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记叙文阅读(附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716492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记叙文阅读(附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记叙文阅读练习(一)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医生_地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 有一天,7岁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妈妈在做针线活,她头也不抬地说:“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有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当晚,我告诉了妈妈

2、。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情。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学校去。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这就是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办法自己干。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舞会,没有一个男同学来邀请我跳舞。我回家后哭了,妈妈久久不发一言,然后说:“喔!亲爱的,总有一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她声音虚弱嘶哑,我撕开

3、蒙着头部的被子 ku 见她在流沮。于是我懂得妈妈为我忍受了多少痛苦。她从来不让我看到她哭泣,因为她不愿我感到内疚呀。 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第段)。 ku_见 2在第段的横线里填上一个意为“温和而曲折地(表达意思)”的词:_ 3. 比较一下第段妈妈让“我”削土豆皮的事和第段妈妈教“我”荡猴架两件事,说说母亲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所不同? _ 4. 当“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这是一种侧面描写,它写出了_。成语“目瞪口呆”在文中的意思是:_ 5.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4、_ 6. 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请写出来(不少于50字)。 _ (二)同情的眼神 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的霜雪已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雕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能否让一个老人和您乘一匹马共行?您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骑者勒住了自己的马,

5、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当他们走近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你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你却留住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那里,结果会是什么?” 老人慢慢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老人继续道,“我仔细观察了那几位骑手,立即便看出他们没有关

6、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是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 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 1. 第段中“打量”一词的作用是_ 2. 第段中骑手的“好奇心”是什么? _ 3.第段中老人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是可信的,因为: _ 4.分析第段“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 (1)“美好的品德”是指:_ (2)“我知道谁有更美好

7、的品德”的依据是:_ 5.第段中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为什么特别强调“看着那人的眼睛”? _ 6.第段“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一句中“触动”的是什么? _ (三)我长大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8、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

9、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_2文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_3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_4.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_5.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 _ 6.“我”曾认为上中学就是“长大”,是把 作为长大的标准。 第二次,“我”曾认为长青春痘就是“长大”,是把 作为长大的标准。 我终于意识到“长大”的真正含义,是因为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