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说文解字序讲稿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69555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章太炎说文解字序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章太炎说文解字序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章太炎说文解字序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章太炎说文解字序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章太炎说文解字序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章太炎说文解字序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章太炎说文解字序讲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太炎:说文解字序讲稿 说文解字的价值 1、确立了六书理论 六书是汉字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学说,它是在古人总结归纳汉字造字规律之后提出的。“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之道,乃教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周礼中虽然提到了“六书”这一名称,但未对“六书”的含义作任何解释,其内容具体是什么,不得而知。到了汉代,班固作汉书、郑众注周礼、许慎著说文时都涉及到了六书的具体内容。但是三家所列六书的名称及排列顺序各不尽相同。清代以来的学者认为此三家之中以班固的排列顺序为优,而以许慎的名称为长,故以后称说六书顺序时依照班固,名称则取自许慎。今

2、将三家的名称及排序对比如下: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其中班、郑二家只是列举了这些名称,而未就每一名称进行说明。许慎不仅列出了六书的具体名称,而且对每一名称下了定义,举了例字。他说: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

3、依声託事,令、长是也。(见说文解字叙)许慎对六书所下的定义及所举的例字,特别是对说文中九千多个汉字结构所作的具体分析,使六书理论得到了正式的确立。在以后的汉字研究中,这一理论一直起着支配主导的作用。凡是有关汉字的著述,没有不涉及六书的,可见其影响之大。尽管六书的理论尚有不完善之处,但它基本上适合于汉字的结构。今天我们研究汉字,仍然离不开六书的理论。随着汉字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大量甲、金文的出土,一些文字学家对汉字结构提出了新的理论,这对于进一步认识汉字的特点是有帮助的,但是应该指出,这些理论都是在六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也很难完全摆脱六书的说法。 、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书的

4、体例 根据汉字以形表义的特点,许慎首次从大量汉字中归纳出了540个部首,然后将书中所收9353个汉字据形分别统属于这540个部首之下。这是他研究汉字的一大创举。这一编排体例对后世的影响极大。晋吕忱的字林、梁顾野王的玉篇、明张自烈的正字通、清张玉书等人的康熙字典等都无不遵循这一体例。即使是我们今人所编的字典也常常使用了部首编排法或附有部首检字索引,前者如金文编、金文诂林、甲骨文字释林、甲骨文字典、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后者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 、保存了词的本义 说文是一部旨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字的本义的字书,在以单音词为主的古代汉语中,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字即代表一个词,因此,

5、说文中所指出的九千多个汉字的本义也就等于为我们保存了九千多个词的本义。这些本义除了一部分被证明是错误的外,大多数都是可信的,它不仅对于研究词义的发展、研究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重要,而且对于解释古代的文献,特别是对于考释甲文、金文等古文字尤为重要。 4、保存了先秦的词义和汉代的训诂资料 许慎在解释字义时大量引用了先秦典籍中的材料,其中仅经文就达18条,对于老子、墨子、韩非子、楚辞等书中的材料也多所采用。与此同时,许慎还博采通人,大量引用了汉代董仲舒、司马相如、房京、刘向、刘歆、杜林、贾逵、扬雄、班固等二十多位经学大师的言论以及部分方言俚语。这些材料有些在现存典籍中还能找到,有些则找不到了,有

6、些所引的原书早已亡佚了。因此,说文中保存的这些语料对于考察先秦的词义、了解汉代的训诂和方言是十分宝贵的。 5、保存了古音资料 在说文一书所收的九千多个汉字中,有形声字7个,从这些形声字中可以分析出谐声偏旁一千多个,这些形声字和谐声偏旁对于上古音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清人段玉裁就是根据说文中的谐声字提出了“同谐声者必同部”的著名论断,使上古音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又如西人高本汉、中国学者陆志韦等根据说文中的谐声材料对上古汉语的声母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起到了与其他有关研究结果相互印证的作用。除了说文中的谐声材料外,许慎对字义的解释有时采用了声训,在注明音读时有时采用了读若和直音的方式,这些声训

7、、读若和直音也都是研究古音不可缺少的材料。 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许冲在上说文解字表中说:“(说文)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由此可见,说文解字是一部反映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通过这部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生产状况、文化科学、地理沿革、风物习俗等等。例如书中收录的有关牲畜的名称非常多,区分也十分细微,这反映了畜牧时代牲畜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又如通过“货、财、贿、赂、资、买、卖、贵、贱”等字可以推知“贝”在古代社会曾作为货币长期流通过;通过“妇”字的字形结构以及对“妇”字的解释(妇:服也。从

8、女,持帚洒扫),可以知道妇女在古代男权社会的低下地位。再如邑部共收地名16多个,其中0多个在解释时指明了具体方位,这些又是研究古代地理的宝贵材料。 1、说文解字理论的贡献 说文序是汉字的纲领。它系统地阐明了汉字的产生、发展、功用、结构方面的问题。汉字的产生跟一切文字的产生一样,是社会交际的需要。八卦虽是法定的图像,但不能记录纷繁的事物;结绳虽能留下记忆的线索,但决不能适应“庶业其繁,饰伪萌生”(见说文序)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能够互相区别纹理的汉字,才能察“万品”,治“百官”。汉字不论是体式还是内部结构,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许慎辛辣地批驳和嘲笑了汉字凝固不变的观点。序就是一部东汉以前的汉

9、字发展史。除体式发展之外,序还论及汉字内部结构的发展。“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乳而浸多也。”许慎认为,文是源,字是流。汉字是沿着简单到复杂、文到字的孽乳是浸多的方向发展的。序对文字的功用的论述是明确的。“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将文字连贯起来写明在竹帛上焦作书,书就是如描写对象之情状。联系到说文正文的大量引用书证,让词进入语句中确定意义,就知道许慎是把文字看作记录语言的符号的。“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说明文字是超时空的、超阶级的工具,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文字虽然没有阶级性,但在有阶级的社会里,文字却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之一。“文

10、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盖文字者,经艺之 本,王政之始。”就说的再明白不过了。 “六书”说本来是战国末年以来流行的文字学理论,见于周礼“保氏掌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五曰六书。”知道西汉末年才有六书细目的记载,见于刘歆的七略,班固曾转引在汉书艺文志里“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后来,郑众给周礼“六书”也作了一个注:“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班、郑各有名称和次第,但没有阐明六书的内容,更没有具体分析繁多的汉字。许慎第一次对六书做了界说,并且在逐字的说解中,将六

11、书原则贯彻始终。许慎牢固地建立了汉字结构理论体系。先看看六书分类的标准:在说文序中,他指出“指示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这是从认字的过程说的。“象形者,画成其物”这是从画物显象的角度说的。“会意者,比类合宜,”这是从组合部件汇合意义的角度说的。“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这是从字符的字的关系,即形符、声符与形声字的关系角度说的。 2、说文解字编排的独创 说文解字序说。”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也。”部,就是部首,是字形结构部类之首。按照六书的原则,分析字形结构,把在结构上具有相同部分的字排列在同一部类,用相同部分作为统率这一部类所有字的标目,这个标目就叫部首。说文中常有“凡某之属皆从某”的术

12、语。它的意思是,大凡某的部属都随从某聚集在一块。这个某,就是部首。将一万多看来毫无头绪的汉字,以形为标准分为34部,这是独 创。 周代的字书,汉代还保存着的是太史撰写的十五篇,它的体例大约与秦代合编的仓颉篇相同。段玉载评价许慎的部首制说:“凡字必有所属之首,五百四十字可以统摄天下古今之字,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若网在纲、如裘掣领,讨原以纳流,执要以说详,与仓颉篇杂乱无意之体例不可以道 里计”(见说文解字注)。 部首制既属许氏的独创,当然难免有不完善不精当的地方,比如:无“群”部首,叠文会意字部首,声旁部首,异体字部首,古今部首,等等。另外,许氏以小篆为解说的对象;“就形以说音义”,实际

13、上是据义归部,是造字法部首。与后来以楷书为对象,据形归部的检字法部首的要求相距较远。所以历代文字学家对许氏部首有或多或少的改并。南朝顾野王玉篇定为542部,辽代行均龙龛手镜定为242部。 关于字次,大体上按字义类别编排。或先实后虚,或先美后恶。本朝皇上的名讳必紧跟部首之后,以示尊崇。部首字的叠文和与部首字相反的形体,排在该部部末。 3、说文解字是资料的宝库。 说文最大限度地保存了东汉以前汉字的形音义材料、与之相关的词汇材料,以及东汉以前的百 科知识,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第一,说文尽量收集了东汉时能够见到的篆文、古文、箍文、或体、俗体、奇字、今文,保存了东汉以前的字体。许冲进程时的字

14、数,全书连重文在内,共10016字。这是一部无比珍贵的文献。没有说文,我们很难认识秦时的篆文,更不用说辨认和研究商朝的甲骨文、周朝的金文和战国时期的古文了。古文字不认识,上古史的研究也就会一筹莫展。 第二,说文是东汉以前汉字本形本义的总汇。它是正确训释东汉以前的经史子集的有力工具,分析多义字词,无非是要分析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确定本义是确定诸多义项的基础。什么是字的本义呢。与字形结构相吻合的意义就是本义。要寻求本义,就必须分析字形。而说文就是以分析字形确定本义为己任的。段注说得好:“以字形为书,俾学者因形以考音与义,实始于许,功莫大焉。”又说:“依形以说音义,而制字之本义,昭然可

15、知;本义既明,则用此字之声,而不用此字之义者,乃可定为假借。本义明,而假借亦无不明矣。”至今,训释古籍,编辑字典词典,关于本字本义,大多以说 文为本。 第三,说文通过形声系统,通过读若,以及假借、声训、重文、连绵词等等,提供大量的上古语音资料。清代说文学家,凭借它并参照诗经、楚辞的用韵,研究秦汉语音系统,取得不少成果。段玉载六书音韵表、江沅说文音韵表、张惠言说文谐声谱、陈立说文谐声孽生述就是其代表作。正如姚孝遂在许慎与说文解字一书所说:“很难设想,如果没有说文,我们今天能 够对古音有如此深刻的了解。” 第四,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书面上的一个字,往往表示口头上的一个词,从这个角度而言,字和词具有同一性。说文既然保存了东汉以前大量的汉字形音义的资料,势必能够充分地反映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王力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中说得好:“说文解字是上古汉语词汇的宝库。”第五,说文还为我们研究东汉以前的古代社会,提供了思想情况、政治情况、经济情况、文化情况、科学情况和民情风俗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