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填图实习报告范本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719845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填图实习报告范本(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实习填图报告 实习日期:20XX2月7日至20XX2月17日 学 生: 指导 _地质2011秋高本XX实习地点:XX五阳煤矿目 录第一章:实习概述第一节:目的任务第二节:实习区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附交通位置图第二章:实习区地质第一节:地层第二节:地质构造第三节:含煤地层,煤层及其它有用矿产第四节:构造发展史第三章 :填图工作方法,工作量和质量评述结束语 第一章 实习概述1. 实习概述1. 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践进一步和巩固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提高我们学生对野外各种地质现象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使我们更加明确大比例尺地质图的绘制过程,以及在实践中充分搜索掌握第一手资料的重

2、要性;提高绘图能力和绘图技巧;将实践中获得的资料及实习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增强我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2.矿区矿井地理、交通位置和交通位置图五阳煤矿矿区井田位于潞安煤田的最北部,地处襄垣县境内。井田北以西川断层为界,南以文王山断层为界,东西长10km,南北宽8.5km,面积约78.36km2。东经11258251130509,北纬362646363347。五阳煤矿前身属潞安煤矿,解放后经多次改扩建工程,现矿井年生产能力稳定在150万吨左右。矿井为立井分水平上下山分区式开拓,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倾斜长壁两种,分层和一次采全高相结合;顶板管理为全陷落法;以综合机械化采煤为主;通风系统为中央边

3、界抽出式;矿井运输系统采用皮带矿车箕斗提升。井田内有太焦铁路自北而南横穿井田,邯长、太焦铁路在XX北站交汇,北接石太、同浦线,南接陇海、京广线,可通往全国各地。公路交通十分方便,XX-XX-XX-XX高速公路全线通车。该井田主要河流为浊漳河西源和南源,属海河水系漳河流域。浊漳XX源由南而北流经井田,其支流有绛河、岚水、淘清河等。浊漳河西源由西向东横穿井田,其支流有淤泥河。浊漳XX源流入漳泽水库与其支流汇合,再向北至井田中央与西源汇合,南西二源汇合穿越井田,至襄垣城东与浊漳XX源汇合流出五阳井田。五阳煤矿矿区交通位置示意图。榆黄公路自本井田穿过,西距208国道1km。五阳煤矿距襄垣城约3km,距

4、XX市约45km。距XX市约215km。潞安矿区的公路网连接着整个矿区,矿区至XX、XX等地均有汽车相通,交通真可谓四通八达。 第二章 实习区地质1第一节 地质潞安矿区位于沁水煤田东部中段,处于华北断块区吕梁太行断块沁水块坳东部次级构造单元的沾尚武乡阳城北北东向褶曲带中段,晋获断裂带西侧。矿区主体部分为新生代叠加的XX新裂陷,五阳井田位于新裂陷西北部。1第二节 地质构造2.地层1区域地层五阳井田属潞安矿区。潞安矿区位于华北地台XX台背斜,沁水煤田中东部边缘。地层发育与华北地台其它地区一样,结晶基底为太古界、下远古界地层,其上发育了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迭系、侏罗系、上第三及第四系等

5、地层,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白垩系、下第三系等地层。区域内各时代地层均有所出露。据以往地质资料区域地质资料将寒武系以新地层,由老到新简述如下:1寒武系该系地层在五阳井田内无出露,主要分布在左权、襄垣、平顺等地。与下伏元古界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约486 m。寒武系下统1该统缺失馒头组、仅发育毛庄组。主要为紫红色页岩与紫红色白云质泥质灰岩互层,夹表灰色中厚层状右灰岩、鲕状灰岩;底部为一层底砾岩。,厚约3590 m。寒武系中统2徐庄组2x:下段主要为紫红色页岩、细砂岩夹薄层石灰岩、鲕状灰岩。上段主要为浅灰色中厚至薄层状石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等。厚度一般为5890 m。张夏组2z:底部

6、为薄层泥质条带灰岩或薄层灰岩、泥质灰岩。其上主要为浅灰至深灰色薄至厚层状灰岩、石灰岩,下部夹紫红色页岩。一般厚约170 m。寒武系上统3崮山组3g:主要为灰、灰黄色薄至中厚层状泥质条带灰岩或竹叶状灰岩,夹黄绿色钙质页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厚度一般为40 m。长山组3c:主要为紫红、灰紫色中厚层状竹叶状灰岩夹泥质条带灰岩或薄层白云质灰岩。厚度约722 m。凤山组3f:主要为灰、灰白色厚层状中至粗晶白云质灰岩。一般厚约100 m。 2奥陶系O1奥陶系下统O1本统厚度为65210m,一般厚度130m。中上部为灰色中厚、巨厚层状白云岩,下部为泥质白云岩夹竹叶状白云岩。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2奥陶系中统下马

7、家沟组O2X本组厚度多37210m,一般厚度120m,中上部为青灰色中厚、巨厚状石灰岩,下部为角砾泥灰岩和铝质灰岩。3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本组厚度170310m,一般厚度230m,中上部为灰色白云质泥灰岩、泥质灰岩,灰黑色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为灰绿色泥灰岩或角砾状泥灰岩。4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本组厚度为55289m。岩性为浅灰色中厚层状豹皮灰岩,灰白色白云岩夹灰黑色中厚层状灰岩。3石炭系C1石炭系中统XX组C2b该组厚度235m,一般厚度20m。岩性以铝土泥岩为主,并发育有石灰岩,少量砂岩,夹有煤线。底部有XX式铁矿透镜体赋存。与下伏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2石炭系上统XX组C3t本组厚

8、度80150m,一般厚度100m,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性由灰黑色,灰色泥质岩,砂岩,发育46层石灰岩,含煤1015层,底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砂岩K1。与下伏地屋呈整合接触。4二叠系P1下统XX组P1s该组厚度为36135m,一般厚度60m,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性灰黑色,灰色泥质岩,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及煤层组成。发育14层煤。底部以K7灰白色中或细粒砂岩为界。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2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该组厚度4878m,一般厚度65m。顶部为杂色鲕状铝土质泥岩桃花泥岩,中部为浅灰色中粒、细粒砂岩,下部为杏黄色砂岩、泥岩、灰色泥岩,偶夹煤线,底部灰白色中、细粒砂岩K8。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

9、触。3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该组厚度400550m,一般厚度520m,上部为杂色砂岩及紫红色泥岩,中部为杂色砂岩、泥岩及黄绿色中粒砂岩灰色泥岩,下部为紫色、杂色、黄绿色泥质岩组成,底部为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砂岩、灰绿色砂岩K10。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4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该组厚度22217m,一般厚度150m。岩性以黄绿色厚层状中、粗粒砂岩与紫红色泥岩互层,上部发育,有淡水灰岩及薄层石膏层。仅在屯留井田西部有2个钻孔完整接露,最大厚度192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5三叠系T1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本组厚度为115595m,一般厚度400m。岩性主要由浅灰、紫红色薄中厚层状中-细粒

10、砂岩和紫色泥岩组成。仅在屯留井田有2个钻孔见及,最大厚度53.39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2三叠系下统和尚沟组T1h本组厚度130475m,一般厚度250m。岩性主要由紫灰色砂岩和紫红色泥岩组成。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3三叠系中统二马营组T2er地层一般厚度600m。岩性主要由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浅绿色厚层状粗砂岩组成。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4三叠系中统XX组T2t厚度一般为55m。上部为红色砂质泥岩,夹细粒砂岩,下部为紫色、灰绿色厚层状中粒砂岩和灰绿、灰紫色砂质泥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5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厚度30138m,一般厚度50m。岩性由紫红、灰绿色中厚层状中、细粒砂岩,粉

11、砂岩,泥岩夹淡水灰岩组成。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6侏罗系J区域西北部有零星出露。该系缺失下统和上统,仅发育中统黑峰组。岩性为灰黄色厚层状含砾粗中粒砂岩,局部夹砾岩及紫红、淡绿色砂质泥岩。厚度为30254 m。与下伏三迭系呈不整合接触。7上第三系N厚度5268m。岩性以棕红色粘土、砂质粘土为主,底部为砾石,在武乡县张村为厚层状灰绿、灰黑色粘土,粉砂与薄层泥岩互层,并夹油页岩。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8第四系Q厚度0300m为棕黄、淡黄色亚粘土,含砂质粘土,亚砂土夹钙质结核及近代冲积层砂、砾石及泥土组成。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1. 第三节 含煤层,煤层及其它有用矿产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

12、上统XX组C3t及二叠系下统XX组P1s,现分述于下:1石炭系上统XX组C3t:该组为一套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并形成四个明显的旋回韵律结构,其厚度为89.2139m,平均厚度103m,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石灰岩,灰色、灰白色细、中、粗粒石英砂岩,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其中夹815层煤,发育四层稳定的石灰岩K2、K3、K4、K5、及一层不稳定的石灰岩K6。测井物性反映:煤层一般为高电阻、低密度、低伽玛。石灰岩为高电阻、高密度、低伽玛。因此标志明显。该组产植物化石碎屑及动物化石。2二叠系下统XX组P1s:该组为陆相沉积,其厚度为39.20m至85.85m,平均厚度约60m,岩性为灰色

13、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灰白色中、细粒石英砂岩及煤层。其中夹煤14层。中下部发育的3#煤为全区稳定的可采煤层,厚度为1.50m7.90m,平均厚度为5.73m。测井物性反映:煤层表现为高电阻、低密度、低伽玛。由于3#煤层发育、厚度大且稳定,其本身即为明显的标志层。该组产植物化石碎屑。3区域地质构造潞安矿区处于我国东部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三隆起带中段,即太行山段。在这个一级隆起带上发育有二级隆起与凹陷,由东向西有晋城获鹿断褶带,武乡阳城凹褶带等,它们彼此平行呈雁行排列。总体延伸方向为北2030东,局部地段因受其它构造体系的影响略偏北,现简述如下:1 晋城获鹿断褶带北起XX省的获鹿,向南经昔阳县的皋落

14、各和顺县的表城、左权县、黎城县的拐镇、芳泉、泽城、潞城市的西井、南委泉、西柏会和XX市的东侧,一直向南延伸经高平市至XX市以南,长约250km,宽2050km,总体走向呈北25东复式背斜。2 武乡阳城凹褶带主要展布于和顺、左权、屯留、阳城一线以西;圣山、樊寺山、沁源、安泽一线以东的广大区域内。总体为一复式向斜。主要构造形迹是由二叠系,三叠系岩层组成的一系列彼此平行的褶皱,规模较小,一般长2030km,最长40km,均系平缓开阔的褶曲,两翼倾角多为10,最大达20。向斜较背斜更为开阔。其次是局部地段发育的压性断裂,一般为高角度正断层,其延伸方向均为北25东。潞安矿区处于武阳凹褶带中段,晋获断裂西

15、侧。晋获断裂对矿区构造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矿区主体构造线方向与晋获断裂带一致,呈北北东北东东向。沿南北方向分别以文王山地垒和二岗山地垒为界分为北、中、南段。北段南部文王山断层与西川断层之间,由宽缓褶曲和正断层组成的北东东向的构造带,五阳井田位于该构造带内,北以西川断层为界,南以文王山北断层为界。自上而下的煤层特征为:3号煤层位于二叠系XX组下部,为上煤组,厚2.703.72m。一般3.2m,煤层稳定,顶板一般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底板为黑色泥岩、粉砂岩,老底为中细粒砂岩。夹矸03层,一般1层,厚0.27m,属结构简单至较简单煤层。9号煤层位于石炭二叠系XX组中部K3石灰岩之上,下距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