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附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723935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附答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2013/10/24)第一章 大学教育内容的组织一、是非判断题1、狭义的课程概念包括了学校所教各门科目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2、狭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3、按照课程基础性可以把课程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4、实践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是大学课程的主要部分。()5、课程计划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教学工作和考核教学效果的基本指南。()6、课程并不等同于科学,大纲和教材也不是有关学科的简单缩写。()7、从实质来看,课程是人们根据教育目的,把教育内容按类别及一定过程组织起来的一个知识的或观念的系统。(

2、)8、选修课程中,限制性选修课程与非限制性选修课程的划分主要根据与培养目标的相关程度。( )9、公共课程可以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包括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等。( )10、“拼盘式”课程主要用于人文、社会类的学科课程。( )11、“拼盘式”课程着眼于适应学生不同发展方向,“套餐式”课程侧重于扩大学生知识面()12、实践性课程是以科学知识的理论体系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 )13、实验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4、课程计划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 )15、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指其整体性和

3、有序性。( )16、课程计划纵向的系统性是指课程之间存在着的密切的了解及完整性。( )17、教学大纲是针对一门课程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一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及其体系,教学进度安排以及对教学法的要求等。( )18、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材料( )19、大学教学应反映学科研究的前沿,因此本科教学的教科书应尽量体现研究的新进展和争议。( )20、我国高等教育常用的组织形式有:讲授、讨论、习题课、实验、实习、参观和指导论文或指导设计。其中讲授、讨论、习题课属于课堂理论教育;实验、实习、参观和指导论文或指导设计则是实践性教育。( )14、在教授过程中,教师

4、起主导作用,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的主要工具。( )15、习题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6、生产实习的内容涵盖整个专业的知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理论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以获得相关的实际知识和技能。( )17、毕业论文是在学生学完课程计划规定的某一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后进行的。( )18、语言是人们在意识交流时所采用的信息的抽象形式。()19、模型往往突出反映原形的主要特征,剔除了非主要特征。( )20、信息的选择是为了提高教育效果而有选择地采用某种信息形式种类的问题。( )21、合作教育学强调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外部的学

5、习压力。( )22、讲授是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所有阶段高等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占重要地位。( )23、实验可以分为感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观察性试验三种( )24、生产实习又称课程实习,它的内容仅限于所学课程要求的实习任务,与课程的课堂教学紧密配合()25、毕业论文是在日常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要求的大作业,旨在培养本科生独立地运用一门课程或几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6、使用符号的主要目的是使信息形式简单化,因此使用的符号越多,教育效率越高( )27、模型、音像和实物都是具体的信息形式,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只起集中学生注意力作用,因此在理工科教学中运用较多。

6、( )28、模型往往突出反映原形的主要特征,剔除了非主要特征( )29、教师运用模型、音像和实物进行教学时,展示的时间越长越好( )30、对信息形式类型的选择主要受制于教育内容的特点( )31、教师把知识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 )32、要用教育信息的形式判断学习方式是接受还是发现( )33、对于重点内容,由于需要加深理解,就应当采用接受式学习( )34、主动信息由环境自发地提供的信息( )35、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关注学生行为状态的变化过程( )36、先行组织者的特点是以教育目标作为依据,以学生所达到的程度这一反馈信息作为学习过程控制的基础( )37、在非指导性教学过程中,

7、师生处于平等地位,学生更容易感受到努力学习的责任,主动地调整自己以便更好地学习( )二、单项选择题1、课程也称为( D )。A、教学目标 B、教学计划 C、教学内容 D、教学科目2、西方最早提出课程概念的是( B )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苏格拉的 D、赫尔巴特3、作为“某一专业门类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的共同基础”的课程是( B ) A、公共课 B、基础课 C、专业基础课 D、专业课4、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划分的依据是:( A ) A、课程信息表现形式 B、学生修习的必要性 C、课程的基础性 D、课程的内容特点5、通常与学分制相了解的课程是( B )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8、C、理论课程 D、实践课程6、课程计划编制中强调“课程的安排要有合理顺序”指的是。( C ) A、课程计划的横向系统性 B、课程计划内容的系统性 C、课程计划的纵向系统性 D、课程计划的顺序性7、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编制课程计划应当遵循的原则( B ) A、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B、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C、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D、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8、目前,我国高等本科教育的总学时一般为( B )学时以上。A、1500 B、2000 C、1800 D、30009、经验证明,对于大学本科,一门课程一周最好不要超过( C )学时。A、4 B、5 C、6 D、710、大学本科每学期的课程门数,一般以

9、( B)为宜,其中同一学期难度较大的课程不宜超过4门。A、56 B、57 C、67 D、6811、下列选项哪些不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写应当坚持的原则( B ) A、教科书的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B、结合专业需要建立严谨的课程体系 C、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D、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12、教师把知识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 B ) A、发现 B、接受 C、有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13、下列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C ) A、接受是传递文化科学知识的一个主要手段 B、发现是指学习的内容与结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得出的 C、学生如果在接受中学习,则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效果都

10、比较好 D、接受与发现的关系应当是互补的,而不应偏废哪一个14、学与思的关系是( D ) A、学比思重要,因为没有知识无法思考 B、思比学重要,因为学而不思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 C、学与思是两个过程,无法判断哪个更重要 D、学与思互相依存、互相促进15、提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从观察开始,并认为应当经历四个步骤:观察、记忆、理解、了解”的是教育家:( C ) A、斯金纳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16、主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从观察开始,并认为应经历观察、记忆、理解、练习四个步骤是( A )的教育过程模式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斯金纳17、提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状态变

11、化的步骤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是哪位教育家( B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布卢姆18、坚持“从做中学”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 A ) A、杜威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布卢姆19、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具备掌握该项学习任务必备的知识、技能,肯花时间,则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的是( D ) A、程序性教学 B、启发式教学 C、发现式学习 D、掌握式学习20、世纪50年代,提出程序教学的是( B )A、杜威 B、斯金纳 C、布卢姆 D、罗杰斯21、( C )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具备掌握该项学习任务必备的知识、技能,肯花时间,则绝大多数人都

12、能获得良好的成绩A、杜威 B、斯金纳 C、布卢姆 D、罗杰斯22、提出“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教育模式是( B ) A、先行组织者模式 B、掌握学习 C、程序教学 D、教育过程模式23、提出非指导性教学的是教育家( A ) A、罗杰斯 B、赞科夫 C、洛扎诺夫 D、巴甫洛夫24、提出暗示教学法的是( D ) A、罗杰斯 B、赞科夫 C、洛扎诺夫 D、巴甫洛夫25、学校安排教育内容和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C ) A、教科书 B、教学大纲 C、课程计划 D、课程标准26、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编制的学校教育工作的总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是指( C ) A、教科书 B、教学大纲 C、课程计划 D、课程

13、标准27、教师用语言系统地、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育组织形式是( C ) A、讨论课 B、习题课 C、课堂讲授 D、指导论文或设计28、上好讨论课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C ) A、讨论前要准备 B、讨论中要引导 C、讨论时语言要有艺术性 D、讨论后要总结29、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运用知识解决事先设定的问题来培养能力的教育组织形式是( B ) A、讨论课 B、习题课 C、实验 D、指导论文或设计30、( C )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从事科学研究的求实与探索精神A、讨论课 B、习题课 C、实验 D、指导论文或设计31、组织学生到社会活动现

14、场参与一定的实际工作,以获得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组织形式是( B )A、实验 B、实习 C、参观 D、习题课32、与讲授相结合,便于学生了解所讲授的知识的是( B )A、准备性参观 B、并行性参观 C、指导性参观 D、总结性参观33、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课程计划规定的某一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后进行的,对于四年制的大学本科学生来说,这项活动一般开始于( C )A、一年级 B、二年级 C、三年级 D、四年级34、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门课程或几门课程的知识来解决综合性的问题的教育组织形式是( D )A、讨论课 B、习题课 C、实验 D、论文或设计35、人们在意识交流时所采用的信息的抽象形式指的是( B )A、语言 B、符号 C、模型 D、图像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