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5下53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727731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5下5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5下5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5下5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5下53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5下53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5下5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5下53(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子歌教案第一课时主备人:梁姗姗教学目标:1、 认识两个生字,会写三个。2、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它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教学重难点: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2、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它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备课时间:2016.2.26 授课时间:2016.3.2一、板题示标1、引入:春节家家户户都贴对联,对联也叫对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对子歌。(板书课题)。2、介绍“对子”对子就是对偶的词句。对偶就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比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对子歌

2、的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分韵排列,声调和谐,节奏响亮,对仗工整,义理健康,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古人在学律诗时,就先学写对子。学好对仗句,是学好律诗的基本功之一。因此,古时私塾学童首先学“对对子”3、本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几项学习任务(示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2)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3)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一)()熟读,试着拍手有节奏朗读。先学:(1)学生尝试读,教师相机巡视指导。(2)检测:分组比赛

3、读。后教:纠正错音。自学指导(二)(1)圈出相对的词语。(2)思考:对子歌有哪些特点?先学:(1)学生尝试画,教师相机巡视指导。(2)检测。后教:(略)三、当堂训练必做题:(1)语文书3页拓展与运用。(2)积累四、作业背诵对子歌,完成对应练习册五、板书设计对子歌 云雨 来鸿去燕 三尺剑六钧弓对子:字数相同,词性相对反思:对子朗朗上口,部分学生能够当堂背诵,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体会对子的特点。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案第一课时主备人:梁姗姗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对联的情景。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语言文化魅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教学重

4、点: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想象对联的意境。教学准备:搜集资料,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备课时间:2016.2.27 授课时间:2016.3.3第一课时一、板题示标1、导语:昨天我们学习了对子,也就是对联。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语言艺术,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形式。在生活当中,对联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对联的故事。(板书课题)。简介郑板桥(小资料)2、本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几项学习任务(示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2)熟读课文,能说出主要内容。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结合书后生字表和工具书读准字音。2值得注意的读音有:傍晚、袅袅、狂风骤起、菱藕、斛3指名读课

5、文,其他同学听准字音。4通过查字典弄清字音与字义。斛:量器名,古时以十斗为斛,后来又以五斗为斛。5着重强调易错的生字,如:“艘”的笔顺;“骤”的第12笔是“丿”不能丢;“碑”的第11笔为“丿”。6、说说主要内容。 三、当堂训练练习册第二课时主备人:梁姗姗备课时间:2016.2.27 授课时间:2016.3.3一、直接引入二、出示自学目标(1) 找出对联中相对应的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韵律。三、1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郑板桥乘船去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四字词语,请同学找一找。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湖光十色”、“轻烟袅袅”、“渔歌阵阵”等等。3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6、指导朗读。4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指导朗读“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5画一画对联的第一句和文种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文中的哪些语句写了对联的后半句。6分别指导朗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7交流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想象郑板桥当时看到的画面。8回过头再来读这幅意味深长的对联。四、当堂训练:6页积累五、作业:背诵文中及课后积累中对联并抄写2遍,完成对应练习册。六、板书设计郑板桥题联赠渔民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反思:本文故事短小,情节简单,学生能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文中对联。基础知识方面:搜字的写法要着重指导、强调。茶酒联趣教案第一课时主备人:梁姗姗教学目标:1.认识一个生字,会写三个生

7、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对联的妙处。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对对联这一艺术形式的喜爱之情。课时安排:两课时备课时间:2016.2.27 授课时间:2016.3.4第一课时一、板题示标1、导语: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对联的故事。(板书课题)。2、本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几项学习任务(示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2)熟读课文,能说出主要内容。(3)背诵积累。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1、自由练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流利,边读边圈画出生字。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会组词。3、吩咐(fu):口头指派或命令。“咐”为生字,注意读音为轻声。“顾

8、”、“悬”、“赐”让学生通过观察练习书写。4、说说主要内容。5、熟读成诵(8页积累) 先学:(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相机指导。(2)检测。先读文,后检查字词。后教:根据学情确定后教方式。三、当堂训练练习册第二课时主备人:梁姗姗备课时间:2016.2.27 授课时间:2016.3.41、直接引入2、出示自学目标(3) 找出对联中相对应的词语,知道对联妙在哪里(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韵律。(5) 能复述课文。3、 自学指导(一)问题一“茶酒联趣”趣在哪里?要联系全文上联和下联的创作过程和“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内容两个角度去思考

9、、交流;问题二,这副对联“妙在何处”?可以从对联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去思考、交流。先学:(1)学生自学,教师相机巡视指导。(2)检测。后教:指导有感情朗读。自学指导(二)小组内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先学:(1)小组内练习复述。(2)检测。后教(略)总结:复述课文要用自己的话。4、当堂训练思考与交流和拓展与运用5、作业背诵文中及课后积累中对联并抄写2遍 完成对应练习册6、板书设计 茶酒联趣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 反思:本篇课文篇幅不长,学生熟读之后能够复述出课文大意,但语言不够简练,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训练。基础知识方面还是个别学生预习不充分,没有形成

10、较好的自学预习习惯,需要落实基础知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第一课时主备人:梁姗姗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5个。2、 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3、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感情,感受这首诗表达的人生态度。重难点:1、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2、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感情,感受这首诗表达的人生态度。备课时间:2016年3月6日 授课时间:3月11日一、板题示标1、导语:故事引入(写作背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2、本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几项学习任务(示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2)熟读课文。(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1、自

11、由练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流利,边读边圈画出生字。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会组词。先学:(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相机指导。(2)检测。先读文,后检查字词。后教:根据学情确定后教方式。三、当堂训练练习册第二课时主备人:梁姗姗备课时间:2016年3月6日 授课时间:3月11日1、 直接引入2、 出示自学目标(1) 理解每句诗的含义。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联点出了送别之地和杜少府上任的地方。两个好朋友即将分别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调。诗人出于对朋友的依恋和关心,借描写两个地方的形势与风貌,在展现雄浑开阔的境界中隐含着依依惜别之情。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2、”颔联写劝勉友人,不作哀伤之别,也是自勉,既蕴含着作者送行的深情厚意,又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颈联抒写真挚的友情,劝慰杜少府不要为远离朋友而伤感,因为山高水远不能阻隔知己朋友的感情。语言形象凝炼,饱含深情,富有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的伤感,代之以豁达的感情,给友人莫大的安慰鼓舞。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尾联,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互勉。劝友人要心情舒畅地到任,不要像青年男女那样哭哭啼啼,沾湿佩巾。四、合作探究:4、当堂训练练习册5、作业设计:练习册并背诵古诗6、板书设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写景离别离情别意心胸豁达情深意长依依惜别,互相勉励。教学反思:

13、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诗的理解、体会很到位。滁州西涧教案第一课时主备人:梁姗姗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3、了解诗的大意,能根据诗句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体会作者心情。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2、了解诗的大意,能根据诗句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体会作者心情。备课时间:2016年3月3日 授课时间:3月13日一、板题示标1、导语: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滁州西涧就是山水诗中的名篇,也是韦应物七言诗中少有的佳作。诗作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之景,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阐发了人生哲理。一、文学常识:1.山水诗: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产生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朝。诗人通过描写山水,表达思想情感,寄托政治理想,阐发人生哲理。2.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3、本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几项学习任务(示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字;(2)熟读课文。(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1、自由练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流利。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会组词。先学:(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相机指导。(2)检测。先读文,后检查字词。后教:根据学情确定后教方式。三、当堂训练练习册第二课时主备人:梁姗姗备课时间:2016年3月3日 授课时间:3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