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目标识别与照准原理简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70799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目标识别与照准原理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动目标识别与照准原理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动目标识别与照准原理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动目标识别与照准原理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目标识别与照准原理简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全站仪目标方向观察中,主要有目标照准,度盘读数两大步骤。下面以徕卡自动化全站仪的ATR技术为例,介绍自动目标识别与照准的基本原理一 原理简介自动目标识别部件被安装在全站仪的望远镜上,红外光束通过光学部件被同轴地投影在 望远镜上,从物镜发射出去,反射回来的光束,形成光点由内置CCD传感器接收,其位置 以CCD传感器中心作为参考点来精确的确定。假如CCD传感器中心与望远镜光轴调整正确, 则可从CCD传感器的光点的位置直接计算并输出以ATR方式测得的水平方向和垂直角。卜S-CCD阵列红外光源目镜|十字丝板 ft.图 带 ATR 望远镜结构示意图与人工照准目标存在视准差一样,ATR同样存在视准差。A

2、TR视准差的校正是提高其测 量精度的重要环节。测定ATR视准差时,必须人工将望远镜对准棱镜中心,望远镜十字丝提 供的视准线与 CCD 传感器中心之间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偏差由仪器计算并储存下来,用 于 ATR 方式测量时角度改正。如果在测角中既用ATR方式,又用人工方式,检查并校准ATR视准是十分必要。因为只 有这样,两种方法才能达到最佳匹配。二 目标精准照准ATR自动识别并照准目标主要有三个过程:目标搜索过程,目标照准过程和测量过程。 在人工粗略找准棱镜后,启动ATR,首先进行目标搜索过程。在现场内如果无发现棱镜,望 远镜在马达的驱动下按螺旋式或矩形式连续搜索目标,如图所示。ATR 旦探测到

3、棱镜,望 远镜马上停止搜索,即刻进入目标照准过程。ATR的CCD传感器接收到经棱镜反射过来的照准光点,如果该光点偏离棱镜中心,CCD 传感器则计算出该偏移量,并按该偏移量驱动望远镜直接移向棱镜中心,如图所示。当望远 镜十字丝中心偏离棱镜中心在预定的限差之内后,望远镜停止运动,ATR测量十字丝中心和 棱镜中心间的水平和垂直剩余偏差,并对水平角和垂直角进行校正。所以,虽然在望远镜视 场内看到十字丝中心没有精准地照准棱镜中心,但仪器显示的水平角和垂直角实际是以棱镜 中心为准。之所以采用这种目标照准方式,主要是为了优化测量速度,因为要望远镜十字丝 中心准确定位于棱镜中心是比较困难的。图 ATR 角度修

4、正与照准ATR需要一块棱镜配合进行目标识别,因为ATR的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同时进行。在每 一次ATR测量过程中,十字丝中心相对棱镜中心的角度偏移量都要重新测定,并相应改正水 平方向和垂直角,进而精确地测量出距离或计算出目标点坐标。图给出了 ATR的目标识别, 照准与测量的流程图。当使用ATR方式进行测量时,由于其望远镜不需要对目标调焦或人工照准,因此,不但 加快了测量速度,并且测量精度与观察员的水平无关,测量结果更加可靠。图 ATR 目标自动识别与照准流程图三 目标锁定跟踪目标跟踪基本是一种自动反馈过程(见图)。测角经纬仪的驱动和控制包括两个轴系(垂 直轴,水平轴),每一个轴系均有伺候马达,传

5、动和电子度盘系统组成。ATR实际上是一个 测量控制系统,它不仅提供实际值,而且也提供实际值与所需值之间的偏差,以及相对电子 或光学视准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改正量,因此在ATR的基础上,可实现对运动目标的锁 定跟踪。当目标移动时,ATR控制系统试图使测量值偏差最小,则通过控制电路来确定马达 转动的电流,驱动轴系让望远镜锁定跟踪目标。目标跟踪在整个出测量过程中是连续进行的。如果目标联系丢失,如棱镜员走到了障碍 物的后面,跟踪就会中断。此时代替上述偏差值得为一个估计值,该值基于一个运动模型, 这个模型假定棱镜员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这个假定的速度源自对失去目 标前几秒钟内运动的数据处理,即滤波。滤波的作用是为了消除重叠的抖动(如行走时棱镜 垂直方向的运动)。当棱镜员走到一些小障碍物后,如树,小建筑或者卡车等, ATR 将中断一小会儿,在这 种情况下,仪器将保持在它所预测的棱镜轨迹上移动3秒钟,这种预测的根据是对失去目标 前几秒钟里棱镜的移动情况计算出来的平均速度和方向。一旦棱镜重新进入望远镜视场,仪 器将重新锁定并跟踪目标。然而,如果在3秒钟内没有找到棱镜,仪器将会自动开始对失去 棱镜前后的区域进行搜索,此时搜索窗口的大小依赖于它预测的路径长度和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