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设计工程防水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723963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设计工程防水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铁设计工程防水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铁设计工程防水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铁设计工程防水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铁设计工程防水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铁设计工程防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设计工程防水(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铁设计工程防水12工程防水12. 1 一般规定12. 1. 1地下工程防水应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设防,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的原则,采取与其相适应的防水措施。防水设计应定级准确、方案可靠、施工简便、经济合 理。12. 1. 2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气候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状况、环保要求、结构特点、施工方法、使 用要求等因素进行;2应分析地表水、地下水、毛细管水等的作用,或人为因素引起的附近水文地质改变 的影响,特别是市政上下水管线渗漏对防水工程的影响。12. 1. 3当结构处于贫水稳定地层,或位于地下潜水位以上时,应根据线路设施情况,在 确保结构和环境安全的具体

2、条件下可采用限排。12. 1. 4 地下工程应以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为主,以接缝防水为重点,并辅以防水层加强防 水,并应满足结构使用要求。12. 1. 5地下工程防水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下车站、行人通道和机电设备集中区段的防水等级应为一级,不得渗水,结构表 面应无湿渍;2区间隧道及连接通道等附属的隧道结构防水等级应为二级,顶部不得滴漏,其他部 位不得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2/1000,任意 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应超过3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应大于0. 2m2;3隧道工程中漏水的平均渗漏量不应大于0. 05L/m2d,任意100m2防水面积渗漏量 不

3、应大于0. 15L/m2d12. 1. 6高架结构防水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的原则,桥面应设柔性防水层,并 应设置顺畅的排水系统。12. 1. 7车辆基地的建筑屋面、车辆段上盖物业平台的结构防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的有关规定。12. 2混凝土结构自防水12. 2. 1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应符合表12. 2. 1的规定。表12. 2. 1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构埋置漆度设计抗澤等级现浇闕土结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h20PS.P10.20hh3OP12P1212. 2. 2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试配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

4、求 提咼一级。12. 2. 3防水混凝土应满足抗渗等级要求,并应根据地下工程所处的环境和工作条件,满 足抗压、抗裂、抗冻和抗侵蚀性等耐久性要求。12. 2. 4防水混凝土的环境温度不得高于80C ;当结构处于侵蚀性地层中时,防水混凝 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不宜大于4x10-12m2/s,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不宜 大于 3x10-12m2/so 12. 2. 5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于100mm,在软弱土层中不应小于150mm。12. 2. 6防水混凝土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2裂缝宽度应符合表11. 6. 1的

5、规定,并不得出现贯通裂缝。12. 3防水层12. 3. 1工程结构的防水应根据施工环境条件、结构构造型式、防水等级要求,选用卷材防水层、涂料防水层、塑料防水板防水层、膨润土防水层等。防水层应设置在结构迎水面或复合式衬砌之间。12. 3. 2防水层的设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1卷材防水层宜为1层或2层;2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采用双层做法,总厚度不宜小于7mm;3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宜采用双层做法,无胎基卷材的各层厚度不宜小于1. 5mm,聚酯胎基卷材的各层厚度不宜小于3. 0mm;4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单层使用时,厚度不宜小于1. 5mm;双层使用时,总厚度不宜小于2. 4mm;5膨润土防

6、水毯的天然钠基膨润土颗粒净含量不应小于5. 5kg/m26沥青基聚酯胎预铺防水卷材的厚度不宜小于4mm ;合成高分子预铺防水卷材的厚度不宜小于1. 5mm;7塑料防水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 5mm;8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应采用双层做法,各层材料的芯材厚度不得小于0. 5mm;9卷材及其胶粘剂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耐穿刺性、耐侵蚀性和耐菌性,其胶粘剂的粘结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的有关规定;10涂料防水层应根据工程环境、气候条件、施工方法、结构构造型式、工程防水等级要求选择防水涂料品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潮湿基层宜选用与潮湿基面粘结力大的有机防水涂料或

7、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 涂料、聚合物改性水泥基等无机防水涂料,或采用先涂无机防水涂料而后涂有机防水涂料的 复合涂层;2)有腐蚀性的地下环境宜选用耐腐蚀性好的反应型涂料,涂料防水层的保护层应根 据结构具体部位确定;3)选用的涂料品种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耐腐蚀性及耐菌性,且无毒或低 毒、难燃、低污染;无机防水涂料应具有良好的湿干粘结性、耐磨性,有机防水涂料应具有 较好的延伸性及适应基层变形的能力;4)无机防水涂料厚度宜为2mm4mm,有机防水涂料厚度宜为1. 2mm2. 5mm。12. 3. 3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经过试验、检测和鉴定,并应具有工程应用实 际效果后再采用,防水材料的厚度

8、应根据其物理力学性能结合施工工艺等因素确定。12. 4高架结构防水12. 4. 1高架桥面应设置连续、整体密封、耐久的防水层。防水层材料可根据环境条件和 不同的工程部位选定。12. 4. 2桥面应设置畅通的排水系统,排水设施应便于检查、维修。12. 4. 3伸缩缝应根据构造型式设置桥梁专用变形缝止水带及其金属固定装置,并宜嵌填 密封材料形成多道防线。12. 4. 4地漏、落水管等疏排水装置与桥面混凝土结构的接口应加强密封防水,并应 便于检查、修复。12. 5明挖法施工的地下结构防水12. 5. 1明挖法施工的地下结构防水,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并应根据结构 型式局部或全部增设防水层或采取

9、其他防水措施。12. 5. 2明挖法施工的地下结构防水措施应符合表12. 5. 2的规定。表12. 5. 2明挖法施工的地下结构防水措施-縫 工 施- 带継形- 一 -防水擠軀防水混艇土J J J J fl - 晦润土酚*材料中埋式止术帯水观越塗透结晶璽防水樹料预埋注鞏暂补偿收縮防水混灘土蚪贴置止水帶预理住浆管遇水膨脈止水漿总防水巒封材料中埋或止朮带外坤式止忒带可卸式止朮带防水密封剧料外姑髓水卷射预埋祎暴智一绞一种 诜二 应至必选7-g-2二飆必选种 腹舲选-iET12. 5. 3明挖敞口放坡施工的地下结构和侧墙为复合墙的地下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和 全包防水层组成双道防线。12. 5. 4地

10、下连续墙作为单层墙主体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续墙墙体幅间接缝应采用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防水接头;2车站顶板迎水面应设置柔性防水层,并应处理好刚、柔连接过渡区的密封;3墙体幅间接缝渗漏时,应采用注浆、嵌填弹性密封材料等进行堵漏;4连续墙表面应设置防水层,防水层材料宜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高渗透 性改性环氧涂料或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等;5连续墙墙板连接的施工缝,应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或高渗透改性环氧涂 料等加强密封;6地下连续墙施工时宜采用高分子泥浆护壁和水下抗分散混凝土浇筑。12. 5. 5叠合墙结构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1围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时,其支撑部位及墙体的裂缝、空洞等

11、缺陷应采用防水砂浆 或细石混凝土进行修补。墙体幅间接缝的渗漏,应采用注浆、嵌填聚合物防水砂浆等进行防 水处理;2车站顶板迎水面应设置柔性防水层,并应处理好刚、柔连接过渡区的密封;3连续墙墙面应清洗干净并进行防水处理后,再浇筑内衬混凝土。12. 5. 6复合墙结构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顶、底板迎水面防水层与侧墙防水层宜形成整体密封防水层,并应根据不同部 位设置与其相适应的保护层;2车站主体结构与人行通道、通风道以及区间隧道等结合部位,应根据结构构造型式 选择相匹配的防水措施;3车站与区间隧道所选用的不同防水层应能相互过渡粘结或焊接,应使其形成连续整 体密封的防水体系。12. 5. 7防水层宜

12、选用不易窜水的防水材料或防水系统。12. 6矿山法施工的隧道防水12. 6. 1矿山法施工的隧道防水措施应符合表12. 6. 1的规定。土防蚕B萌水混凝土塑料商水板膨關土站水林耕外贴式止水带中埋式止朮著忒湿荃痿透第聶理盼礙林料盼水廉料 预埋注浆管申壇貳止水带外贴式止忒帶可歸式止水带料-盼较血选1应种 选 应喏选-种一选12. 6. 2矿山法施工的隧道结构防水,应根据含水地层的特性、围岩稳定情况和结构支护 形式确定。在无侵蚀性介质、贫水的1、11级围岩地段的隧道结构拱、墙,宜采用复合式衬 砌防水,有条件时底部可采用限排。地下水较多的软弱围岩地段,应采用全封闭式的复合式 衬砌全包防水层。12. 6

13、. 3当复合式衬砌夹层防水层选用塑料防水板时,其厚度不宜小于1. 5mm,并应 在防水板表面设置注浆系统,变形缝部位宜设置分区系统。12. 6. 4防水板与喷射混凝土基层之间应设置缓冲层;平面铺设的防水板上表面应设置刚 性或柔性永久保护层。12. 6. 5防水板注浆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注浆系统的环、纵向设置间距,一级设防要求时宜为3m4m,二级设防要求时宜 为4m5m,顶部宜适当加密;2注浆系统宜靠近施工缝和变形缝等特殊部位设置;3注浆材料宜采用添加适量膨胀剂的水泥浆。12. 7细部构造防水12. 7. 1施工缝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1复合墙结构的环向施工缝设置间距不宜大于24m,叠合墙

14、结构的环向施工缝设置间 距不宜大于12m。2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拱(板)墙结合的水 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mm300mm处。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 300mm。3水平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先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先铺净浆或涂刷界面处 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再铺30mm50mm厚的1: 1水泥砂浆,并应及时浇 筑混凝土;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凿毛并清理干净,并应涂刷混凝土界面处 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同时应及时浇注混凝土。4盖挖逆作法施工的结构板下墙体水平施工缝,宜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胶),并配合 预埋注

15、浆管的方法加强防水。12. 7. 2变形缝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1变形缝处的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300mm,当遇有变截面时,接缝两侧各500mm 范围内的结构应进行等厚等强处理;2变形缝处采取的防水措施应能满足接缝两端结构产生的差异沉降及纵向伸缩时的密 封防水要求;3变形缝部位设置的止水带应为中孔型或0型,宽度不宜小于300mm;4顶板与侧墙的预留排水凹槽应贯通。1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m60m,宽度宜为700mm 1000mm;2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阶梯形或楔形缝;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浇筑, 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后浇带应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3后浇带两侧的接缝宜采用中埋式止水带、外贴式止水带、预埋注浆管、遇水膨胀止 水条(胶)等方法加强防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