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能力学-第五章学习能力培养地途径和方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772507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能力学-第五章学习能力培养地途径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学习能力学-第五章学习能力培养地途径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学习能力学-第五章学习能力培养地途径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学习能力学-第五章学习能力培养地途径和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学习能力学-第五章学习能力培养地途径和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能力学-第五章学习能力培养地途径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能力学-第五章学习能力培养地途径和方法(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学习能力既然是人的一种个性特征,它的形成和发展就必须在个体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学习能力的培养, 不管采取什么方法、 通过什么途径,作为学习能力的获得者, 也就是学习能力的主体, 必须直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一般说来,主体参与得越主动,积极性越高,学习能力的发展将越快。相反,任何限制、妨碍主体参与的学习组织活动,对主 体学习能力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从上述观点出发, 任何正确、有效的学习活动,都是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任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都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在实践中这些途径和方法的选择,一般是从实际需要出发, 有重点的进行基本能力和综合能

2、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学习能力的目的。第一节基本能力的培养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 或者在某种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重点突出培养某项基本能力,使学习能力的发展更加完善。一、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人们有效地探究世界, 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是一种解决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在心理学中,观察属于感知的范畴,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客观事物进行主动的感受和知觉。观察能力就是人们在这种知觉过程中表现出的获得信息资料的能 力。一切真知都来源于观察。 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到各行各业的实践活动中的科学研究等,都是以观察为基础来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能力的高低

3、,往往与他们对客观事物反应的敏锐度和对科学知识探索的细密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世界上许多科学的发明与创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家对客观事物一系列的敏锐、细致、准确、 深刻的观察。可见,观察是获得一切知识的首要步骤,也是一切创造发明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这种基本能力的培养。观察的途径可以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两种。自然观察是指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系统观察,进行记录,“待分析。实验室观察是指在对被试对象加以适当刺激的条件下,借以观 察被试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予以记录,进行处理。学生学习中的观察主要包括课堂的听讲、对实验的观察、对自然的观察、对社会的观察(含社会调查)、查

4、找和阅读材料等。1 .良好观察能力的标志(1) 观察的全面性。观察得仔细全面,能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特征,不遗漏有关的细声。例如,金属钠分别投入水和无水乙醇中,不细心的学生只注意到了二者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而细心的学生除此之外,还看到了金属钠一个在液面上,一个在液面下,这样,不 用看书就能判断出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但比乙醇大。(2) 观察的准确性。在进行观察时,能辨别事物间的微小差异。例如,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测定氮气密度时,发现在空气里分离出来的氮气的密度是1.2572g /L,而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的密度是 1.2505g/L。经过多次测定,两者质量相差仍然是几毫克。瑞利没有忽 枧这种微小

5、的差异,他怀疑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里含有没有被发现的较重气体。在此基础上,科学家拉姆赛(w . Ramsay)在1894年发现了氩气。(3) 观察的选择性。能依据观察的目的,区别哪些是应该观察的,哪些是不必要观察的。例如,做镁条的燃烧实验时, 该实验是用于说明化学变化的,观察的重点应放在是否生成新物质上。就是要仔细观察镁条和氧化镁两种物质的色、态、光泽等的区别,而剧烈的发光发热等现象的观察是第二位的。可那些观察力不强的学生,则把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视为观察的重点,忽视该实验是为验证有新物质生成的实验,导致描述现象不准确。(4) 观察的敏捷性。观察的速度要快,且能迅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例如,有

6、些化学反应速率快,产生的现象瞬间即逝,易被忽略。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氢氧化亚铁时,观察力迟钝的学生,是不可能观察到新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呈白色这一实验现象的(5) 观察的创造性。能在观察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和思路,这是较高水平的观察力。例如,我国木匠师祖鲁班,在一次野外作业时,不慎被荆棘划破了手臂,鲁班从这一现象受到了启示, 并根据其中的原理发明了锯。创造力的实现是偶然的,但其中也有很大的必然性。它是在人经过长期思考之后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2 .观察能力的培养人的观察能力虽然受先天心理素质的影响与制约,但主要还是在后天实践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因此,观察能力是可以培养与训练的。心理学实验表明

7、,通过有意识地训练,可以 显著地提高观察能力的水平。良好的观察能力对任何工作都很重要,而良好的观察能力是一种高水平心智能力的表现它涉及到观察者良好的感知觉、记忆力、想像力、思维能力等, 也更需要观察者的策略和计划。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1)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提高观察能力的前提。要提高观察力,必须首先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在五花八门的大千世界中,很多信息都在向你袭来,要观察的对象很多,如果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就会使你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不知该观察什么好,就会分散你的观察力。例如,学生做实验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他们就会去看他爱看的东西,看他们事先知识、经验

8、里已有的东西。明确观察的目的,是使学生进行有效观察的首要条件。我 们在组织学生参观、 调查、访问、实验时,首先要告诉学生其目的是什么, 要完成哪些任务。 只有把活动的目的、 任务向学生交代清楚, 才能使学生在进行活动中集中精力、 有选择地进 行观察,才能进行系统而层次分明的观察,才不至于主次不分、顾此失彼。(2) 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是提高观察能力的基础。为了进行有效的观察,必须事前做好有关知识的准备。 有了相关的知识,在进行观察时,才能产生兴趣和丰富的想像,才有可能独立地进行观察, 提高观察的效果。例如, 要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则要先给学生讲述有关历史故事、名人等。若是自然博物馆,则需要

9、给学生讲述有关的动物、植物的常识, 播放有关的动物世界、植物世界等录像。一个人的观察能力,总是同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的。 如果一个人对某领域或某对 象一无所知,那么他对该领域该对象的观察就无法进行.即使勉强进行观察,也必然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者只是看看热闹而已。(3) 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是提高观察能力的保证,在确定了观察目的,有了明确的观察任务之后.还必须拟定出周密的观察计划. 去完成这个任务,这样能预见被观察现象的各 个方面,避免观察的盲目性。周密的观察计划,应包括观察时间的安排、 观察顺序的设计等。 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如何观察等,一切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4) 增

10、强对观察对象的兴趣,是提高观察能力的条件。一个人如果对其观察的对象有浓厚的兴趣,则他就会有长期持久的观察,从不表现出观察的疲劳与厌倦,从而提高观察力。反之,如果一个人对其观察对象不感兴趣,必然会过早地表现出观察的疲劳,无法提高观察力。有些科学家之所以能有持久的观察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兴趣。 因此,要提高观察力,就必须培养对观察对象的浓厚兴趣。(5) 观察与思维紧密结合,是提高观察能力的根本。观察是一种与思维密切联系着的“思维的知觉”。有些学生把观察理解为仅是简单的“看” 缺乏对看到的现象的深刻思考。其实,观察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和积累一些直觉表象,更重要的是对所获取的大量感性材料进行分 析、比较

11、、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这样才能真正通过这些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 质属性及其内在联系,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践证明,观察得越深入,思考得越深刻,就越能从大量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中获得规律性的东西。爱迪生就是在英国科学家发明第一盏弧光灯、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和思维相互渗透的活动,终于成功地发明了电灯。可见,人们在 观察的过程中,积极的思维活动.能有效地提高观察效果, 对培养观察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设计一些观察思考题,引导学生将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使实践、观察、思维自然地成为认识过程中的步骤,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12、 指导观察方法,是提高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要提高观察能力,必须掌握良好的观察方法,因为观察的方法、 技巧等也是构成观察能力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如果掌握系统的辩证的观察方法,就可以对所观察的对象进行系统地、全方位地、多层次、多结构地观察,进 行历史、发展地观察,在同中观察异,在异中观察同,从而能全面、系统地把握观察的对象。 既然观察是一种感知.观察的结果是人的感觉器官作用于被观察的事物时做出的反映。因此,观察的方法就应坚持下述要求:应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同时参与观察活动;要对被观察的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进行观察; 要从多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或从整体到部分, 或从部分到整体,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观察;对复杂庞大

13、的事物,多人同时进行观察,要搞好分工协作;要科学地利用前人观察的结果等等。此外,作详尽的观察记录、写出心得,以巩固观 察结果,也都是良好的观察方法的基本要求。例如,组织学生观察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大地的主要颜色变化,就应该让学生看些有关“四季的颜色”的绘画或照片,然后在不 同的季节带领学生观察初春的绿色、夏天的多彩色、秋天的棕红色、冬天的灰白色等,并随 时作出观察记录,画出相应的颜色,这样学生就能把一年四季大自然的色彩的变化转化成为 自己观察得来的大自然的知识。观察能力是学习能力的观察器和接受器.是求知的雷达,它对学习能力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要提高人的学习能力,就必须提高观察能力。二、

14、记忆能力的培养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感知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 和行动过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个体的经验。例如,从前见过的人,现在不在面前,我们能想得起他的姿态相貌;见到他时能认得出来,这就是记忆。不仅感知过的事物能保持于头脑中, 而且思考过的问题、理论,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练习过的动作都能保持于头脑中。如在生 活实践中见过、学过、做过的事情以及体验过的情绪,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经验保持在我们的头脑中,在以后生活的适当时候回想得起,或当这些事物再度出现时能辨认出来。这些都是记忆。记忆是一个复杂的

15、心理过程,它主要包括识记、保持、再认与回忆几个基本环节。简而言之,记忆是先记后忆的过程。识记是在大脑中留下神经联系的过程;保持是暂时神经联系巩固的过程;再认与回忆是暂时神经联系恢复的过程。记忆的这几个基本环节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没有识记就谈不上对知识经验的保持;没有识记和保持, 就不可能对经验过的事物进行再认和回忆。 因此,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和保证,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证明。1. 记忆能力在智力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可言。正如宋代学者张载所说:“不记则思不起。”因为记忆是 思维与想像活动的仓库和基础, 脑子里空空如也, 就无法进行思维和想像。 不仅如此,大脑 还把曾经思考过与想像过的事情的映象保存在记忆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学生(也包括全人类)正是依靠记忆,把学习过的知识积累在自己的头脑里,然后才有可能不断地去学习新的知识。如果边学习边忘记,那么,已经学过的知识,就等于没有学,学习就不能前进。记忆是应用知识、发展能力的前提。学生有了记忆,才能把学过的知识、技能有机地联系起来,得心应手,用于实际,达到会说、会写、会算、会做、会用、会创造。没有记忆,将什么也不会,永远是一个无知的人,更谈不上应用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