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与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747698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与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简答题1.为什么将普莱尔作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呢?A在时间上,儿童心理一书于1882年出版,1884年又再版,是儿童心理学著作中出版较早的。B在目的和内容上,普莱尔这本书主要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写作时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学本身的体系。这是同期其他著作不曾做到的。C.在研究方法上,普莱尔对其孩子从出生到3岁不仅每天做了系统的观察,而且也进行了心理实验,儿童心理一书就是他观察和实验结果的总结。D.在影响上,儿童心理一问世,就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重视,并且各国心理学家都把它当做经典著作,并翻译成多国文字。2.从儿童心理发展到一生心理发展的具体演变过程?A.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

2、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B.1929年霍尔还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一书,这本书是最早正是研究老年心理学的著作。C.荣格是最早对成人期的心理进行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D.艾里克森提出了人一生心理发展的观点。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A.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a.发展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b.发展心理学可为医疗、文艺及社会工作等实践提供理论依据B.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C.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E.伦理性原则5.心理发展的具体年龄阶段A.第

3、一阶段:口唇期(01岁)。B.第二阶段:肛门期(13岁)。C.第三阶段:前生殖器期(36岁)。D.第四阶段:潜伏期(611、12岁)。E.第五阶段:生殖器期(11、12岁以后)。6.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点A.心理发展的动力埃里克森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了解人的心理发展时,既要考虑到他的生物学影响,也要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B.心理发展的阶段含义: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在生长过程中,普遍体体验着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事件发生的顺序,并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发展。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解决。

4、7.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阶段理论:A.第一阶段:学习信任阶段(出生1岁),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B.第二阶段: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13岁),主要矛盾是自主性对羞怯、怀疑。C.第三阶段:主动与内疚阶段(36岁),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感。D.第四阶段:勤奋与自卑阶段(612岁),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E.第五阶段: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1220岁),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F.第六阶段:亲密与孤独阶段(2040岁)。主要矛盾是亲密感对孤独感。G.第七阶段:繁殖与停滞阶段(4060岁),主要矛盾是繁殖感对停滞感。H.第八阶段:自我整合与绝望阶段(60岁以后),主要矛盾是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

5、。8.心理发展的具体阶段A.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B.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岁7岁)C.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岁12岁) D.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9.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维果斯基提出个体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有五点:第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第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第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并重新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组合,形成了高级的心理结构。第四,心理活动的社会文化历史制约性。第五,心理活动的个性化。10.心理发展的原因

6、:第一,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第二,从个体发展来看,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词、符号,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第三,是高级心理机能不断内化的结果。11.试述朱智贤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的观点:朱智贤从唯物辩证法出发,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理论观点。A.先天与后天的关系朱智贤一直坚持先天来自后天,后天决定先天的观点。具体来说:a.承认先天因素的作用,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可能性;b.环境和教育则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c.承认遗传,但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要反对遗传决定论;d.强调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但

7、不能夸大,要反对教育万能论。B.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在儿童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或内因,也就是心理发展的动力。C.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朱智贤提出,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儿童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来决定的。D.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在同一年龄阶段中,既有本质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又有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即个别特点。12.大脑皮层机能成熟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420岁的个体脑电波的总趋势是波逐渐增加。420岁的个体脑的发展有两个显著地加速期,即表现出两次飞跃,第一次于56岁左右,第二次于1

8、314岁左右。通过对儿童青少年的思维进行研究,发现在56岁和1314岁是儿童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加速期。13.遗传与环境的关系:A.遗传决定论个体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的,个体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被决定了,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能延缓或加速这些先天遗传能力的实现,而不能改变它。B.环境决定论主张环境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C.调和论都是把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看成是两个等同的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D.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个体心理发展上,遗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遗传只提供个体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不决定心理发展的现实性。而环境和教育则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9、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14.心理发展动力的实质实质就是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对内因或内部矛盾的认识,要把握以下要点:第一,个体的实践活动是心理发展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第二,需要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中代表着新的一面,它是心理发展的动力系统。第三,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也就是个体原有的、完整的心理结构是过去反映活动的结果。第四,新的需要和原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对立统一,构成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成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第五,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无数的矛盾,但是只有新的需要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15.记忆发展的特点(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10、(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4)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16.幼儿想象和发展(1)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第一,想象的主题容易变化第二,想象有时与现实分不清,表现出脱离现实或混淆现实第三,想象中带有特殊的夸张性第四,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第一,幼儿想象的内容依赖成人的言语描述或简单生活经验的模仿第二,无论是幼儿的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从本质上看都具有直观性,具体性17.婴儿内部言语发展经历阶段(1)大量出声的自言自语阶段(2)少量出声的自言自语阶段(3)内部言语阶段18.依恋发展过程的几个阶段(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2)选择性的社会反应阶段(3)特定的依恋阶段(4)目标调整的参与阶段

11、19.婴儿身体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上而下原则(2)由近及远原则(3)由大到小原则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1)容易型(2)困难型(3)延缓型20.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2)意义识记逐渐超过机械识记(3)抽象记忆在迅速发展21.思维发展的表现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步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2)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3)在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的过渡中,存在着不平衡性4)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中出现“飞跃或“质变”22.内部语言的发展阶段1)出声思维阶段2)过渡阶段 3)无声思维阶段9、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1)自我

12、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 2)从依据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进行评价发展3)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向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发展4)从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向正确评建自己行为发展23.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经历1)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 社会-信息角色采择 2)自我反省角色采择 3)相互性角色采择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24.初中生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第一、促进了“成人感”的产生和“我”的形象的改变第二、运动需要显著增强第三、出现了心理上很行为上的一些不协调性第四、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25.青春期初中生心理表现特点1)过渡性2)闭锁性3)社会性4)动荡性26.初中生

13、思维发展表现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2)开始能初步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3)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进入关键期4)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发展,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缺点27.中学生社会发展任务1)谋求独立 2)确定自我3)获得性别角色4)准备适应“性”的成熟5)学习适应成人的社会28.性意识发展的阶段1)性反感期2)向往年长者的“牛犊恋”期3)接近异性的狂热期4)浪漫的恋爱期29.性意识发展的特点1)身心发展不平衡2)对自身发育的喜悦和烦恼3)对异性产生了兴趣30.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假设性、预计性和内省性2)抽象逻辑

14、思维发展进入成熟期3)形式逻辑思维发展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31.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具有的特点1)高中阶段处于创造性思维最佳发展期的前端2)高中生创造性思维中现实性的特点突出3)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和有意性增强4)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迅速发展32.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2)自我意识的组成成分分化3)自我形象受到了空前的关注4)自我评价逐渐成熟5)自尊心强33.自我意识法杖的类型1)自我肯定型2)自我否定型3)自我矛盾型4)自我扩张型5)自我萎缩型34.智力落后的诊断标准1)应用标准化的智力测验测定智商所得的智商值为70或70以下2)应用标准化的适应性行为

15、评定量表,判定其有适应行为方面的缺损3)年龄在18岁以前发现35.智力落后的病情类型1)轻度:生活能自理,能从事简单的劳动,有连贯语言,但学习困难,特别是数概念差,计算有困难2)中度:生活能半自理,动作基本可以或部分有障碍,只会简单的话或极少的生活用语,数概念缺乏或极简单3)重度:生活不能自理,动作有困难,缺乏语言或只会发单音,不识数36.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1)激发学习积极性2)因材施教3)加强直观性教育4)循序渐进5)多练习37.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目标1)职业的适应2)社会的适应3)个人的适应38.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分五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39.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相比有以下特点1)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