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科工作总结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8729217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疾控科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疾控科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疾控科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疾控科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疾控科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疾控科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控科工作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疾控科工作总结 科室在中心的对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年初工作筹划和目的责任书规定;通过科室全体同志共同努力,全面完毕了上级部署的年度各项工作任务;为总结经验,查找局限性,对全年各项工作开展状况总结如下:一、科室管理按目的责任书规定,科室年初制定了全年工作筹划,年终做了总结,每月根据实际工作状况制定了月工作筹划、月底对当月工作进行了总结,为了便于更好贯彻各项工作,科室建立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埃博拉出血热等重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值班制度和环境卫生值日制度;明确了值班人员职责;具体业务工作对科室人员也进行了细致的分工;每周将分管主任召开的例会精神及时对科室人

2、员进行传达;科室全年无违背中心规章制度人员和事件发生。为了让领导全面理解科室一线工作,科室全年共上报信息13篇,均被采用。 二、业务工作 (一)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全县全年各网络直报单位网络直报率%;传染病的网络直报各项指标均符合上级网络直报原则;上半年全市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通报疫情报告综合质量评价指标综合率为00%。元月1日至12月31日全县共报告传染病1种例;其中乙类传染病种85例、丙类传染病5种1342例,发病前五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手足口病1155例,发病率为1.29/十万;乙型肝炎55例,发病率为6983十万;肺结核43例,发病率为67.83/十万,细菌性痢疾11例,发病率为137/十

3、万;流感114例;发病率为.2十万;总发病率为349.79/十万。没有甲类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和报告。针对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置,科室施行的是小时疫情值班,节假日安排有专门值班人员,疫情电话全县发布,24小时有人接听,疫情卡片全年及时审核率0%;有效的做到了疫情早发现,早处置;全年共接到预警短信145次,分析排除1起。为了及时研判疫情形势,每月都对传染病疫情进行一次分析,并将分析报告以简报的形式上报给县卫生局、中心领导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信息反馈平台;年终对全年疫情进行了综合分析,以年报形式上传到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信息反馈平台。为提高全县传染病报告与管理质

4、量,校正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在月份对全县29个网络直报单位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进行了法定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调查病例流量30581例,查出法定传染病15种142例,通过登陆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核算,漏报10例,我县传染病漏报率为7.04%。 (二)重点传染病防治: 1、手足口病:,我县手足口病共报告155例,其中重症13例,汇集性病例0起5例,未浮现死亡病例,对发生的重症和汇集性病例,均按照河南省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方案规定进行了规范处置,个案调查率和规范处置率均为10%;对居家观测病例,按照河南省手足口病居家病人管理指南进行了监测和疫情流转,采集标本送检10份,市中心实验室反馈成果7份,科室疫情管

5、理人员及时进行了网络订正。 2、布病防治:通过监测我县共发现布病患者4例,按照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指引意见,与县动物疫病避免控制中心进行了联合处置;并将处置成果以简报的形式向市疾控中心和县卫生局进行了报告。7月中旬按照新乡市布鲁氏菌病监测防控项目实行方案规定结合检查室在全县范畴内开展了高危人群筛查和职业人群防治干预;对有可疑布病临床症状、体征或与牲口及畜牧产品有密切接触的10名高危人群进行了血清学虎红平板凝集实验、试管凝集实验分离布氏菌,查出阳性例,我县高危人群布氏杆菌感染阳性率4;通过职业人群防治干预和评估,我县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本来的85.%提高到了974%,布病防护行为形成率由本来的

6、84%提高到了86%,达到了%以上的规定。8月底与县动物疫病避免控制中心召开了布病联防联控工作联席会。双方互相简介了人间和畜间布病防控状况及下步工作打算。按照联席会精神对我县的中原农牧有限公司、应举循环农业有限公司等重点养殖场合进行了专项联合督导并为职工建立了布病健康档案117人。结合我县布病疫情形势每季度对疫情都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病因素与趋势,对重点人群进行防控;通过对布病患者的调查处置与疫情分析,我县布病个案调查率、病例建档率、病例治疗督导率和病例规范治疗率均为100%,未发现一例复发病例。 3、埃博拉出血热防控:8-9月份按照上级方案规定对我县三名疫区归国人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实行了居

7、家医学观测,观测期间未浮现埃博拉出血热临床症状,最后按规定予以理解除。 4、全年共规范处置手足口病、布病、猩红热、狂犬病、出血热等散发疫情9起,未发生一起二代病例。 (三)地方病防治工作 1、碘缺少病:(1)健康教育:根据新乡市卫生局、新乡市教育局新卫疾控9号文献精神,选择、3个乡为项目乡,对乡小5年级学生和小学所在村的0岁家庭主妇开展了碘缺少病健康教育活动。活动共完毕健康教育问卷270份,其中基线调查135份,评估调查13份,基线调查学生碘缺少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仅为47.78%,家庭主妇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851%。通过为期3个月健康教育活动,效果评估调查学生碘缺少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达9

8、777%,家庭主妇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达73%;在基线调查的基本上提高了35以上。(2)居民碘盐监测:根据新乡市碘盐监测筹划和新乡市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方案(试行)规定,结合理化室对我县1个乡镇辖区内的40个行政村的600户居民正在食用中的食盐进行了现场定性检测和实验室定量检测;通过监测我县低碘乡镇碘盐覆盖率为95.%;碘盐合格率为92.7%;高碘乡镇非碘盐覆盖率为8.%。科室第一时间将监测成果进行了数据录入和向卫生局进行了报告并向盐业局进行了监测成果信息反馈。(3)按照新乡市重点人群碘营养监测方案规定,在妇幼保健院、乡和镇开展了五类人群500份尿样采集及50对母子配对调查的重点人群碘营养监测。(

9、4)5.15碘缺少病宣传:按照卫计委、发改委等1部委联合下发有关开展防治碘缺少病日活动的告知规定,疾控中心与县盐业局在黄池路与振兴路交叉口老凤祥金店门前开展了以“科学补碘,保护智力正常发育”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高碘地区病情调查:按照新乡市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方案(试行)规定,省地方病防治所组织濮阳市、商丘市、开封市疾控中心专家在市疾控中心领导陪伴下在镇村开展了8岁学生甲状腺肿大、氟斑牙、尿碘和黄陵村居民生活饮用水监测。 2、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1)按照全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改水工程进度调查实行方案规定开展了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进度调查,完毕了以病区村为单位,对高氟村筛查出

10、的12个高氟病区村在-改水降氟措施及工程贯彻进度和改水工程运转状况调查。(2)改水防病效果评价:按照河南省地方病病区县改水防病效果评价方案的规定,对全县12月31日前所有改水工程进行了改水进度、改水基本状况调查、水氟、水碘、水砷的采样与检测、对超标工程进行复核、0个病区村病情、改水工程水质超标因素进行了现场调查评价。 评价成果为:目前我县正常供水工程站80处,覆盖77个行政村,受益人口3988人。水砷、水氟、水碘三项指标均在国标正常值以内的改水工程有17处,超标工程63处,我县改水工程合格率为.25%。 (四) 寄生虫病防治:1、全县共发现输入性疟疾7例,其中恶性疟6例,间日疟1例,按照消除疟

11、疾防治技术方案规定进行了规范处置与上报。2、月26日全国疟疾日,在新阳光超市门前环绕“消除疟疾,共享健康”主题,通过宣传车,设立征询台,宣传板,发放宣传海报,折页,现场征询等形式向过往群众宣传疟疾防治知识。3、为贯彻河南省消除疟疾后监测工作方案规定,6月下旬对全县开展了疟疾防治知识培训、46宣传、疫情的发现与报告、防治信息资料管理等专项督导。4、协助江苏省扬州市疾控中心、洛阳市疾控中心进行了非洲务工归国人员追踪调查,并将调查报告及时进行了反馈,积极对返乡人员的进行了随访,有效做好了整体防控工作。 (五)死因监测: 自1月份死因监测实行网络报告后,结合死因报告质量10月份对全县死因报告单位开展了

12、专项督导;通过督导死因报告报告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截止到2月3日,全县合计报告死因253例,查重126例,居民粗死亡率317千分,与上年死因报告相比上升了305%。目前全县各报告单位正在进行死因补录工作。 三、其她工作(一) 业务培训:全年共对乡级和本级开展了手足口、布病、死因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不明因素肺炎监测等9期业务培训,合计受训人员3余人次。 (二)抽调业务人员配合学校卫生科、县卫生局进行了学生体检和公共卫生考核以及对实验中学、城关镇中心小学进行学校常用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四、存在问题 (一)在科室管理上仍有迟到早退现象,科室之间业务工作协作有待提高,科室业务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业务工作方面存在三个不到位:一是针对业务单位培训不到位,二是技术指引不到位,三是督导不到位。 疾控中心疾控科 一月六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