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答案(考试重点题目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70024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操作系统答案(考试重点题目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操作系统答案(考试重点题目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操作系统答案(考试重点题目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操作系统答案(考试重点题目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操作系统答案(考试重点题目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操作系统答案(考试重点题目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系统答案(考试重点题目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 操作系统以什么方式组织用户使用计算机?答:操作系统以进程的方式组织用户使用计算机。用户所需完成的各种任务必须由相应的程序来表达出来。为了 实现用户的任务,必须让相应功能的程序执行。而进程就是指程序的运行,操作系统的进程调度程序决定CPU在各进 程间的切换。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进程创建和结束等的系统调用功能,使用户能够创建新进程。操作系统在初始化后, 会为每个可能的系统用户创建第一个用户进程,用户的其他进程则可以由母进程通过“进程创建”系统调用进行创建。1.4早期监督程序(Monitor)的功能是什么?答:早期监督程序的功能是代替系统操作员的部分工作,自动控制作业的运行。监督程序首先把第一

2、道作业调入 主存,并启动该作业。运行结束后,再把下一道作业调入主存启动运行。它如同一个系统操作员,负责批作业的I/O, 并自动根据作业控制说明书以单道串行的方式控制作业运行,同时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通过提供各种系统调用,控制使 用计算机资源。1.7 试述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基本思想。为什么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答: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在主存同时保持多道程序,主机以交替的方式同时处理多道程序。从宏观上看,主机内同时保持和处理若干道已开始运行但尚未结束的程序。从微观上看,某一时刻处理机只运行某道程序。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原因:由于任何一道作业的运行总是交替地串行使用CPU、

3、外设等资源,即使用一段时间 的CPU,然后使用一段时间的I/O设备,由于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加之对多道程序实施合理的运行调度,则可以 实现CPU和I/O设备的高度并行,可以大大提高CPU与外设的利用率。1.8 什么是分时系统?其主要特征是什么?适用于哪些应用?答:分时系统是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为基础的交互式系统,在此系统中,一台计算机与多台终端相连接,用户通 过各自的终端和终端命令以交互的方式使用计算机系统。每个用户都感觉到好像是自己在独占计算机系统,而在系统 内部则由操作系统以时间片轮转的方式负责协调多个用户分享CPU。主要特征是:并行性:系统能协调多个终端用户同时使用计算机系统,能控制多道

4、程序同时运行。 共享性:对资源而言,系统在宏观上使各终端用户共享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而在微观上它们则分时使用这 些资源。交互性:人与计算机以交互的方式进行工作。独占性:使用户感觉到他在独占使用计算机。 现在的系统大部分都是分时系统,主要应用于人机交互的方面。2.1 什么是中断?什么是异常?它们有何区别?答:中断是指来自CPU执行指令以外的事件发生后,处理机暂停正在运行的程序,转去执行处理该事件的程序的 过程。异常是指源自CPU执行指令内部的事件发生后,处理机暂停正在执行的程序,转去处理该事件的过程。 区别:广义的中断包括中断和异常,统一称为中断。狭义的中断和异常的区别在于是否与正在执行的指

5、令有关, 中断可以屏蔽,而异常不可屏蔽。2.6 什么是中断向量?其内容是什么?试述中断的处理过程。答:中断向量:为处理方便,一般为系统中每个中断信号编制一个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并把这些程序的入口地 址放在特定的主存单元中。通常将这一片存放中断处理程序入口地址的主存单元称为中断向量。中断向量的内容:对不同的系统,中断向量中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一般每一个中断信号占用连续的两个单元:一 个用来存放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另一个用来保存在处理中断时CPU应具有的状态。中断的处理过程:一般包括保存现场,分析中断原因,进入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最后重新选择程序运行,恢复 现场等过程。2.7 中断/异常处理为什

6、么要保存现场和恢复现场?现场应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答:因为中断处理是一项短暂性的工作,逻辑上处理完后还要回到被中断的程序,从其恢复点继续运行。为了能 实现正确的返回,并继续运行下去,在中断处理前后必须保存和恢复被中断的程序现场。现场应包括: PC 寄存器的内容,通用寄存器以及一些与程序运行相关的特殊寄存器中的内容。3.1 什么是进程?为什么要引入此概念?试述进程的特点及它与程序的区别。答:进程是支持程序执行的机制,是程序针对某一数据集合的执行过程。引入此概念的原因:随着操作系统的发 展而产生。在监督程序时代以作业形式表示程序运行,那时,作业以同步方式串行地运行每个作业步,当操作系统发 展到分时

7、系统时,为了开发同一作业中不同作业步之间的并发,作业机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而引入了进程机制。进程的特点:动态性:可动态创建,结束,也可是被调度进程并发性:可以被独立调度,占用处理机运行独立性:尽量把并发事务安排到不同的进程 制约性:因访问共享数据或进程间同步而产生制约. 与程序的区别:进程是程序的执行过程,程序是静态的,进程是动态的。一个进程至少是一个可执行程序,同一 个程序可以由多个进程分别执行。3.2进程控制块的作用是什么?中应包括哪些信息?答:进程控制块的作用是:进程控制块用于保存每个进程和资源的相关信息,包括进程标识、空间、运行状态、 资源等信息。以便于操作系统管理和控制进程和资源。

8、PCB 中应包括:1、进程标识信息:本进程的标识、父进程的标识、进程所属用户的标识。2、处理机状态信息。 保存进程的运行现场信息,包括用户可用寄存器的信息;控制和状态寄存器的信息;栈指针。3.4为什么进程状态会发生变化?何时变化?(P54)答:进程在它的生存周期中,由于系统中各进程并发运行及相互制约的结果,使得它的状态不断发生变化。 状态变化的时机:空一创建:当一个新进程被产生来执行一个程序时。创建一就绪:当进程被创建完成,初始化后,一切就绪准备运行时。就绪一运行:当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被进程调度程序选中后。运行一结束:当进程指示它已经完成或者因错流产时。运行f就绪:处于运行状态的进程在其运行过

9、程中,分给它的处理机时间片用完而让出处理机;或者在可剥夺的 操作系统中,当有更高优先级的进程就绪时。运行f阻塞:当进程请求某样东西且必须等待时。阻塞f就绪:当进程要等待事件到来时。3.5进程创建的主要工作是什么?(P54)答:进程创建时的主要工作如下:1、接收进程运行现场初始值,初始优先级,初始执行程序描述,其它资源等参数。2、请求分配进程描述块PCB空间,得到一个内部数字进程标识。3、用从父进程传来的参数初始化PCB表。4、产生描述进程空间的数据结构,用初始执行文件初始化进程空间,建立程序段,数据段、栈段等。5、用进程运行现场初始值设置处理机现场保护区。造一个进程运行栈帧。6、置好父进程等关

10、系域。7、将进程置成就绪状态。8、将PCB表挂入就绪队列,等待时机被调度运行。3.8什么时候进行进程调度最为合适?请说明理由。(P63)答:进程调度的时机: 当发生引起调度条件,且当前进程无法继续运行下去时(如发生各种进程放弃处理机的条件)可以马上进行调度 与切换。当中断处理结束或自陷处理结束返回被中断进程的用户态程序执行前,若请求调度标志置上,即可马上进行进程 调度与切换。如果操作系统支持这种情况下运行调度程序,即实现了剥夺方式的调度。3.10对于三类进程(I/O为主、CPU为主和I/O与CPU均衡),应如何赋予它们的运行优先级并说明理由。(P67) 答:对于这三类进程,赋予的优先级由高到低

11、分别为:I/O为主、I/O与CPU均衡、CPU为主。理由:为了充分利用外部设备,以及对终端交互用户及时地予以响应,通常将I/O型进程列为最高优先级队列。3.11 假设在单处理机上有五个进程(1、2、3、4、5)争夺运行,其运行时间分别为10,1,2,1,5秒,其优先级分 别为3,1,3,4,2,这些进程几乎同时到达,但在就绪队列中的次序依次为1,2,3,4,5,试回答: 给出这些进程分别适用轮转法、 SPF 和非剥夺优先级调度法调度时的运行进度表,其中,轮转法中的时间片取 值为 2。 在上述各算法的调度下每个进程的周转时间和等待时间为多少? 具有最短平均等待时间的算法是哪个?答:轮转法:时间片

12、21212222122进程12345151511进程的周转时间:进程1: 19,进程2:3,进程 3:5,进程 4:6,进程 515进程的等待时间:进程1: 9,进程2: 2,进程3: 3,进程4: 5,进程5: 10平均等待时间(9+2+3+5+10)/5=5.8SPF 算法:进程提交时间结束时间等待时间周转时间201011919919324244121254949平均等待时间:16/5=3.2非剥夺优先级算法进程提交时间结束时间等待时间周转时间111111121819181931113111340101513181318平均等待时间:43/5=8.6SPF 算法具有最短平均等待时间。4.1

13、并行任务如何在程序中表示?( P74)答:并行任务在程序中主要通过并发语句来表示。如Parbegin/Parend语句4.2 并行任务并行(并发)运行的操作系统支持基础是什么? 答:支持基础是进程和线程的引入。在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进程之间可以并发执行,这就使多任务并行执行成为可能。同时,线程的引入,同一进程内的多个线程也可以并行运行,这也提供了任务内部的并行。提高了效率。4.3 题略答:答:进程P0在flag0=false后,进程P1跳出循环,此时刚好来了一个中断。中断使得进程P0又再次执行, 此时由于P1并没有给turn赋值,从而P0可以顺利进入临界段,在P0进入临界段时产生中断,P1恢复

14、执行,将turn 赋值为1,从而P1也可以进入临界段。从而产生错误。4.4 何谓原语?它与系统调用有何区别?如何实现原语执行的不可分割性? 答:原语是指完成某种功能且不被分割、不被中断执行的操作序列。有时也称为原子操作。它与系统调用的区别:原语和系统调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原语主要强调操作的不可分割性,可以认为是一个不 可中断的子程序调用,但是系统调用是由用户态进入核心态,虽然系统调用一般也不被中断,但是如果有更高更紧迫 的系统调用的话,还是能够打断原来的系统调用的。实现原语执行的不可分割性:通常由硬件来实现,也可以由软件通过中断屏蔽的方法来实现。4.6如果P, V操作不作为原语(可分割执行),

15、那么是否还可用于解决互斥问题?如果不能,则举例说明。答:如果p,v操作不作为原语,那么不可用于解决互斥问题。因为如果那样的话,贝y:程序语言s = s-i;翻译成 机器语言为:load R1, s; load R2, 1; sub R1, R2;此时,他们之间的操作可以分割执行,假设有两个进程Pi、P2, s初值 为1,当P1进入P操作时,s大于0,可以进入,因此会执行上面的机器语言,将s的值取出来,放入R1寄存器中, 而此时,有可能P2进程要进入临界段,因此,它也比较s的值是否小于0,因为此时s的值仍为1,所以P2也进入临 界段,出现错误。4.13 题略答:empty1=1; empty2=1; full1=0; full2=0; parbeginP: While(1)P(empty1);put to buffer1;V(full1);Q: While(1)P(full1);get from buffer1;V(empty1);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