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队进驻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689180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队进驻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工作队进驻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工作队进驻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工作队进驻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工作队进驻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作队进驻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队进驻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工作队进驻某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工作队进驻*县*镇*村,通过几年来的驻村工作,在脱贫攻坚上逐步形成了一定的思路,为将思路系统化,工作队对*村进一步深入调研,现就*村脱贫攻坚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温宿县以西方向,约8公里处。全村总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0亩,人均耕地1.68亩,主要以种植林果业(核桃、红枣)为主。20X年镇集体经济收入23万元,人均纯收入8万元。下辖6个村民小组,438户115人,其中:少数民族406户1636人,占总人口9.3%,汉族32户7人,占总人口4.6%。 二、*村贫困现状 *村为非深度贫困村,22X年底贫困

2、人口5户176人,未脱贫人口17户58人,202X年计划全部贫困人口脱贫。 三、贫困原因分析 1、*村贫困群众普遍受教育教程度低,思想落后,种植技术差,田间管理水平低。造成农作物产量低,收入少。 2、*村贫困群众年老体 种植养殖基础差:种植方面:本村耕种土地为半戈壁半荒漠化改良为土地,土壤厚度平均5-80公分,保水、保肥性差,植物扎根深度不足,在当前严格管控灌溉用水形势下,本村有效灌溉面积不足,是非宜种植区;养殖方面:较好的土地均被开发为种植区,其他区域牧草品质差,山上的牧区可牧区域小,近几年的过渡放牧导致牧草品质逐年下降,载畜量低,畜牧养殖难上规模。 四、脱贫攻坚存在困难和问题 1、林果业提

3、值增效是当前本村脱贫攻坚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贫困户由于经济局限在林果业种植中,除自身劳动力外,不愿投入更多的农业成本,在农药、化肥和农技服务上舍不得投入,导致林果业效益较低。 2、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当前本村脱贫攻坚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作为畜牧业转林果业的贫困村,有较好的畜牧养殖基础,基本每家都有牛羊,但受养殖技术和资金的限制,无法形成规模化养殖局面。 五、目前采取的主要脱贫攻坚措施 一)“七个一批” 1、通过转移就业扶持一批 在政府的积极号召下,本村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针对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采取长期务工和短期务工两种模式鼓励贫困户外出务工,目前长期在外务工贫困户0人(在浙江金华3人,地

4、区纺织工作城5人,库车县1人、温宿县人),人均年增收2000元左右,本村内企业务工8人,人均年增收1202X元左右,短期外出捡棉花2人,预计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 、通过发展产业扶持一批 积极鼓励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主要推广农业合作社模式,目前以扶贫项目小拱棚建设和菜苗补助为基础的尤茹图木蔬菜合作社项目,91户贫困户参与,建设10.5亩蔬菜小拱棚70座,每棚80元,共计.6万元,补助辣椒苗.万株,每株.元, .万元;种植露地胡罗卜50亩,目前户均收入已达10元左右,预计户可为贫困户增收1200元。养殖业以牲畜扩繁养殖为主,目前贫困户牲畜存栏量普遍增加,贫困户养殖牛羊74头只。养羊

5、0只以上的12户(其中0头只以上规模化养户6户)占比8%,有4户已转为00头只以上的养殖大户。养牛6头只以上的9户,占比6.6%。土地5亩以上的8户(其中达到80亩以上的3户),占比%。 、通过土地清理再分配扶持一批 抓住土地清理的良好时机,将清理出来的土地938亩转移到贫困户手中进行种植,增加贫困户致富基础,通过土地清理收缴的承包费雇佣缺土地、劳动能力弱、没有一技之长的贫困户从事公益性岗位个,人均年增收122X元,有效助力脱贫乏力贫困户脱贫。 、通过转为护边员扶持一批 作为边境村,本村充分利用转为护边员扶持一批的惠民政策,将67名贫困户,每户年增收000元,占贫困户的9.6,为202X年全村

6、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5、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扶持一批 每户贫困户享受39亩生态补偿金848元,21户人均收入低的贫困户补助202X02X年三年生态补偿金每户1174元。为人均收入低的贫困户202年脱贫奠定经济基础。另对22X年拟脱贫户贫困户补助202X-0X年三年生态补偿金每户11745元,助力20年拟脱贫贫困户脱贫。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扶持一批 本村有易地搬迁户19户63人,按人均2平方分配住房,建设了葡萄架和暖圈,实现了住宅区、种植区、养殖区三区分离,并每户分配林果地10亩,实现了无房无地农民居有屋种有地。 7、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本村有6户3人通过社会保障兜底,有效保障老弱病残人员有稳定

7、经济补助,实现与全国人民一同走向小康社会。 通过转移就业、清理土地再分配促进就业及转为护边员就业,实现稳定就业8人,占贫困劳动力的30%; 二)“三个加大力度” 1、着力加大教育扶贫力度 通过党和政府的教育惠民政策,将教育惠民政策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本村建有幼儿园1所5名儿童就读,适龄儿童入托率100%,本村除两名弱智且重度残疾的青少年外,其他适龄青少年均在校学习(包括轻度残疾),根据国家贫困学生资助政策,村委会及时为贫困家庭名贫困学生开具助学申请证明,有效保障贫困户家庭学生没有因经济问题出现失学现象。 、着力加大健康扶贫力度 根据全民健康政策,村设有村医负责全村村民的日常保健和基本医疗治疗,积

8、极推进各类医疗惠民政策在本村的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体检率100。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免住院押金政策,202X年确保贫困户就地看病、治病。 、着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按照“一降五通七有”和贫困人口“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扎实推进缺项补项工作,目前我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等配套设施全部达标。8户43名拟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已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不愁吃、不愁穿指标、义务教育保障率、基本医疗保障率、安全住房保障率达到100%。 六、脱贫攻坚初见实效 1、基础设施得到了初步改善 目前,*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初步的改善,本村新建幼儿园、6.8公里道路、自来水管网、防渗渠、冷库、惠

9、民超市以及绿色集贸市场,加上原有的各类基础设施,本村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 2、农业和畜牧业发展逐步进入受益期 随着国家和类惠民政策的不断落实,贫困户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度提升,国家在各个层面给予农资或经济补助、补贴,全面增加村民在农业和畜牧业投入,使本村的农业和畜牧业逐步向科学种养殖上靠拢,而村民可以从中明显受益,进一步增进了农业和畜牧业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投入机制。村中的核桃树目前以8年以上的为主,进入了收益期,而科学种植和基本投入的增加,进一步增加了村民在核桃种植上的受益。畜牧业上自20年以来,相当一部分村民以扩繁为主,目前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数量,而近几年牛羊肉价格的高挺,也剌激了村民养殖的积极性,牛羊数量少的利用国家小额贷款政策积极增加数量,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则进入了稳步发展受益的阶段。 3、就业观念得到了全面改变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报酬稳步提升,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推进整建制转移就业工作使大量富裕劳动力从中受益,给村民个人家庭经济现状带来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工作队经常通过各类典型事例开展宣传教育和引导,使村民的就业观念逐步发生了变化,村民已经从怕出去或不愿出去,变成了只要有合适的时机能出去务工,就积极出去务工,想通过务工或创业改变自己的收入,而最终实现改变自己的生活。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