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2014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689421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2014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宁夏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2014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宁夏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2014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宁夏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2014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宁夏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2014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2014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2014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2014届初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全卷共120分,其中卷面与书写共4分)一、积累与运用(37分)1、默写(16分)(1) ,不亦说乎?(论语)(2)蒹葭采采, 。(蒹葭)(3)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4)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5)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6)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7)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8)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9) ,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10)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

2、云)(1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12)蓬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无题)(13) ,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14)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15)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16)呼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2、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4分)食不( )腹 黄( )美梦 两全( )美 趋之若( )3、依照示例,趣说下面两个汉字。(2分)示例:值:站得“直”,人的身价才高。 否:反对别人,不一定要表现在“口”上。便: 加: 4、请用一句话概括出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空格的限制)(2分)站在2014年的门槛,回望2013,

3、咬文嚼字编辑部于今天公布了“2013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据编辑部透露,本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有两大特点:一是差错大都来源于热点事件,如央视汉字听写大会、高考、王立军叛逃案件、“棱镜门”事件等等,都有“贡献”。二是高频率差错比较集中,如 “受权”误为“授权”、“泄密”误为“泄秘”、“服法”误为“伏法”、“蜇人”误为“蛰人”等等。5、下面这段文字的恰当顺序是(2分)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背后是雕龙屏。大殿正中是一个约 两米高的朱漆方台。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排好的顺序: 6、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有语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2分)“知识守护生命”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

4、视台联合的大型公益活动。这项活动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由“潜能”“坚持”“团队”“生命”四部分组成,是新学期之初教育部门奉献给全国近4亿多名青少年的一份礼物。有专家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之源,教会学生珍惜生命是教育主旨以人为本的回归。第 句,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7、名著阅读(共3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填空。我见到的第一个人样子枯瘦,双手和脸黑的就象刚刚被烟熏过一样,头发胡子一把长,衣衫槛楼,有几处都被火烤糊了,他的外衣、衬衫和皮肤全是一种颜色。八年来他一直在从事一项设计,想从黄瓜里提取阳光,装到密封的小玻璃瓶里,遇到阴雨湿冷的夏天,就可以放出来让空气温暖。文中的“我”叫 ,是 (填写作

5、家名)所著的 一书中塑造出的文学形象。这个情节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 的现实。8、根据下面的内容,给“防护林”下定义。(字数不超过空格的限制)(2分)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防护林是9、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按要求答题。(4分)(提示:甲图“马踏飞燕”,又名“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墓;乙图为2014年春晚来自匈牙利舞者表演的符号中国的一个造型。)(1)请从上面两幅画中任选一副,用简洁的语言介

6、绍画面内容。(2分) (2)6月28日你和你的同学们就要参加中考,请你写两句话,表示对同学们的祝愿。(至少要用到两个带“马”的成语。(2分) 二、阅读(39分)(一)(16分)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3)所以动心忍性。 (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11、翻译(6分)(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2、说说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的妙处。(2分)13、请就刘禹

7、锡陋室铭中对陋室的描写从内容或写法上写一段评注性文字。(2分)14、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2分)(二)(共11分)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高闰清(1)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正如高尔基所言:“文学可以帮助人了解他自己;提高人的信心,激发他追求真理的要求;在灵魂中唤起羞耻、愤怒和英勇,和卑俗作斗争,并想尽办法使人变得高尚

8、有力,使他们能够以神圣的美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2)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 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

9、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3)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

10、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4)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5)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

11、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6)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买现自我的越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7)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

12、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选自2013年4月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6、选文第(1)段引用高尔基的话,有什么作用?(2分)17、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2分)18、第(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9、结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正能量。(2分)(三)(共12分)祖父有把紫砂壶杨广虎祖父去世的时候,传给父亲一把紫砂壶。我那时还很小,只有五六岁。依稀记得祖父经常拖着一双布鞋,在村里转来转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村里实行了土地改革承包到户,祖父已经八十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