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69767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生态环境建设(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 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 建设的全面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 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交织, 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极大障碍。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建 设, 以农业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合理规划村庄建设和产业布局, 促进新农村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生态破坏;治理;对策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关乎着

2、整个国民生活安全与生产发展,也直接影响当代人民的生活环境和子孙后代的健康。因此, 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将必然成为整个国家生态环境防治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也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 重视。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采取了诸多具体的治理措施。但是, 我国农村地域宽广,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生活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了各地方对待 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不一。此外,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环境保护和治理意识淡薄, 政府缺乏优秀的环境管理人员和有效的管理机制,加上原来的治理中心放在了城市,而忽略 了农村环境的治理,在一定程度上

3、造成了农村环境治理滞后,使得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显 得尤为艰巨。所以,加强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生态文明的农村环境,极大程度满 足人民对精神文明的需求,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当前新 农村建设的重要考量和议题。1.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战略意义人类的所有活动都受制于生态系统,生态资本的保值增值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存续和发展 对我国来说,生态环境建设尤为紧迫, 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在农村。农村生态环境形势 严峻,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极大障碍。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 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

4、村转移, 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已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制约因素。大部分垃圾未经处理,直接堆放在田头、路旁, 甚至抛掷到沟渠、水塘,影响环 境卫生和农村景观。绝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渗入地下或直排沟渠、水塘。乡镇工业 布局不当,工业污染突出。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造成的局部地区面源污染突出。综合利用 措施滞后, 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凸显。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农村生 态环境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在农村。 广大农村, 是淡水、耕地、林地、草原、生物等资源的最大腹地,是承载人口的主要场所, 是实现可

5、持续发展的主要环境依托。同时,与城市比较, 农村资源节约、生态保护于环境 治理线长面广,环境问题原因更为复杂、危害更为严重、治理更为困难。新农村建设的提出, 标志着国家适时地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和治理环境的主战场放在农村。但是,问题在于这 一事关全局的大战略还远没有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 载体。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村的发展, 也直接关系到城市和全社会的发展。很多 人, 特别是城里人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抱以漠视的态度,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农村的事、 是农民的事, 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然而, 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有毒大米等一些列社 会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一

6、浪接一浪的爆发, 城乡居民健康程度下降, 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每 年? 出生的残疾孩子数量不断上涨, 其原因主要是农产品使用了过量的农药和化肥。医疗保 健成本大幅度上升,已经为城里人敲响了警钟: 农业还具有生态功能, 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直接影响到了城乡居民的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不保护农村生态, 最终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农民,更是全社会所有成员。2.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呈现的特点1)环境保护与治理意识有显著增强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是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根本问题,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随着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进行,我国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

7、不再是农民保护意识的薄弱。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当仁不让的环境保护的 关键因素。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是工作的重点。只有加大宣传的力度,丰富 宣传的手段和方式,以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工作和生活中接受环境保护知识。同时,要 加大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以及法律法规的宣传,使人民群众了解破坏环境的各 种后果以及在维护合法权益中利用法律武器;只有人民群众明白了环境保 f 和农村经济发展 的关系,才能使他们自觉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只有人民群众了解了环境保护和自身生活质量 提高的内在联系,才能积极主动的处理好环境保护中的各种问题,才能够形成人人关心环境保 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8、农村环境与农民的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农村环境防治离不开农民 的参与,农民是农村环境的护卫者和直接受益者 ,因此,农民是农村环境保护不可忽视的力量 之一。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对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深入的了解了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和政策, 以及法律法规,将环境保护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自觉参与环境的保护。只有农民群众的环保意 识提高了,才能自觉的约束破坏环境和行为 ;只有农民群众的保护环境意识提高了 ,才能积极 主动的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只有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才能积极的行使环境保护 的知情权;只有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才能够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大踏步前进。 二、环保政策与实际情况反差巨大

9、第一,农村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作用不充分。首先,由于产权不清晰和兑现程度低的问题, 人们对投资环境资源缺乏信任,因此导致短期行为;其次,农村资源市场不健全,价格机制不完 善,从最大利益的角度出发,唯利是图,牺牲环境而不愿意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第二,政策体系不完善。由于我国的环境保护体系建设主要是在政府转型时期制定的,因此, 不能够完全的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环境保护,强制性的罚款、限期整改等措施虽然有一定的 效果,但是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破坏的问题,并且成本巨大,往往出 现经济发展得不偿失的状况;第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统一。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各地政府 对

10、 GDP 数据的追求,而将环境保护等问题抛诸脑后。加之国家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存在偏颇 , 没有把环境质量这一重要的项目纳入到经济活动的成本之中,导致地方经济指标偏向,环境保 护和经济发展平衡因此削弱。第四,环保制度设计不周密。由于环境保护制度的设计方面存在务种影响因素,导致制定出 的制度本身就存在低效率和低约束力的问题。加之,有些环境保护部门不能够确保环境保护 防治资金的落实,甚至从中克扣,对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置之不理,加重了一现象的存在。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不够稳定,由于影响因素的不断变化,导致有些政策的不稳定,甚 至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使得人民群众无所适从,久而久之缺乏对政府的信任。因而

11、在环境保 护优惠政策等出台和执行的时候,群众并不积极的实施,不放心自己的血汗钱投入到长期的项 目中,使得环境保护的有益措施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造成了的环境保护主要依赖国家补贴 的局面。三、区域差异的非均衡性特点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由于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 ,问题解决进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了区域 差异的非均衡性特点。据统计,2001 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不足2%,到 2004年却超过 5%,增加 了近二倍,但是与同时期的城市居民增长相比,就落后了,城市居民收入却达到了9%:2005年城 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达到了 3.22 倍。与城市居民相比,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处于相 对下降中,农民子女在教育

12、、医疗等方面支出比重较大,农民的生活负担较重。农民的生活水 平相比于城市居民持续下降,子女就学、医疗卫生等大项支出更使其感到生活艰难。?相比东 部沿海地区的优越条件,中、西部地区不仅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极其恶劣,而且人民群众的 受教育程度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生产生活手段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过剩人口众多。“贫困一人口增长一生态恶化”的恶性循环中,加剧了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经济增长 方式的粗放化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农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畜效益的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还不能全面的取代传统的粗放的生产方式。我国虽 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却低于世界平均

13、水平的一半,相反单位GDP消耗的资源率却 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让人更为担心的是带来 了环境的破坏。有关专家估算,我国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产出为特点的发展模式,使得环境 治理的成本高于发展带来的利润,经济发展得不偿失。以云南省的漠池为例,由于周围农田和 化工厂的污染,滇池的许多种鱼类和微生物已经灭绝 ,水质已经变为劣五类水,如果只单单将 水变回二类水这一项将投入几百个亿,以前发展得到的几十个亿的利润己经不值一提了。 3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效的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14、那么,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一、环境污染仍在肆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2007年仅粮食种植面积就高达10553万公顷近年来,由于经济利 益驱使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大量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农田多有留守的老人和妇女耕作。由于 留守人员的素质不高,加之政府农业技术部门在技术宣传、优质品种的推广等农业科学技术 普及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够,使农业仍处于较为低级的阶段,不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甚至于由 于农药滥用等问题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后果。第一,农作物稻杆污染严重农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曾经作为生活燃料的农作物稻秆已经普遍的被煤球 ,天然气等 替代。另外,由于农村词养规模的有限以及词养伺料业的发

15、展,稻秆作为词料消耗也急剧的减 少;再者,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稻秆还田的运用不多。以上的几个原因直接导致了結秆的过剩, 无法处置。在农村普遍采取的措施就是直接燃烧,这样的手段一面影响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带 来火灾隐患,一面还会影响周边城市航空业、公路交通业的安全等。例如,2007 年在南京到合 肥的高速公路上发生了 60 辆车连环相撞的重大交通事故,调查得知主要原因是稻杆焚烧导 致烟雾弥漫,大大降低了空气透明度,影响了路面交通视线。第二,畜禽养殖污染严重相关研究表明,一个有2000头猪的猪场规模,造成的环境污染程度相当于10万人口当量。 近年来,集约化畜禽养殖模式发展迅速,但由于其管理技术的不完

16、善,给环境带来了超重负荷, 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本人调查发现,在集约养殖过程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是 主观方面。一,在集约化养殖与环境影响的相互关系上认识不全面,没有处理好实际生产与环 境保护的平衡关系,比如设备器具清洗不合格、蚊幡多、氨臭味严重等;二,没有按照标准程序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如“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未执行等;三,养殖过程中忽视卫生 指标,滥用人用药、原药和违禁药。其次是客观方面。一是养殖模式布局不合理,不仅区域划 分不合理、区间距离不符合要求,还将养殖区设在了居民点;二,加工处理技术不成熟,畜禽粪便 不能脱水除臭制成商品肥料或进行综合利用,粪便等废弃物排放不符合标准要求。第三,乡镇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丛1978年党的H届三中全会来,我国乡镇企业飞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 出了突出贡献,并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因为乡镇企业数量较多、能源 消耗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大多数企业无防治污染设施,使污染问题较突出。据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