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千万别错过的经典教案】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78547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27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过千万别错过的经典教案】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路过千万别错过的经典教案】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路过千万别错过的经典教案】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路过千万别错过的经典教案】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路过千万别错过的经典教案】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过千万别错过的经典教案】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过千万别错过的经典教案】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的课程的理解: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反映自然界本质与联系的“科学主题”为教学内容,以从课本中学习与从自然、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习相结合为教学途径,以受教育者亲自经历和体验的探究活动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作为课程组织的主要线索。努力构建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点科学课程。主要体现三个要点:1 指导学生学习了解、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2 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情感态度。3 指导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探究为核心, 其内容要满足

2、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该课程具有开放性, 课程的评价应该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习一些浅显有趣的,并与自己学习,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2、过程方法:体验学科学和做科学的基本方法,即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获取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的欲望。能主动接纳科学课程,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参与

3、一系列有序的观察观察、思考、讨论、试验、比较、分类、推理、归纳、辩论、评价等活动。2、事观察,动手、动脑、动口等的经历。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考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参与实践活动。教学难点:1、组织学探究性学习科学知识的课堂教学。2、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熟练、操作分组实验。3、指导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序号课题周次课时序号课题周次课时1水到哪里去了1113纸张1122给水加热2114纺织面料1213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2115塑料1214冰2116合金132单元检测1415云雾雨3117月球1416腊3118太阳1517生锈4219月食和日食1518发

4、霉5120太阳系16151单元检测16169推力和拉力7221北京天文馆16选学10浮力82机动17、18311摩擦力91期末考试18112找找身边的力9、102期中检测101体现新课标的思想: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周围常见的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课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相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关心科技的新发展。(一)变化的水单元体现新课标:

5、在这一单元,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的探究,进行试验、观察、记录、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能力。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在解决问题先思考的习惯,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单元教学内容第1课 水到哪里去了第2课 给水加热第3课 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第4课 冰第5课 云、雾和雨单元教学基本标准(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1、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观点。2、具有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3、发展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二)科学能力1、初步学会定量观察。2、会观测蒸发、沸腾时水温的变化。3、会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4、会做蒸发、沸腾和水蒸汽凝结条件的对比实验,以

6、及露、雾、雨的模拟实验。5、具有初步的用差异法进行归纳的能力,发展推理和想象能力。6、自行探究一天中的体温变化、如何加快蒸发,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三)科学知识、技能 1、认识蒸发、沸腾、凝结的现象。 2、知道雾、云、雨是怎样形成的。 1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汽,蒸发时会降温。初步具有根据蒸发想象蒸发过程的能力。会做观测蒸发时温度变化的实验。初步学会设计使酒精、汽油蒸发的实验。感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教学重点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汽;知道蒸发时会降温。初步具有根据蒸发想象想象蒸发过程的能力。会做观测蒸发时温度变化的实验。教学难点知道水在常温

7、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汽;知道蒸发时会降温。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仪器、实物。 2、学生准备:垫板、毛笔等实物。教学过程 一、导入1、谈话:今天我们研究“水到哪里去了”(用湿布写出课题),请同学们用毛笔或手蘸着水在玻璃片上也写一个“水”字进行观察。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记录下来。写字、观察。引起兴趣。注意细心观察。2、讨论:玻璃片和黑板上的水干了。水到哪去了?你看到它跑了吗?水的变化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讨论发言。培养想象能力。3、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是一种蒸发现象。因为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因此我们看不见水蒸发的过程。二、新授1、怎样

8、能知道现在室温是多少?2、再测量一下烧杯中的水温有多少度?哪一处的温度稍低一些?3、思考:把温度计从低于室温的水中拿出来,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记录下你的猜想。学生看教室里挂着的气温计,再测量水的温度,报告气温、水温的温度数猜想。培养实验能力、记录能力。4、把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温度在最初一段时间里的变化并作记录。5、你有什么发现,和同学研究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解释实验结果。培养分析能力。6、讲述:刚才看到的温度下降的现象说明,水在蒸发时会带走周围环境的热量,所以物体的温度会降低。有的同学曾发现,运动后身体出大汗,这时人会感到很热,但人体的温度并没有升高,反而有

9、所下降,就是因为汗液的蒸发带走了人体上的部分热量的缘故。游泳的同学一上岸就觉得身上冷,也是这个原因。一旦身上的水干了,没有了蒸发现象,就不感觉冷了。7、我们已经知道,水有蒸发现象,那么其他的液体是否也有蒸发现象呢?请你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酒精和汽油等液体是否有蒸发现象。把你探究过程中的猜想、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结果都随时记录好。一会儿我们来交流。全班交流。归纳:水有蒸发的现象,汽油、酒精也有蒸发现象,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液体都有蒸发现象。自行探究实验。培养独立探究的能力。三、总结思考用什么办法可以加快水的蒸发?每组桌上都有一小盘水,请你们小组想办法让水很快地蒸发掉。看哪个组的办法最实用。板书

10、设计:1、水到哪里去了水有蒸发的现象,汽油、酒精也有蒸发现象,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液体都有蒸发现象。2、给水加热教学目标能够正确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初步具有在实验中边观测边记录的能力。知道水的沸腾现象以及蒸发和蒸发现象的异同。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教学重点会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初步具有在实验中边观测边记录的能力。知道水的沸腾现象。知道蒸发和蒸发现象的异同。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教学难点初步具有“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开始时,让学生了解今天要做的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实验。1、谈话:今天我们做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先来学习

11、如何使用酒精灯(出示实物进行介绍)。2、边讲解,边演示操作过程。我们应先学习如何使用酒精灯。然后介绍酒精灯有灯身、灯芯管、灯芯和灯帽组成。酒精灯里装着酒精。酒精很容易燃烧,使用时一定要按要求去做。酒精灯的操作步骤是:把灯帽打开,放在旁边。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火。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中焰、焰芯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不用时,用灯帽灭火(用灯帽盖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自操作一遍,掌握使用酒精灯的技能。分组练习:点燃、熄灭酒精灯。学会使用酒精灯。二、新授1、提问:如果用酒精灯持续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水会有什么变化?请你猜想:水没开之前温度怎样变化?水中有什么

12、变化?水开时温度怎样?水怎样?水开以后,再持续加热一会儿,温度会怎样?水会怎样?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猜想,并做简单记录。初步学会在探究科学问题前做出假设。2、请每个小组分工合作,有人观察温度计,有人观察水。进行实验时,要有人负责在表格里用简单的文字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实验活动。初步具有边观察边记录的实验能力。3、汇报观察结果。思考:水为什么会翻腾?那些气泡是什么物体?水量为什么会减少?继续给水加热,为什么温度不在提高?4、讲述:当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在北京地区通常是98-100之间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内部会产生大量气泡冲出水面,使水不断地翻腾,继续加热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13、这种现象叫沸腾。5、请学生讲解什么是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从水面冲出。气泡是由水变的,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水迅速蒸发时把热量带走了。培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三、总结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蒸发现象,这节课又认识了沸腾现象,这两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请各小组讨论一下,在书上记录你们比较的结果。小组讨论。加深对蒸发、沸腾的认识。2、全班交流。3、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教学目标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物体凝结成水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和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探究知识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露是空气

14、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物体凝结成水的现象。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相关资料教师准备:试管 烧杯 水 铁筒 温度计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导入:1、谈话:我们来看一个自然现象(课件演示),室外冷,室内热,室内的玻璃上常会有一层小水珠,这是为什么?学习新课1、谈话:为了证明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用实验来证明。(1)两支同样大的试管,分别倒入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然后把两支试管同时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填好实验记录。(2)小结: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会在物体的表面形成小水珠,这是水蒸气的凝结现象。2、提问:你还见过哪些水蒸气的凝结现象?3、讨论:夏、秋季节晴朗的早晨,在小草的叶片上常会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叫露。(1)露是从哪来的?(2)露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吗?(3)露是从草叶等物体中渗出来的吗?(4)露是怎样形成的?4、实验:(1)在一个铁筒里放进一些冰和水,把铁筒放在潮湿的地方,过一会儿,观察铁筒外壁上发生的现象。(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铁筒不同远近的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