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大赛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695291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大赛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课堂教学大赛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课堂教学大赛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课堂教学大赛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课堂教学大赛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大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大赛(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印发鸡西市第七届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实施方案的通知发布日期:2013/5/15 来源:教育局 作者:办公室鸡教普201310号各县(市)、区教育局,各直属中小学校:为深入推进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市教育局决定举办第七届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现将鸡西市第七届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鸡西市教育局2013年5月13日鸡西市第七届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构建有效课堂的指导意见、鸡西市中小学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指导意见的要求,大力推进有效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师

2、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整体水平。二、大赛原则(一)全员参与原则。大赛覆盖全市中小学校所有教师和所有学科(包括德育活动课),各县(市)、区、直属学校要层层做好组织工作,人人参与、人人讲课,让全体教师得到锻炼和提高。(二)注重过程原则。大赛既要关注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坚决杜绝为赛课而讲课的倾向。在组织过程中,各单位要做好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提炼经验,总结先进的教学方法,最终形成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方法。(三)以学论教原则。大赛评价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从观察学生活动的角度,把观察重点从教师转到学生,把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联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来加以评价。(四)教学反思原则。

3、本次课堂教学大赛加设了教学反思环节。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得与失,对整个教学过程回顾、分析和审视,形成自我反思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素养、发展能力。(五)实事求是原则。大赛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同时,充分考虑教学设备、学生基础、教师所处教学环境等因素,立足实际、重视差异、关注发展、突出激励。三、参赛范围全市中、小学校(含民办学校、职业学校、民族学校、学前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四、大赛分组及比赛形式(一)大赛分组1学科教学组:大赛分别以普通高中、普通初中、普通小学、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为单位,按现行课程方案设置的学科分组比赛。教师要使用经我

4、市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并在我市使用的教材参赛。2德育活动课组:为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精神,结合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本次大赛首次设德育活动课比赛内容。按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进行分组比赛。教师要依据全市中小学养成教育工作方案,并参照鸡西人精神中小学生教育读本中修身篇、齐家篇中的八个主题进行活动课设计,参赛题目抽签决定。(二)大赛形式大赛采取讲课与教学反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课和教学反思使用同一教学内容。讲课分值满分为90分、教学反思分值满分为10分。讲课时间:学前教育30分钟、小学40分钟,中学45分钟。教学反思均按5分钟要求。五、方法步骤(一)初

5、赛(2013年6月10月)。由各校组织,县(市)、区属学校推荐学校初赛优胜教师参加由各县(市)、区教育局组织的复赛。(二)决赛(2013年11月)。各县(市)、区复赛和市直属中小学初赛的优胜者,按分配指标参加全市决赛。决赛资格须经全市大赛领导小组审定。(三)参加决赛的教师均按任教学科任选一个学年,在规定决赛时间、地点、按教学进度抽签决定教学内容,准备时间为两天,熟悉学生为1课时。(四)参加决赛教师的讲课顺序,使用的教学班级采用抽签方式进行。六、奖励办法本次大赛设一、二等奖,由市教育局颁发证书。大赛结束后,市教育局将在鸡西教育信息网公示大赛结果。七、决赛时间及地点决赛时间初步定于2013年11月

6、中旬,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八、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本次大赛的组织与领导,市教育局成立大赛领导小组。组长:俞景福副组长:姜长松、解统悦、韩义、张春雷、孙静山、尹晓东、田宏伟、索世宇、张立才、马志刚、刘务才、高振东成员:宋桂兰、高广艳、张丽娜、李长顺、董世忠、汪海军、王韶先、单英男、李富利、王勤涛、黄学、崔敦烨、唐艳红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办,联系人:张媛。联系电话:264641815344585999九、有关要求(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通过比赛促进教师学习与提高。各县(市)、区要成立领导小组,根据方案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切实做好组织工作。组织初赛及复赛过程中,引导教师进

7、一步学习有效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改革要求,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按照有效课堂的要求进行授课,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鼓励教师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二)各县(市)、区、市直属学校要认真组织初赛和复赛,层层推荐、层层选拔,真正把师德先进、教学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推荐上来,坚决杜绝为得证而参赛的现象发生。本届课堂大赛对获奖教师的最后认定不照顾县(市)、区、校的面,严格依照评价标准,以评委评价为准。(三)各县(市)、区、市直属学校要科学组织好参赛教师报名工作。在决赛报名中,为引导高级教师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同时也为鼓励晋升高级职称后的教师继续投身课堂教学改革,各单位在

8、组织大赛时要鼓励高级教师积极参加。中学系列的参赛教师中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要占40%,小学系列的参赛教师中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要占20%,此要求不含学前教育。(四)要关注引导小学科教师积极参赛,在参赛人数中要有一定的比例。本届大赛新增德育活动课比赛内容,各县(市)、区教育局、直属学校要严格按照第七届课堂教学大赛德育活动课决赛名额分配表组织教师参赛。(五)各县(市)、区教育局及市直属学校务于2013年10月4日前将参加决赛教师名单、申报表、职称证书复印件报市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办。邮箱:附件:1.第七届课堂教学大赛学科教学评分标准2.第七届课堂教学大赛德育活动课评分标准3.第七届课堂教学大赛学科

9、教学决赛名额分配表4.第七届课堂教学大赛德育活动课决赛名额分配表5.第七届课堂教学大赛参赛教师申报表附件1第七届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学科教学评分标准教师学校年级评委学科课题日期评价项目评价要点评分分值得分ABCD教学目标(10)(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实际,可操作程度强。5321(2)三维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融合。5321教学内容(10)(3)正确理解教材,抓住教材特点,思路清晰。5321(4)有开发课程资源意识,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有效。5321教学方式(15)(5)体现以学定教,注重教学过程和知识形成过程。5321(6)教学组织形式巧妙、多样灵活、有情趣,学生乐学。5

10、321(7)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面向全体,因材施教。5321学习方式(15)(8)学生积极参与,注重经历和体验,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扎实有效。5321(9)学生在真情境中体验、感悟,在思考交流中理解,在应用中巩固,在活动中深化。5321(10)学生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并在多种学习方法中形成最佳方法,形成习惯。5321教学素养(12)(11)说普通话,语言生动,有艺术性教态亲切、端庄,有感染力。4321(12)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组织能力强,有应变能力。4321(13)知识面广,教育理念新。4321教学效果(24)(14)教目标完成,教学效果好8642(15)学生

11、会学、学习主动、课堂气氛活跃。8642(16)学生负担合理,短时高效。8642教学个性(4)(17)教学有个性,形成特点和风格。4321教学反思(10)(18)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自身教学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针对自己课堂教学,其中成功之处在哪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地方在哪里,原因是什么?今后如何加以改进10862综合评语总分附件2第七届课堂教学大赛德育活动课评分标准教师学校年级评委学科课题日期评价项目评价要点评分分值得分ABCD活动目标(12分)1目标明确,导向性强,促进确立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43212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43213增强学生

12、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4321活动主题(8分)4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富有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教育性。43215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中遇到的共性问题确定主题。4321活动内容(54分)活动情景(20分)6情景设计合理,操作性强,层次感分明,时间分配合理。43217以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为重点,体现学生的实际需要。43218资料运用得当,选择事例符合“近、小、新、实”的原则,呈现事例形式多样,形成生动、感人的情景,情感得到升华。43219合理运用直观教学或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432110活动设计有特色有创意,体现德育活动课程的实践性、自主性、综合性、创造性和趣

13、味性。4321学生活动(20分)11学生有话想说、可说、能说,能充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532112学生能积极参加实践体验活动,并引发感悟。532113.探究讨论热烈、专注,能进行合作学习,体现学生自我教育、自觉活动、自我领悟、自主管理的特点。532114能配合教师创设生动、活泼、有效的课堂氛围。5321教师活动(14分)15活动的导入自然有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活动的兴趣。432116教师能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学生愉快的交流,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讨论。532117总结简明扼要,紧扣主题,画龙点睛,层次清楚,寓意升华,启迪心智,有积极的激励教育作用。5321活动效果(16分)18活动目标完成,教学效果良好。注重培养学生感悟、体验、实践能力。432119注重教育生成过程,解决一定实际问题,有较好的教育效果。432120课堂活动气氛热烈,学生情绪高涨,活动短时高效。432121教师有较强的驾驭德育活动课的能力,形成特点与风格。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