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师说课稿范例反函数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74072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教师说课稿范例反函数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数学教师说课稿范例反函数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数学教师说课稿范例反函数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数学教师说课稿范例反函数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数学教师说课稿范例反函数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教师说课稿范例反函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教师说课稿范例反函数(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反函数 教材: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教学目标:1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弄清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关系2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3在尝试、探索求反函数的过程中,深化对概念的认识,总结出求反函数的一般步骤,加深对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4进一步完善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求反函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反函数的概念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复习提问函数的概念y=f(x)中各变量的意义2同学们在物理课学过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即S=v

2、t和t=(其中速度v是常量),在S=vt中位移S是时间t的函数;在t=中,时间t是位移S的函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t=是函数S=vt的反函数什么是反函数,如何求反函数,就是本节课学习的内容3板书课题由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展示了教学目标这样既可以拨去“反函数”这一概念的神秘面纱,也可使学生知道学习这一概念的必要性二、实例分析,组织探究1问题组一:(用投影给出函数与;与()的图象)(1)这两组函数的图像有什么关系?这两组函数有什么关系?(生答:与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与()的图象也关于直线y=x对称是求一个数立方的运算,而是求一个数立方根的运算,它们互为逆运算同样,与()也互

3、为逆运算)(2)由,已知y能否求x?(3)是否是一个函数?它与有何关系?(4)与有何联系?2问题组二:(1)函数y=2x+1(x是自变量)与函数x=2y+1(y是自变量)是否是同一函数?(2)函数(x是自变量)与函数x=2y+1(y是自变量)是否是同一函数?(3)函数 ()的定义域与函数()的值域有什么关系?3渗透反函数的概念(教师点明这样的函数即互为反函数,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其特点)从学生熟知的函数出发,抽象出反函数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这两组问题,为反函数概念的引出做了铺垫,利用旧知,引出新识,在“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使学生对反函数有一个直观的粗略印

4、象,为进一步抽象反函数的概念奠定基础三、师生互动,归纳定义1(根据上述实例,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出反函数的定义)函数y=f(x)(xA) 中,设它的值域为 C我们根据这个函数中x,y的关系,用 y 把 x 表示出来,得到 x = j (y) 如果对于y在C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x = j (y),x在A中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那么, x = j (y)就表示y是自变量,x是自变量 y 的函数这样的函数 x = j (y)(y C)叫做函数y=f(x)(xA)的反函数.记作: 考虑到“用 x表示自变量, y表示函数”的习惯,将中的x与y对调写成2引导分析:1)反函数也是函数;2)对应法则为互逆运算;

5、3)定义中的“如果”意味着对于一个任意的函数y=f(x)来说不一定有反函数;4)函数y=f(x)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函数x=f(y)的值域、定义域;5)函数y=f(x)与x=f(y)互为反函数;6)要理解好符号f;7)交换变量x、y的原因3两次转换x、y的对应关系 (原函数中的自变量x与反函数中的函数值y 是等价的,原函数中的函数值y与反函数中的自变量x是等价的) 4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关系函数y=f(x)函数定义域AC值 域CA四、应用解题,总结步骤1(投影例题)【例1】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y=3x-1 (2)y=x+1【例2】求函数的反函数(教师板书例题过程后,由学生总结求反函数步骤)2总

6、结求函数反函数的步骤:1 由y=f(x)反解出x=f(y)2 把x=f(y)中 x与y互换得.3 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 (简记为:反解、互换、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例3】(1)有没有反函数?(2)的反函数是_(3)(x0)的反函数是_ 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揭示反函数的定义,学生有针对性地体会定义的特点,进而对定义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自己的预设产生矛盾冲突,体会反函数在剖析定义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函数与方程、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并对数学的符号语言有更好的把握 通过动画演示,表格对照,使学生对反函数定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消化理解通过对具体例题的讲解分析,在解题的步骤上和方法上为学生起示

7、范作用,并及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习惯,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题目的设计遵循了从了解到理解,从掌握到应用的不同层次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体现了对定义的反思理解学生思考练习,师生共同分析纠正五、巩固强化,评价反馈1已知函数 y=f(x)存在反函数,求它的反函数 y =f( x)(1)y=-2x+3(xR) (2)y=-(xR,且x)( 3 ) y=(xR,且x)2已知函数f(x)=(xR,且x)存在反函数,求f(7)的值五、反思小结,再度设疑本节课主要研究了反函数的定义,以及反函数的求解步骤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到底有什么特点呢?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呢?我们将在下节研究(让学生谈

8、一下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教师适时点拨)进一步强化反函数的概念,并能正确求出反函数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落实程度具体实践中可采取同学板演、分组竞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六、作业习题2.4第1题,第2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学设计说明“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概念的形成是螺旋式上升的,一般要经过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本节教案通过一个物理学中的具体实例引入反函数,进而又通过若干函数的图象进一步加以诱导剖析,最终形成概念反函数的概念是教学中的难点,原因是其本身较为抽象,经过两次代换,又采用了抽象的符号由于没有一

9、一映射,逆映射等概念的支撑,使学生难以从本质上去把握反函数的概念为此,我们大胆地使用教材,把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系预先揭示,进而探究原因,寻找规律,程序是从问题出发,研究性质,进而得出概念,这正是数学研究的顺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概念的建立与形成另外,对概念的剖析以及习题的配备也很精当,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满足学生多层次需要,起到评价反馈的作用通过对函数与方程的分析,互逆探索,动画演示,表格对照、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求欲,在探究与剖析的过程中,完善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使学生自然成为学习的主人课题:5.4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第一课时)教材

10、: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下)授课教师: 单位: 教材分析与教法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概念(1)在巩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基础上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概念;(2)会写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给定向量的坐标.2、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能正确理解向量加、减法的坐标运算法则;(2)能熟练进行向量的坐标运算;(3)掌握向量坐标与表示它的有向线段的起点坐标、终点坐标之间的关系.能力要求1、通过平面向量坐标表示及坐标运算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演绎、归纳、猜想的能力;2、通过对坐标平面内点和向量的类比,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 3、借助数学图形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

11、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体会客观世界中事物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观主义观点.重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难点理解向量坐标的意义.方法引导发现、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三角尺.教学过程环节具体内容及形式双边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回顾判断题1、单位向量都相等; ( 假 ) 2、坐标平面上的x轴和y轴都是向量. ( 假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命题作出判断;教师从学生活动出发,进行评价、拓展,为新课的讲解作铺垫.oxijy复习回顾: 复习向量定义,引出x 轴y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i和j.3、如果e1 、

12、e2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y,使a = x e1 + y e2 . ( 真 )通过第3小题复习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为下一步将基底特殊化引出新课做准备.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学生熟知的足球运动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并且建立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通过教师引导,体会特殊化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知识的迁移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达到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融为一体的目的.师生共同探究及应用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问题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每个点可以用一对实数来表示,向量可以吗?解决途径:以向量i、j

13、为基底,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构造平行四边形,如图:oxyija 结论:若a = xi+ yj,则a =(x,y)叫做向量的坐标表示. 经历前两个环节的铺垫后,教师引导学生恰当的选取基底,完成基底特殊化的过程.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直观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概念,明确求向量坐标的思路.设置探究式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应用,充分体会数学探索的乐趣.以向量b为例讲解本题,可以让学生体会向量的坐标与点的坐标一样,有正负之分.在学生掌握课本例题的基础上进行挖掘、引申,探究新知,使得前后知识衔接自然.在教学中渗透类比和特殊化的数学思想,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体系,为下一步突破教学难点做准备.应用一、初步运用定义求特殊向量的坐标.i=(1,0),j=(0,1),0=(0,0)应用二: (课本P111例1).例1、 用基底i、j分别表示向量a、b、c、d,并求它们的坐标.12340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