,化俗为雅,浅切流畅是指杨万里的诗歌风格,因杨万里号“诚斋”而得名,“诚斋 体”风格的基本精神是回归自然,其特色包括:细腻小巧、机智敏锐, 善于捕捉瞬间的景物、动作,使之富有情趣;想象奇特,立意新巧; 善于调侃谐谑,幽默风趣诚斋体”诗风清新自然,语言平易通俗 其不足之处在于有时过于浅露,缺乏含蓄) 诚斋体:艺术风格一基本精神:回归自然,细腻小巧、机智敏锐,善 于捕捉瞬间的景物、动作,使之富有情趣,想象奇特,立意新巧,善 于调侃谐谑,幽默风趣,诗风清新自然,语言平易通俗。
诚斋体:诚斋,杨万里的字,主要指杨万里的山水风物诗其基 本精神回归自然特点:细腻小巧、机智敏锐,善于捕捉瞬间的景物、 动作,使之富有情趣;想象奇特,立意新巧;善于调侃谐谑,幽默风 趣; 诗风清新自然,语言平易通俗4. 永嘉四灵: 指的是温州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赵师秀、徐照、翁卷、徐玑,他们都是叶适的门徒,因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叶 适合称之为“四灵”,并编选《四灵诗选》为之揄扬鼓吹因为他们 不满于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做法,而主张白描,“捐书以为 诗”,以不用事为第一格,非常推崇贾、姚诗风诗作内容主要为题咏景物、唱酬赠答;形式上,主要以 五律为主;艺术上精雕细琢,诗风清新秀朗,和宋初的晚唐体遥相呼 应四灵诗派:得名于叶适编《四灵诗选》,指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 其中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四 灵诗派”以贾岛、姚合为宗; 诗体以五律为主讲究苦吟,具体创作上 表现为讲究字法、句法,精雕细琢;注重格律,尤注重律诗中间两联 的对仗,内容上对现实社会,现实问题较为冷漠,多以抒发个人感受, 流连光景为主要内容缺点是生活面狭小,诗歌内容比较单薄3. 四灵诗派:指南宋后期温州地区徐照(灵晖)、徐玑(灵渊)、 赵师秀(灵秀)、翁卷(灵舒)四人,因均有“灵”,而得名。
是对 江西诗派得继承者得反拨以清苦、幽深、枯健、小巧取胜5. 铁崖体:铁崖是元末诗人杨维桢的号,铁崖体主要指 的是杨的古乐府杨论诗主性情,斥律诗,倡古乐府,力求在诗中张 扬个性他的古乐府兼取汉魏、六朝、李白、李贺的乐府诗,取得了 独特的成就,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引起很多人的效仿他的古乐府有如下特点:1)喜用古韵为之2)诗题多新创,少数沿用乐府旧题而自制新词3)多用历史典故,善于翻新出奇4)诗风雄伟奇丽总之,自我精神的恣肆张扬和赞美世俗的享乐是其基本内涵同时也不可否认,他的部分乐府诗写的过于古奥晦涩但总的说来,他的诗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在新的历史状态中有力的新 趋向,这是其价值所在6、杂剧:杂剧在结构通常是四折一楔子,合为一本少数是多折的,楔子可以没有,也可以两三个唱词(曲文)是杂剧的核心 部分,每折一个宫调,不相重复,每个宫调下又有曲牌,还包括宾白和科(介),科指表演动作从角色来讲,一般分末、旦、净,杂剧般由一人主唱,由正旦主唱的叫旦本,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杂剧:结构一折、楔子、本,通常是四折一楔子,合为一本二、唱词(曲文)核心部分,每折一个宫调,不相重复宾白,宾白分为韵白和散白,还有带云(白)、背云(旁白、内心白)、内云等“曲白相生”,科(介)一指表演动作,唱、念、做、打。
角色一末、 旦、净3.诸宫调: 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的一种有说有唱、以唱为主的叙事艺术形式(1 分)相传为泽州孔三传所创(1 分)其中唱词部分由多种宫 调的曲子组成,每种宫调则由若干属于同一宫调的多支曲子组成短套(1 分)南方的诸宫调以笛子为主要伴奏乐器,北方则以琵琶与筝 为主要伴奏乐器(1 分)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是《西厢记诸宫调》(1 分)诸宫调:主要流彳丁于宋金时期的一种说唱文学有说有唱而以唱 为主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再把不同宫调的短套组合起 来演唱故事,故名南方的诸宫调主要以笛子伴奏,北方的诸宫调多 以琵琶和筝伴奏,故北诸宫调也称“弹词”《西厢记诸宫调》是 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4《西厢记》: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部著名剧作(1 分)由五本 杂剧共同演绎一个故事的剧本(1 分)其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会 真记》,同时吸取了《西厢记诸宫调》对前人作品的改造(1 分) 作品以崔莺莺、张生的爱情故事为题材,企图把男女爱情纳入封建礼 教的框架之内(1 分)作品文词华美,戏剧冲突安排得当,影响深远(1 分)晚唐体:晚唐体指的是起于太宗朝后期,盛于真宗朝的一个诗人群体,主要包括 “九僧”、隐逸诗人、寇准等朝臣诗人。
这些诗人主要师从晚唐诗人贾岛、姚合,内容上喜写清苦幽僻的生活, 吟咏山川之景,抒写隐逸之情,形式上以五律为主,崇尚白描,少用 典故,重视字锤句炼,在艺术上推崇一种苦吟推敲的精神,少数作品 的语言表现出平易流畅风格,但意境狭小,大多有句无篇其主要代 表作包括林逋的《山园小梅》、《秋日西湖闲泛》,寇准的《春日登 楼怀旧》等4、江湖诗派:得名于钱塘诗人兼书商陈起所刻印的诗集— —《江湖集》这些诗人大多都为落第文人,由于功名不遂而流转江 湖一部分诗人的作品缺少现实生活的内容另一种是以戴复古、刘 克庄、方岳为代表的作家,广泛接触社会,对当时的政治比较关心, 在“江湖诗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刘克庄从总体上看,江湖诗派的风 格倾向是不满江西诗风而效仿“永嘉四灵”,但区境要更宽阔一些, 这基本代表着南宋后期诗坛的风尚得名 陈起《江湖集》特点:相对四灵来讲,接触生活面较广, 题材相对丰富开阔,语言上字句精丽,长于白描江湖诗祸及影响,影响⑴、创作上畏祸而较少咏及时事⑵、反 而提高诗坛上的声誉代表人物叶绍翁《游园不值》;刘克庄和戴复古5、话本:就是“说话”的底本,所谓“说话”,指的是民间 的一种说唱艺术,起源于唐,至宋元而渐趋兴盛。
说话”按题材可 分为小说、说经、讲史、合生四种5、南戏 :相对杂剧讲:(1)、篇幅长短自由,较一本四折之元 剧为长2)、用南方语言,南方曲调,韵律、宫调均无严格规定,不像元 杂剧,一折通押一韵,限用同一宫调3)、歌唱形式多样,可独唱, 也可对唱、合唱、轮唱,不似元杂剧,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唱到底(4)、 乐器伴奏上,南戏以鼓板为主,北以弦索为主 (5)、角色上,南戏分 为生、旦、净、末、丑等类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原是浙江温州一带的地方剧种,早在 北宋末年已开始在江浙等地域流行,当时叫做“温州杂剧”或“永嘉 杂剧”,是一种与北杂剧体制有明显不同的综合性表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