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744633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A卷 10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27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5分)n( )笑 分q( ) ju( )别 脸ji( ) 徘徊( ) 罗摩衍那( ) 菡萏( )( ) 各得( )其所 尊君在不( )2.默写诗句。(5分)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龟虽寿 ,青山郭外斜。 ,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母亲啊!你是 ,我是 , 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假如我变成了一朵 ,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 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 ,妈妈,你会认识我么?3.下列各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 .我的母亲又遨过了一个严冬

2、。 B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忘外了。C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做主张呢?D.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4.下列句子中划横线处,应选哪一项词语依次填上才恰当( )(2分) 我们俩 ,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 般的神色。A形影不离 无奈 乞求 B不离不弃 信服 乞求 C形影不离 信服 央求 D不离不弃 无奈 央求5.下列加横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为了全村致富,村干部整天上蹿下跳,忙得不亦乎。B、通过模拟考试,他发现了语文学习的蛛丝马迹。C、小张同学匠心独运,勤学苦练,

3、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D、大家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袖手旁观。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2分)A妈妈今天到市场买了番茄、辣椒、玉米、马铃薯等很多蔬菜。B光头强这个动漫形象对我并不陌生。C我的家乡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D我国有世界上所没有的万里长城。7.下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是( )(2分)A、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B、可是,这能全怪我吗?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他和他爸爸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8.下列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好吧,就明天。”我说。B.“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

4、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真实写照。9.写出下列语句描写人物的手法。(2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的说。( )我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总不愿意。( )10. 对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

5、安顿)B.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C.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诡计多端,不可信任。) D.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独具慧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1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是( )(2分)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 。最有价值的,是恬淡宁静的心和丰富无悔的回忆。最温暖的,是纯洁无暇的真挚感情。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善良、单纯做底色。最悦目的,是纤

6、尘不染的青山绿水。A. B. C. D.12.文学常识填空。(7分)(1)说话写文章的五种表达方式是叙述、描写、 、 、 。(2)记叙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 、 、 。(3)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155-220),三国时期 家、 家、诗人。(4)论语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与 并称为“四书”,论语是记录 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四书”并列的是“ ”,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13.名著阅读。(2分)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 的影响下写成的。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 与 的歌颂;二是对 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二、阅读理解。(2

7、3分)(一)阅读朱自清的春,完成1317题。(12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

8、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

9、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你说一说。(2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14第自然段中,作者写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2分) 15作者调动了各种感官去描写无形的春风。请问,文中划线句子是

10、从哪个角度去描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什么特点?(2分)16第自然段中,作者除直接写雨外,还写了些什么?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17第-自然段,以三个句子并列结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分别赞美了春天哪些方面的特点?(4分)(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后18-22题。(12分)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8翻译下列句

11、子。(2分)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B.尊君在不(没有) C.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D.去后乃至(才)20根据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元方入门/不顾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文中第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元方入门不顾”一句的意思是元方奋不顾身的进去了。 C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

12、别人称自己的父亲。22你认为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试结合课文内容分析。(3分)三、作文。(50分)23.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某些事物的影响,也许是你的父母,也许是你的同窗好友,也许是文学作品中一个虚构的人物形象,也许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许是平平常常的一句话,也许是只有你才知道的什么事物,只要他或她或它在你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让你的思想情感发生了改变,就值得你把它记录下来,是不是啊?请以“在_的影响下”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父母、同学、同桌或某部作品 。)(2)体裁(诗歌除外)不限;文中的人名、地名、校名,均用化名代替。(3)不少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