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填空题的常用解题方法与必修二知识点全面总结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708180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填空题的常用解题方法与必修二知识点全面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数学填空题的常用解题方法与必修二知识点全面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数学填空题的常用解题方法与必修二知识点全面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数学填空题的常用解题方法与必修二知识点全面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数学填空题的常用解题方法与必修二知识点全面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填空题的常用解题方法与必修二知识点全面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填空题的常用解题方法与必修二知识点全面总结(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数学填空题的常用解题方法与必修二学问点全面总结 填空题是高考试卷中的三大题型之一,和选择题一样, 属于客观性试题.它只要求写出结果而不须要写出解答过 程.在整个高考试卷中,填空题的难度一般为中等.不同省 份的试卷所占分值的比重有所不同。该怎么做?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学数学填空题的常用解题方法 1、填空题的类型 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学问、基本技能以及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具有小巧灵敏、结构简洁、概念 性强、运算量不大、不须要写出求解过程而只须要写出 结论等特点.从填写内容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定量 填写,一类是定性填写。 2、填空题的特征 填空题不要求写出计算或推理

2、过程,只须要将结论干脆 的“求解题”.填空题与选择题也有质的区分: 第一,填空题没有备选项,因此,解答时有不受诱误干扰的好处,但也有缺乏提示之不足; 其次,填空题的结构往往是在一个正确的命题或断言中,抽出其中的一些内容 (既可以是条件,也可以是结论),留下空位,让考生独立填上,考查方法比较灵敏。从历年高考成果看,填空题得分率始终不很高,因为填空题的结果必需是数值精确、形式规范、表达式最简,稍有毛病,便是零分。 因此,解填空题要求在“快速、精确”上 下功夫,由于填空题不须要写出具体的推理、计算过程,因此要想“快速”解答填空题,则千万不行“小题大做”,而要达到“精确”,则必需合理灵敏地运用恰当的方

3、法,在 “巧”字上下功夫。 3.解填空题的基本原则 解填空题的基本原则是“ 小题不能大做” ,基本策略是 “ 巧做”。 解填空题的常用方法有:干脆法、数形结合法、 特别化法、等价转化法、构造法等. 高二数学必修二学问点全面总结 中学数学必修二学问点总结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像,其相像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几何特征:上下底面是相像的平行多边形侧面是梯

4、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 几何特征:底面是全等的圆;母线与轴平行;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侧面绽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几何特征:底面是一个圆;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侧面绽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几何特征:上下底面是两个圆;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侧面绽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球的截面是圆;球面上随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

5、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对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照旧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 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照旧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别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为斜高,l为母线)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中学数学必修二学问点总结: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

6、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 (2)直线的斜率 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时,;当时,;当时,不存在. 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留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依次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干脆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点斜

7、式:直线斜率k,且过点 留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斜截式:,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 两点式:()直线两点, 截矩式: 其中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即与轴、轴的截距分别为. 一般式:(A,B不全为0) 留意:各式的适用范围特别的方程如: (4)平行于x轴的直线:(b为常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a为常数); (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 (一)平行直线系 平行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8、) (二)垂直直线系 垂直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三)过定点的直线系 ()斜率为k的直线系:,直线过定点; ()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为参数),其中直线不在直线系中. (6)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留意:利用斜率推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留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7)两条直线的交点 相交 交点坐标即方程组的一组解. 方程组无解;方程组有多数解与重合 (8)两点间距离公式:设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 (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到直线的距离 (10)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 在任始终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中学数学必修二学问点总结:圆的方

9、程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确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 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接受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须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须要求出D,E,F; 另外要留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中学数学必修二学问点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状况: (1)设直线,圆,圆

10、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

11、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 留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 5、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公理1:假如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全部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应用:推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 公理2:假如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平面和相交,交线是a,记作=a. 符号语言: 公理2的作用: 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 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 它可以推断点在直线

12、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始终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 公理3及其推论作用: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必修二学问点总结: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异面直线性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异面直线所成角:作平行,令两线相交,所得锐角或直角,即所成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90,若两条异

13、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相互垂直. 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步骤: A、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别的位置,顶点选在特别的位置上.B、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C、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7)等角定理:假如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 (8)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在平面内有多数个公共点. 三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a=Aa (9)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没有公共点; 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b 2、空间中的平行问题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假如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 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1)假如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2)假如在两个平面内,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线线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