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对词义的决定作用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723931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境对词义的决定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境对词义的决定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境对词义的决定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境对词义的决定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境对词义的决定作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关键词】词义 语境 变化 【论文摘要】语境对词义的决定作用,是语言中 的一种普遍现象,语境决定了义位,也就是说语境不同,词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语境 的概念,源于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他认为语言不是一套完备的体系,语言的意义不 可能完全由它自身而要由语境来决定。语境可分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语境指话语产生的当 时及其前后的各种事件,可称为“情景语境”,包括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 的语境,又称小语境;广义语境则包括话语产生的整个文化背景,可称为“文化语境,”除包 括狭义语境外,还包括与人的言语表达行为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环境气氛、社会 背景等,因而又称为大语境。伦敦

2、学派的创始人约翰鲁伯特弗斯吸收了马林诺夫斯基的 语境概念,并主张语境有两种: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内部,即一个结构和一个系统内各个成份 之间的组合关系;另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外部,即语言是不可能和语境分开的。西方语言学家 对语境理论的阐述对于我们今天对语境与词义的理解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词义除了组合 表现出来的意义外是由环境补充、确定的。因此,词义的运用、理解与交际的环境,说听双 方的职业身份、心情、生活经历等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一个句子究竟说的是什么意思,往往 需要参与交际的人自己去补充。而交际的语言环境则可以使词语具有比较确切的意义。具体 的说,语境就是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的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

3、的环境。语境的功能 有两个:其一是解释功能,其二是过滤功能。语境不仅帮助我们推究词义,还帮助我们防止 不合规范的语言现象的出现。因此,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研究语境对词义的影响是很有必 要的。下面来共同探讨一下: (一)社会语境决定词义 (1)历史社会环境 在不 同时代,所处社会环境不同,语言环境也肯定有所不同。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到这种不同,才 能更好地理解词义,理解文章的主旨所在。例如: 小说六十年的变迁里季交恕问方 维夏:“你知道这个消息吗?”方:“什么消息?”季:“蒋介石开刀了啦!”方:“什么病开刀?” 季:“你还睡觉!杀人!”显然方没联系到1927 年社会革命形势的变化,就不明白“开刀”两

4、 字究竟指什么,要别人做进一步的解释。 (2)语用社会环境 词的“组合意义”的研 究就是在语用社会环境影响下词义的若干变异意义,即交位变体,是受整个社会语言内部因 素影响的结果,主要是一个义位受近邻或远邻的义位“语义溢出”作用而获得的新义。例如: A.这小东西,真可爱!B.这是些什么东西!同样的东西”,但由于说话人的语气,声调不同,而使两者的基本义和附加义有所不同。“东西”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这样的义项: 具体或抽象的事物。但在第一句话中的“东西,特指说话者喜爱的小动物或小孩子,使基本 义缩小,并且具有了喜爱的情感附加义。第二句话中“东西,指让说话者厌恶的事物,具有 了厌恶的情感附加义。!-emp

5、irenews.page- (二)上下文语境决定词义 (1)词 语言义的变体言语义 语言义是指作为语言建筑材料的一个词汇单位,或语言的词汇 系统中的一个成员。也就是词的基义或概念义“。言语义,是指进入特定语境或言语片断的词, 实际上指什么,现代语义学称为组合义,也就是义位处在言语组合中的变体。有的语言学家 称这种义位变体为词的“涵义,而不是“意义,。词典上所列的义项,都是词的语言义,而不 可能,也不必要把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言语义即义位变体都列上。例如:A.场景:手术室门外,焦急地守候着正在进行子宫肌瘤摘除手术的病人家属,门开了,医生出来。 病人 家属问:“切了吗?, 医生答:“切了。, 根据上下

6、场景提示,这“切了,的一问一答 是指“肌瘤切除”B.场景:一年后,这位医生来到一群老太太中锻炼。大伙问:“切了吗?, 医生答:“切了。大家都一样,到了退休年龄谁还能例外?,根据上下场景 提示,这里的“切了”是指办理离退休手续只能按年龄“一刀切”C.场景:锻炼完,医生回家。见女儿在看书,记起出门时要她把排骨切好。 医生问:“切了吗?, 女儿 答:“早就切好啦。, 根据上下场景提示,这里的“切了,是指切排骨。 看,“切,“了, “吗,这三个语词符号本来是从交际场景中抽象出来的,在词典里都有全民共同理解的确定 词义即语言义,其组词成句的方式也是符合高度抽象的汉语语法规律的。但经组成“切了吗?, “切

7、了”这两个非主谓句进入不同交际场景后,无论是充当疑问句或陈述句,其话语含义并 不一样,却又能顺利地进行思想交流。在医院和家里的对话,话语含义和字面意义一致,但 “切”的具体对象不同,这是交际场景使抽象的语义具体化;而在锻炼时的对话,明显含有 超越字面意义的寓义了。这是交际场景赋予话语的寓义。“切”这个词在辞典中过去没有,今 后也不会增加“退休”这个义项。这就是语言义的变体言语义。 (2)篇张语境的延 伸具体语境 很多的话都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了解它的确切的意思,同样的话, 两个人处境不同,可能会作截然相反的理解。例如: 智取威虎山剧中:坐山雕拿到 杨子荣献上的联络图狂喜,杨子荣压着怒火,对

8、行将覆灭的众匪说:“联络图一到手,牡丹江 一带就是我们的了。”这里的“我们”在这种语境中,具有“包容”和“排除”两个相反的义 项。匪徒听了这话认为“我们”一词包括他们在内,可是杨子荣说的“我们”一词则排除匪 徒之外,这语言中的奥妙,观众一听就明白。幽默,含蓄的语言,会使观众心情松缓舒适, 但如果不是这个语境,而是杨子荣面对战友说这话,“我们”就只能有一种义项。 (3) 语义范围的改变组合义 在交际过程中,上下文语境随时给词义以强烈的影响,增加 或减少,改变词义所表示的范围,以适应交际的广泛需要,例如: “菜”,孤立起来看, “菜”的词义是“蔬菜,可做副食用的植物。”一旦进入上下文语境,义位间,

9、义位内部的变 化都有可能。“买菜”“吃菜”两个义位的组合,使“菜”的义位扩大为泛指包括“蛋品、肉 类、蔬菜”在内的副食品,由此可见“菜”的义位由于组合发生了广化“。摘菜”“泡菜”“渍 菜”通过义位的组合,使“菜”的义位不同程度缩小,限于白菜,萝卜等“。摘菜”有两个意 思:一是摘好可做菜的植物果实或叶子。二是去掉黄烂的叶子。这实际上也从另一角度限制 了“菜”的范围,由此可见,这三个组合使“菜”义位发生了狭化。!-empirenews.page- (三)情景语境决定词义 (1)隐含语义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言语活动总是在一定的 情景中进行的。同样的词语组合,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的意义可能很不一样,如“

10、我等你半 天了。”这样一个词语组合,出自不同人之口,表达的意义就很不一样。如是恋人之间说这样 一句话,则往往含有一种撒娇意思,如是一般关系的两人见面时说这样一句话,则可能是一 般陈述和埋怨,而如果是公安人员对犯罪分子说,则带有一种震慑罪犯的作用。又如在开着 车窗的公共汽车上,甲对坐在车窗边的乙说:“今天真冷。”这句话单从字面上理解,可能只 是陈述一种自然现象,但如结合具体情景来理解,甲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可能是让乙把车窗 关上。再如,周末孩子对父母亲说:“明天星期天。”孩子说这话的时候并不是陈述一个事实, 而可能是要提醒父母亲别忘了带他去玩或者作别的事情。 (2)情景语义 唐代朱庆馀 和张籍的两

11、首对答诗可以很好说明这个问题。朱庆馀的诗闺意献张水部是:“洞房昨夜停 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张籍的答诗酬朱庆馀是: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这两首诗光从字 面上看,全是关于闺秀装扮、姿色的对答,但实际上是一方在应举前借献诗向主考官请教, 另一方给予满意答复的一场有趣对答。这两首诗对答得珠联璧合,委婉含蓄之中对答双方对 诗句的言外之意都心领神会。由此可见,情景语境往往使词语产生言外之意,读者往往要结 合一定的语境去理解话语的真正含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彼此更好地交流思想感情的效果。 由于情景语境常常能使言语产生言外之意,

12、因此,在人们的日常言语交际活动中,交际者有 时为了追求某种特殊表达效果,往往保留一些言语空白,如婉转的告诫、含蓄的情感表达、 辛辣的讽刺等把一部分言外之意留给听者自己去补充、理解。 (3)临时语义 词义在 特殊情景语境作用下,往往会发生多种转变,最常见的是使词语意义向相反方向转变产生临 时语义,而这其中又以词语感情色彩的转变为最常见。如孙犁荷花淀中写水生妻子等人 去寻丈夫不着归来时的心情:“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失望,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 贼。”在这里“狠心贼”成了几个女人对自己丈夫的昵称。再如“冤家”这个词,本指具有深 仇大恨的人,但在我国许多古典戏文中却往往成为妇女对亲爱的男子的昵称

13、。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语言中的反语等大都是利用词语的词义转变形成的。 情景语境使语义发生 转变,并不总是向反义方向转变,在有些语境中,语义也会发生其它转变,使词语产生新的 不同于原来的临时意义。如“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这个俗语,这里的“天”和“人”都不 再是原有的意义,不是实指某处的天空和某个具体的人物,而是增加了一层新义:“天”指更 高的境界,“人”指更有能力的人物。 (四)个人语境决定词义 我们不能忽略个人语 境的影响,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文章中,说话人本身的处境以及他的性格气质学识水平思维习 惯对词义的影响。同样是“我去上课”,教师说是去讲课,学生说是去听课。同理,大夫说“我 去看病”,

14、与病人说“我去看病”意思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话语由于人的地位、处境的不同可 能会做出截然相反的理解。!-empirenews.page-欢乐聚会上,有人惊呼:“火”!这时,成人的心理是骤然惊恐。因为他们直接或间接地经历过火灾,产生了对“失火”时许多 可怕的心理联想,然而在同一时间,同一环境中,一个未见过、听过或经历过“火灾”的人, 对“火”的语义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牛”这个词,所指意义对一般人可能是相同的, 但联想意义则不同。中国人联想到的是勤劳,印度人联想到的是神圣,欧美人联想到的是肉 和奶的奉献者。汉语的“醋”常使人联想起“嫉妒”的内涵,英语与其对应的词“vinegar” 却与“不愉快的,尖酸的,坏脾气”联系在一起。这都是由于人们的思维习惯不同而造成的。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词义和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语境对词义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词义在语境之中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语境以直接或间接,显现或隐藏等多样方式影响着语言 的活动,制约着词义的显现。研究词义在语境中的变化有利于词汇语义学中进一步研究语言 运用的课题,从而也有利于选择恰当、准确的词语,提高交际的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