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税收分析指标体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869960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税收分析指标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微观税收分析指标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微观税收分析指标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微观税收分析指标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微观税收分析指标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税收分析指标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税收分析指标体系(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观税收分析指标体系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微观税收分析的基本内容一、微观税收分析指标体系基本概念微观税收分析指标体系是税收分析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组相互联系、用以系统概括说明纳税人税收经济关系、税收缴纳情况和税收征管工作状况的数据指标的集合。与宏观税收分析的主要区别是针对具体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税收缴纳情况而开展的系列分析,即分析对象和数据源不同(宏观分析对宏观经济税收指标进行分析,且数据来源侧重于外部统计指标,如GDP、工业增加值等指标)。相同点都是税收经济内在基本关系的分析。微观税收分析指标体系不仅可从微观上可以说明纳税人的税收缴纳情况,而且从宏观上可以反映整体税收形势(

2、样本数量大、范围广时),起到考核评价税收征管工作的作用。微观税收分析工作现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是重点税源监管工作。二、微观税收分析的两个基本方面由于微观税收分析是针对具体纳税人而开展的税收经济关系分析,而税收经济关系最直接的指标是税收负担(是一定时期纳税人税收和税源的比例关系),因此微观税收分析的核心内容是针对具体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分析,由此可划分为两个基本方面:静态指标分析:税负分析动态指标分析:税收弹性分析(用于描述税源变化对税收收入的影响)从税负分子和分母分别展开的分析为:税收特征分析和税源特征分析三、微观税收分析的三个基本层面(一)三个层面微观税收分析按照分析指标的递进关系可以

3、分三个层面:1、总量分析:以纳税人税收总量和税源总量为内容而开展的税收经济关系分析。2、计征关系分析:为说明纳税人税收经济关系总量的合理性而进一步开展的以税收计算征收为基础指标的逻辑关系分析。3、影响因素分析:为说明税源指标合理性而开展的以细化生产要素指标为基础指标的详细纳税评估分析。三个层面的分析,随着分析深度的递进,要求分析指标越来越细,分析方法逐渐复杂,分析成本也相应较高。通常预警分析做到第二个层面,对预警对象的详细评估分析才考虑第三个层面。(二)三个层面的关系: 总量分析只反映税收总量和税源总量,是现有税收制度和征管条件下最直接的结果,但这一指标过于简洁,税收经济关系的合理性得不到印证

4、。因此需要应用相关的财务指标和纳税申报指标进行计征关系分析,详细列出从税源到税收的复杂计征关系,并对税源的真实性予以确认才能得到相对充分的说明。此外还要用详细的生产经营要素的核算数据验证财务指标和纳税申报指标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即影响因素分析。因此说三个层面存在环环递进、层层说明的递进关系。四、微观税收分析的基本内容(一)基本内容以税收负担指标为核心,开展企业税负分析;为了说明税负的合理性,开展企业税源分析;在掌握企业税源信息和税负信息的基础上,开展综合分析。1、企业税源分析:包括税源真伪分析、税源质量分析、税源变化趋势分析。税源真伪分析是对纳税人申报税源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鉴定;税源质量分

5、析是查找税源总体中影响税收数量变化的内在因素(促进税收数量增长为税源质量好,反之为税源质量不好,可通过收入增值率、收入利润率等指标衡量);税源变化趋势分析反映纳税人税收数量变化的方向和速度。2、企业税负分析:包括行业税负水平测算、企业税负差异测算、税负变化趋势分析。其中行业税负水平测算是税负合理性评估的参考基础和切入点;通过企业税负差异来说明同行业税负的多样性和征管工作复杂性;通过税负趋势变化说明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对纳税人税收负担的影响。3、综合分析(1)税收预警分析:就是总结同一行业纳税人的税源规律、税负规律和税负离散状况的一般规律,据此查找税收异常的纳税人。(税收预警就是对异常税收事件予以

6、警示报告。)样本分布规律和离散状况是建立税收预警机制的重要参考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行业税收经济关系的复杂性和税收管理现状。离散度越大说明情况越复杂,相应设定的预警范围也就越宽。(2)征收力度分析:反映同样税源条件下税收征收的强度。通常来讲,同等税源条件下,纳税人税负越高,表明征收力度越强。(3)征收效能分析:是指征收效果和纳税能力,是通过关联分析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和实际征收效果,说明税收征收实际情况与纳税能力之间是否一致。(欠税、预征和隐形预征)(4)因素分析:是针对企业税源评估和税负评估两者出现的异常事件就其原因而开展的系列分析。也就是分析企业税收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环节。(二)各项分析内容的

7、相互关系:递进关联、交叉印证1、税源与税负的递进关系:税源与税收的依存关系决定了微观税收分析应以企业税源评估分析为前、企业税负评估分析为后的递进关系。(这与基本内容的概括存在矛盾,以行业税负评估为例)2、因果递进关系:企业纳税评估因素分析是在税源和税负评估分析基础上的递进分析,旨在挖掘企业税收问题原因和症结所在。3、三个内容分析的交叉印证关系:三方面内容的递进关系使得各自的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交叉关联参考性,提供了相互印证的可能性。第二节 建立微观税收分析指标体系的意义一、建立微观税收分析指标体系的目的完善微观税收分析理论,拓展微观税收分析的广度和深度,为加强税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服务。二、建立微

8、观税收分析指标体系的意义(一)完善税源管理(二)客观评价税收工作三、微观税收分析指标体系的地位和作用(一)描述税源及税收缴纳状况的基本形式(二)完善企业纳税评估的理论基础(三)考核税收管理工作的客观依据(四)实现税收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的基础第三节 建立微观税收分析指标体系的原则一、现有条件原则(采集可以采集到的指标)二、相关性原则(采集关键的相关性强的指标)三、结构性原则(兼顾几个方面的结构比例关系)四、科学发展观原则(采集的指标可增可减,不断改进,不断变化)第四节 微观税收分析指标体系构成一、按采集来源分类(一)财务指标:反映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资产构成状况和资金流量情况的财务核算指标。来源

9、于企业的财务报表,包括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二)税收指标:反映纳税人税金缴纳情况的相关指标。来源于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表(三)其他统计指标:在企业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中无法采集到的反映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的相关指标,来源于纳税人的生产、销售统计报表。二、按税收经济关系内容分类(一)税源指标:是描述税收源泉的经济指标,反映涉税经济活动的收入状况和所得状况。如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二)税收指标:是描述纳税人税收特征的相关指标,可反映纳税人的税金缴纳状况。如:期初未缴税金、本期实缴税金等。(三)税收经济关系指标:是指建立税收与经济联系的关系指标,可反映纳税人申报税收数据与其税源数据相

10、关关系,是对纳税人开展纳税评估的重要参考数据。如税收变化弹性、名义税负、实际税负等。三、按分析层面分类(一)总量分析指标:包括税收总量、税源总量以及两种总量的比例关系,可按税种细分。(二)计征核算关系指标:是指税收计算征收过程中和会计核算过程所涉及的相关指标,局限于纳税申报的计算指标和企业财务核算的一级科目指标层面。如本期应纳税额、主营业务收入等。(三)因素分析指标:指税收形成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细节指标,是检验税收计征核算关系数据合理性的指标,是较底层的指标。1、综合税源考虑因素:价格、库存等2、增值税考虑因素:增值率、出口比例、出口进项税率等3、消费税考虑因素:税基价量关系、连续生产税金可

11、抵扣率等4、企业所得税考虑因素:生产成本、费用、能耗等。四、其他分类采集指标和加工指标、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等第五节 微观税收分析思路与技术方法一、基本分析思路以解析税收经济关系为核心,以纳税人为分析对象的基本单位,以经济总量为分析起点,以同业税负理论为基本技术路线。(一)以税收经济关系为核心必须处理好两方面关系:纳税人普遍诚信假设、不排除对税源真实性的分析(二)以纳税人为基本单位也要处理好两方面关系:以纳税人为基本单位,但不排除其具有宏观认识效果(达到一定的样本量),也不排除宏观认识的技术支持(数据不完整,可用宏观指标做参考)。(三)以总量关系评估为起点步骤:总体税负评估税负结构检验单项税负合

12、理性分析税源、税收评估分析(四)以同业税负理论为技术基础代表税收经济关系最直接的指标是税负,因此进行分析要从税负入手。而同业税负理论具有较为系统的理论支持(法律依据:征管法47条参照当地同类行业或者类似行业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纳税人的税负水平核定;理论依据:同业由于生产技术和工艺相近、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相近、适用的税收政策同一,因此具有较强可比性)和成熟的模型可借鉴,因此具备明显优越性和针对性。二、基本分析技术方法(一)市场经济指标参比法比较企业纳税申报数据与市场经济指标,技术简单但数据采集难度大(市场经济指标难以取得,与现有条件原则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二)指标逻辑关系推断法就是在微观税

13、收分析中利用采集的企业数据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来推断指标体系中某一特定指标的真伪性和合理性。这种方法数据采集容易实现,且在技术上有成熟的法则可以参考,因此目前是普遍应用的方法。1、配比比率分析法2、跨期数据稽核法3、杜邦分析法4、因素分析法(三)数据规律特征引证法就是通过对大样本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得出规律特征,以此鉴定个别样本数据的真伪和合理程度。需要应用数理统计技术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对大样本数据进行技术处理,技术难度很大。第六节 微观税收分析工作分工一、横向分工横向分工即同一层面不同部门的分工。(一)征收部门:指标采集、评估和约谈(二)管理部门:体系的建立、数据分析、评估标准的测算、预警机制的建

14、立(三)稽查部门:对评估、预警质疑企业进行查处是在征、管、查三个环节之间的分工,代表了一种思路,但是与我们目前的工作实际存在一定差距,征收环节目前还无法很好做到指标的收集等工作,且目前纳税评估多部门管理,职责交叉,纳税评估工作尚未步入正轨。二、纵向分工纵向分工即不同层面的分工。划分为三个层面:总局,省级税务局地市税务局以及区县税务局在微观税收分析体系中各自有不同的工作职责。(一)总局:侧重于分析方法的研究、设计;软件的开发;行业税负的测算;行业税负预警线的确定;对下级税务机关进行监督考核。(二)省级、地市税务局:1、研究探索微观税收分析机制与当地税收征管系统相结合,如何开展有效应用的问题。2、

15、参考全国同业税负水平,测算考核下级单位的行业税负、征收力度和税收问题。3、参考全国同业税负预警线,测算确定下级单位额预警地区、预警行业和预警企业。4、建立重点税源监管企业档案,开展同一企业税源、税负相关指标历史数据的研究分析,从历史数据的分析探索本地区税源变化特点和税负形成规律,比较全国水平,寻找差异所在。5、就预警对象的税源质量、税负偏低问题,进行全面纳税评估,解析成因,分清性质,提出解决对策,完善征管措施。(三)区县级税务局做好税源监管的基础性工作,即数据采集整理,参考全国同业税负水平和预警线展开全面评估。第二章 微观税收分析相关模型第一节 微观税收分析基本模型一、建模基础规律特征描述(一)规律特征(二)描述规律特征的基本指标1、均值:各样本特定指标数据的平均值,反映样本群体的平均状况,是描述样本群体特征的一项重要指标。 2、离散度:反映各样本具体数据距样本均值的离散状况,是一个反映样本疏密程度规律特征的指标。具体常用描述指标有标准差和离散系数。离散度越大,说明税收征管情况越复杂。 3、分布:描述事物样本点的分散状况,在数理统计中指样本取值概率的规律。应用于税收微观分析,可描述涉税事件样本散布规律特征,提供税收事项的取值范围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