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大附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747168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中大附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州中大附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州中大附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州中大附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州中大附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中大附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中大附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中大附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第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卷用黑色钢笔、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不得使用涂改液等;考试时间150分钟,全卷满分150分;3请妥善保管好试卷,老师评讲时用。第卷 选择题(33分)二基础题。本大题7小题,共21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倜(t)傥 侥(jio)幸 窈(yo)然 卮(zh)酒B.击柝(tu) 优渥(w) 逋(p)慢 赠遗(y)C.瞋(chn)目 鲰(zu)生 拔擢(zhu) 汗涔涔(cn )D.缧绁(lixi) 封识(zh) 刀俎(z)剌(l)谬2下列加点词运用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2、3分)A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第二季度增长速度只有5.8,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4个百分点。下半年中国经济是否将触底反弹,专家们对此还有异议。B今年“十一”黄金周,我去泰山旅游,在山间小道上,意外地与以前的初中同学刘军强狭路相逢,真是太高兴了。C袁隆平院士在两会分组讨论时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一番演说真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了在场科学家们的许多好建议。 D首都新德里的市场平时总是摩肩接踵,来往的人非常多,但甘地遇刺的消息使这里马上变成了空旷之地,大家全都涌向了波拉宫,想见甘地最后一面。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在交际活动中,说写者所表达的意义和听读者所理解的意义应当是基本上

3、大体一致的,但又不可能完全一致。 B对勤俭节约精神的充分肯定,表明以往社会主导文化强调的这一观念仍然得到了当今青少年的高度认可。C在当时的贸易中,欧洲国家由于是商品的净输入国,所以他们需要支付金、银等“硬通货”,这促使他们到其他地方掠夺和开采银子。D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每天都必须或多或少地接触报纸、广播、网络、媒体等新闻,否则就会“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当真要闹笑话了。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按其词类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素善留侯张良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常以身翼蔽沛公庄公寤生,惊姜氏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火尚足以明也 晞一营大噪,尽甲 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

4、 B./C./ D./5下列按文言文特殊句式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大王来何操 若属皆且为所虏 此余之所得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 欲呼张良与俱去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其是之谓乎 公幸教晞以道 郑伯克段于鄢A/ B/C/ D/6下列各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组合正确的一项是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但以刘母日薄西山又以刀刺酒瓮 公诚以督虞侯命某者,能为公已乱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以求其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寿毕,请以剑舞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思垂空文以自见A/ / B/ / C/ / D/ / 7对下列各句中的“其”分类正确的

5、一项是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会其怒,不敢献。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其孰能讥之乎?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A/ B/C/D/二本大题8小题,共33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812题(18分)(一)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6、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郑伯克段于鄢8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分) A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都城:封邑的城墙B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合乎法度C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堪

7、:承受得住D可矣,厚将得众 厚:仁厚9下列各项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分) A本文段略写战争的场面和战争具体经过,详写的是两兄弟矛盾不断激发的过程。B郑伯认为制这个地方十分险要,会危及共叔段的安全,所以不愿意给共叔段。C姜氏厌恶庄公,宠爱共叔段,并为共叔段争取到了京这个地方作为封邑。D祭仲反对姜氏和共叔段的所作所为,庄公表面容忍,心中早有防备。(二)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

8、,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李密陈情表)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险衅:指命运不好 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背:背弃我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借鉴D、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 薄:浅薄11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相近的一

9、项是(3分)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第卷 选择题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句子。(每句3分,共6分)(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13阅读下面的语段,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分)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石

10、头城 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1)全诗句句写景,但无不饱含整理情感。试从情景交融的角度来鉴赏这首诗前两句。(3分)(2)有人认为诗的关键字眼是“旧”,也有人认为是“还”,你的意见呢?请说明理由。(3分)1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默写。(任选3题,共6分。多写只参考前3题。)(1)且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陈情表(2) ,不随以止也,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3)左丘失明, ;,兵法修列;报任安书(4)楼船夜雪瓜洲渡, 。塞上长城空自许, 。书愤三现代文阅读(共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2分)人的折旧率我读一篇文章、一本书,抑

11、或一个人,读罢之后总想抽出一两个关键词,这在公文写作中被称为主题词。读罢台湾“第一才子”“最后的贵族”张继高的散文后,我抽出的关键词之一就是:人的折旧率。 什么是人的折旧率?依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这个世上的东西都是会折旧的,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那么,什么是人的折旧?张先生的回答是:人的资质也是一样,“经久耐用”的人越来越少。在台北冷眼旁观,人的折旧率比什么都高。可见张先生所谓人的折旧,是指人的品位、人的情操、人的精神。 人为什么会折旧?张先生分析的原因是,二战以后,一切东西包括文化教育都沦为大量生产化,一切就都拓展了普及面,而降低了水准。人也一样,这不禁使我想起每每外出坐在火车上看到道路两

12、旁不尽的垃圾的情景。有一次,我坐在火车上,看见前方一片浩渺的白花的海洋,我还以为那是一块墓地,走近了才知道,原来是一片果园,果树上披麻戴孝的全是一朵朵白色的塑料袋。张先生的意思是说,现在,人的质地太不牢靠了,他们在成批生产商品的同时,不小心把自己也当作原料投入了生产,他们在追求所谓消费文明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也给消费了。但是我想,这事还不仅仅发生在二战以后,也不仅仅发生在台北,“冷眼旁观”,自从有了人以后,这事就在发生;而且一切有人的地方,这事都在发生。 不是吗?古往今来,有多少东贤西哲不在思考着人的心灵,甚至穷经皓首,思考着人类的道德与灵魂?道、仁、礼、契约、博爱、上帝,这一杆杆秤、一台台天平,无不是用来称量人的精神,无不是在想方设法抵御人的折旧。增广贤文云“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是中国古人对人的折旧的具体防范措施之一。看来,人的折旧率,古已有之,现在更盛。或可说,人的折旧率与生俱来,早就埋下了种子;因为人要生存,就不得不用心。用心正,则愈发光明;用心不正,则折旧灵魂,甚至杀戮灵魂。不信,你可睁眼看看你身边的兄弟朋友,说不定就有一二个可以作为折旧的例证。 那么,那些永垂不朽的灵魂,他们是如何保鲜的呢?张氏也有高论。“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