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复习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708484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学》复习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教育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考20题共40分)1.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 C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2.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的范围的是( C )A.骑马B.投枪C.音乐D.吟诗3.学校体育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B )A.早操、课间操B.体育课C.体育竞赛D.学生自觉锻炼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D )A.心理过程B.信息过程C.逻辑过程D.认识过程5.“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C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B.知行统一的原则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D.集体

2、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6.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 C )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D.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7.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 A )A.学期工作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B.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C.课内计划和课外计划D.教学工作计划和思想工作计划8.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B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C.自我教育D.社会教育9.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 D )A.课外校外教育B.各科教学C.社会实践活动D.班主任工作10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A )A.以

3、教学为主B.教学、科研并重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D.所有时间用于搞教学11.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C )A.唐朝中期B.明朝中期C.清朝末年D.辛亥革命以后12.学生边听讲边记笔记属于( B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动摇D.注意的转移13.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A )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1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 A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等速的D.匀加速的15.年龄智商(IQ)的公式是( C )A.IQ=CAMA100B.IQ=CAMA100%C.IQ=MACA100D.IQ=MACA100%16

4、.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 D )A.生理与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17.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人的高级情感( B )A.道德感B.激情C.美感D.理智感18.“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C )A.心境B.激情C.应激D.理智19.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B )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中心品质D.刻板印象20.当个体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的,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 A )A.“登门槛”效应B.低球技术C.留面子效应D.过度理由

5、效应2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 ( B )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22.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是( A )A.阿德勒B.弗洛伊德C.斯普兰格D.荣格23.情绪所反映的是( D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24.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D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D.杜威25.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C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6、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26.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B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27.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下列哪两方面的典型特征? ( A )A.生理与心理B.情感与意识C.认识与情感D.气质与性格28.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 A )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29.“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D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30.“三军可夺帅 ,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C )A.道德认识

7、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3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32.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C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D.现代课程论33.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34.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 B )A.主体性B.创

8、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35.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B )A.意识活动B.反射活动C.智力活动D.精神活动36.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 B )A.52B.72C.42D.9237.不是智力技能的特点的一项是( B )A.动作对象的观念性B.动作进行的内隐性C.动作结构的简缩性D.动作结果的意识性38.成就动机理论的研究表明,成功概率约为以下哪个数值的学习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生达到最佳动机水平( C )A.20%B.30%C.50%D.70%39.气质类型( D )A.有好有坏B.都是好的C.都是坏的D.无好坏之分40.当团体中所有的人都能达到目标时,个体才能达到目标是指

9、( B )A.竞争目标结构B.合作目标结构C.个别化目标结构D.成就结构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考3题共30分)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答:(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3.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

10、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答: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4.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答:(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创办业余党校;(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建立教育基地。5.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答:教育学的发展经历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

11、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三、论述题(每题15分,考2题共30分)1.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答:(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并决定着教育目的的确定;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2.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答:(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

12、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少。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3.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答:(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制

13、约并决定着教育目的的确定;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4.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答:(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少。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