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707460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一、计算教学必须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或多或少多积累了一定 的生活经验或知识经验。如何将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和已有 知识激活, 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搭桥 ?是每一位数学教师上 课时要考虑的。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明确指出: “学生学 习数学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在 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前,学生已在三年级学过了同 分母分数加减法,这学期也刚学分数的通分。这些都是学生 已有的知识经验,如何将学生的这些知识经验激活,为学习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服务,做好铺垫呢 ?我是这样考虑的: 1、 学习新知之前,

2、有必要复习一下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为避免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前给学生造成暗示,把异分 母建行通分这一感觉,在学习新知之前,没有必要复习通分 知识。所以,在上课开始,我就出示了几道同分母分数加减 法算式,让学生口算,并让学生小结其方法,以唤起学生对 旧知识的回忆。 接着,通过创设情境引出: 1/2+1/4 、1/2-1/4 ,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题与刚才口算得几道题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 1/2+1/4 、 1/2-1/4 ”与刚才口算题的 区别在于:分母不同。这时,我再揭示:分母不同的分数该 怎样计算呢 ?这样,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产生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二、引

3、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不仅是转变学生数 学学习方式的需要,也是学生发现算理,理解算理的有效途 径。在传统的教学中,计算教学是十分枯燥乏味的。课堂上 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再到学生练。学生的学习只有被动 的听与练习为主的方式。这种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不仅窒 息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泯灭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 思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动手操作、自足探索与合作 交流使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方式。 ”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教 师要立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导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等多种方式,亲身经历探究发 现,从而体验感悟算理。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的教 学重点是:理解、

4、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 难点是:理解异分母分数为什么要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 分数 ?如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老师直接讲解给学生听, 再强化练习 ;还是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自主探 索,发现、归纳感悟算理。也许第一种方法,学生也可以明 白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但学生对难点的理解不会很深刻、 透彻,尤其是一些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就会 死记硬背算法。这样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情感的培养。 所以,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异 分母分数为什么要化成同分母分数?这里,我先让学生猜测1/2+1/4=? ,然后,通过这纸验证,学生通过折纸发现:同 样大

5、小的两张纸, 1/2 部分就相当于 1/4 ,所以 1/2+1/4 =3/4 。也就是 1/2+1/4 只有分母相同即他们分的份数相同 的情况下才能相加。 接着, 我又出现 1/2+1/3 让学生再次折 纸探究。 最后, 从探究过程中, 归纳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学生经历这样的探索与感悟, 对算理的理解十分深刻。 当然, 由于课前对学生操作能力估计不足,加之在教学中本人对一 些教学细节处理欠妥,这里花费了太多时间,这也需要自己 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注意,改进,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三、计算教学更需要给予学生更多地展现与交流的机会 和空间。新的课改提倡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让位于学生,要 张扬学生的个性,要体现算法多样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 教学忠不仅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而且要注意给学 生提供更多地展现与交流的实践与空间。在异分母分数加减 法这节课中,我不仅让学生先估一估 1/2+1/4=? ,而且学生 动手折纸后还让她们把自己得折法上台展示并交流自己的 发现。 教学 1/2+/1/3 时,我则让学生小组商量该怎样折纸, 折后又在他们在全班展示交流。在交流展示中,学生展示了 许多我意料不到的折法, 这令我感到十分惊喜 !看来, 我们老 师的确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 相信他们的智慧与才能。 当然, 我也感到困惑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的展示与 交流更加有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