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电镜实例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721960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5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扫描电镜实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扫描电镜实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扫描电镜实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扫描电镜实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扫描电镜实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扫描电镜实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扫描电镜实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由于每一种分子中各原子之间的振动形式不同,即使是简单的化合物,其红 外光谱也是复杂而有其特征的,因此,通过对化合物的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可以 测定未知化合物分子结构。BRA扫描电镜照3用 RKA原材料颗粒呈强祥0LV穿晶逐【国早密睥VMH QIT图图3.口 10%BRA改性斯青由图3.9可知,BRA颗粒由BRA纯沥青和矿物质颗粒组成,50倍图显示出 外观形貌呈蓬松蜂窝状,500倍图显示出矿物质颗粒有大有小,呈不规则的粒状、 条状和块状。3000倍图可以看出BRA纯沥青有些自行成团,10000倍图则清晰 地显示BRA纯沥青紧紧地包裹在矿物质颗粒上。由图3.10和图3.11可知,500倍和10000

2、倍图显示出因BRA纯沥青断面纹 理比基质沥青清晰很多,表明BRA纯沥青硬度高,高倍镜下BRA纯沥青连续 性不及基质沥青,说明BRA纯沥青流变性较差。由图3.12可知,500倍、1000倍和5000倍图显示出,当BRA纯沥青掺入 基质沥青中时,整体形貌均匀光滑细腻,说明两种沥青呈高度稳定融合结构。因 BRA纯沥青中残留极少部分细矿物质颗粒,在10000倍下显示出细矿物质颗粒 在改性沥青中呈游离状态,边缘有细微断口。中温煤沥青SiaOTK I一1TPQ3AM FTD;NDpw| 霁丁 Me| 3 GEWD :BKt| nwftg node 七IJM日as十 a/ifhk- &1MCri4 E山 T

3、3/J5U1口胡 明.IH ETO SOO W 1胃岛mini S片 kooJETDHV kvWQ |IMfihmg S Kffl K1,;E M7 4W图3.4煤沥害C-1)和其族组分炭化产物的5EM照片M 煤沥吉()(h) TS组分(c) TI组分 E) p树猬的炭化产物Cf) Q组分图3.4为中温煤沥青(C-1)和其族组分经过1200C炭化产物的SEM照 片。从图3.4 (a)可以看出煤沥青(C-1)炭化产物的微观结构多以流线型结构 为主,含有少部分镶嵌型和区域型结构;从图3.4 (b)可以看出TS组分炭化 物以流线型结构为主,同时有少部分区域型结构;从图3.4 (c)可以看出TI组

4、分炭化产物的微观结构主要为镶嵌型和区域型结构;从图3.4(d)可以看出P树 脂炭化产物主要为流线型结构;从图3.4 (e)可以看出QI组分炭化产物由团 聚的球形颗粒组成,这些球形颗粒尺寸大小不一,多小于0.5pm,有的甚至只有 几十个纳米,为各向同性的颗粒。由此可见,煤沥青和煤沥青族组分单独炭化的 微观结构各有差异。煤沥青和其族组分的化学结构组成和流变性通常决定了炭化 产物的微观结构。煤沥青中的部分大分子在炭化过程中,形成中间相,最终形成 流线型和区域型结构,煤沥青中少量的QI组分阻碍了中间相的形成,最终形成 了镶嵌型结构;从上述煤沥青和其族组分的红外光谱中分析得知,煤沥青中TS 组分的芳烃分

5、子上含有较多的侧链和侧基,其稠环芳烃的缩合程度低,轻组分含 量较多,使得TS组分在炭化过程中的黏度较小,分子流动性好,有利于缩合 大分子的移动成核以及中间相小球的融并,芳香烃分子进一步缩合、移动、取向, 发展成平面大分子平行排列,形成了层片状结构。TI组分含有的轻组分较少, 多为取代芳烃分子和高度缩聚的稠环芳香族化合物,含有少部分的脂肪族化合物, 在低温条件下,TI组分很难熔融,但随着炭化温度的提高,TI组分中的TI-QS 组分单树脂)大分子上的不稳定结构的断裂,形成了活性大分子,它们相互接 触,发生缩聚和芳构化,结成了焦炭网络,形成了区域型结构,TI组分中的QI 组分在TI组分炭化结构的某些地方富集,“钉扎”在这些区域型结构中,使这些 结构发生了变形弯曲,形成了镶嵌型结构;P树脂是中间相的前驱体,在一定温 度和时间下进行热处理,P树脂颗粒容易吸收低分子组分长大融并成中间相,其 中间相充分融并,形成了流线型结构;煤沥青中所含QI组分主要由煤焦油转入 的原生QI构成,其呈炭黑类无定形结构,由微米级的微细粒子组成,QI组分 多为惰性分子,在炭化前后形貌变化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