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688178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浙江省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浙江省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浙江省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浙江省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简要本)浙 江 省 建 设 厅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四年十一月前 言为了深入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发挥“八大优势”、推进“八大举措”的重大部署,根据2004年初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强化城市功能,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突出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集聚、辐射与带动作用。统筹城乡规划,完善规划体系,制订和实施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规划,组织编制温台沿海地区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的工作要求与计划,我们按照城市规划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等有关规定,在全面落实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

2、战略规划的同时,为进一步完善全省城市体系网络,组织力量编制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04年3月、4月在省建设厅等领导带队组织下,规划研究编制小组专程赴温州、台州二市进行调研,与当地政府及建设、计划等有关部门领导进行座谈,实地踏勘了有关中心城市、典型中心镇及中心村建设现场。同时,走访听取了省计委、交通、水利、环保、铁路等省有关部门对温台地区发展的思路和设想。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规划初步报告。于2004年6月初在杭州由省建设厅邀请省内专家进行论证、研讨,并与相关的产业带规划进行协调。根据专家提出的建议,进一步与温台市县有关规划协调,修改、完善规划报告,于2004年8月完成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

3、发展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并于2004年9月由建设厅总规划师带队赴温州、台州征求市、地、县、区的意见。吸收有关意见后,现提供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在规划过程中得到了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温州、台州各市、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同时也得到了建设部领导和国内、省内知名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规划课题组2004年11月目 录1几个前提性研究与条件11.1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与全球城市体系11.2 全球新一轮经济周期与产业结构的调整11.3 “长三角”:上海的世界城市与区域的制造业功能11.4 珠三角、闽东南、闽东北等区域发展21.5 浙江省域中心城市形成与

4、发展21.6 研究范围、规划期限21.7 规划方针与目标22问题分析与空间发展战略42.1 区域概况42.2 城市群空间发展新战略的确定52.3 空间建设目标与标准53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83.1 城市群发展模式83.2 城市群总体框架(33125)83.3 城市空间总体发展策略113.4 山区生态带保护与开发策略123.5 沿海海洋环境保护与开发策略124城市分区发展与管治策略134.1 都市区发展策略134.2 城市重点功能培育与引导134.3 跨区域基础设施通道布置164.4 温台城市群区域协调策略与保障措施175重大基础设施规划225.1 综合交通规划225.2 水资源与城乡供水规划23

5、5.3 电力电信及通道规划236环保与生态规划246.1 区域生态格局的构建246.2 区域生态功能区划与分区环境承载力246.3 环境与生态工程246.4 区域性绿线的控制247风景资源保护与旅游区建设规划267.1 战略目标267.2 旅游区布局268重大公共政策设计288.1 近期实施策略288.2 规划实施措施281几个前提性研究与条件1.1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与全球城市体系1全球市场的分工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国际分工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基本表现,也是全球化的基本动力。全球化意味着全球市场的形成,国际分工的贸易实现方式由单纯依赖国际贸易向国际、国内市场并存的多元、多样化

6、格局转换。随着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并开始出现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分工态势。在全球化浪潮中,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方兴未艾。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经济区域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应对全球化的三个重要区域共同体,并对应着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三大都市带。从控制全球经济的跨国公司总部、世界金融中心以及新兴产业集中区域的分布看,都市带成为主要的地域形态,一批全球性城市,控制着世界经济的走向,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中心城市。2信息化与信息集聚结点伴随着全球化与IT产业发展,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正在兴起,即:“温特尔主义”(Wintelism)。“温特尔主义”集中在I

7、T行业,但开始越来越影响着全球的新兴产业与跨国公司的全球营销、生产网络。通过“模块化”网络将产业价值链在全球进行分工,以分包、代工、定制等形式形成跨国生产网络,并以专业化分工与专业化效率为导向建立区域性的产业集群。信息化的发展,区域信息网络中的节点地位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城市群发展的一个共同性与基础性因素。1.2 全球新一轮经济周期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全球化的产业格局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经济运行模式的趋同、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增长结构的变化等三大挑战。1.3 “长三角”:上海的世界城市与区域的制造业功能1区域一体化的格局长三角的经济地理含义,有大、小二大层次,大的指上海、江苏、浙江一

8、市二省的范围,共21.3万平方千米,约1.38亿人口,小的指以沪、宁、杭为主体,北部包括扬州、泰州、南通,南部的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共15个市,约9.96万平方千米,8000万人口。(2003年原长三角15城市联盟吸纳台州市加入)。以上海为中心,以浦东开放、开发为重点的长三角开发揭开了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进程,由中央政府发动,地方政府推动,开发与开放相结合,内外联合,相互促进的长三角区域正成为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为主体的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热土。上海正成为以金融、贸易、航运为重点的区域性、国际性、集聚性增长中心,正大步迈向“世界城市”,不断拓展新的腹地。上

9、海的世界城市功能包括四个方面地位提升:一是努力成为全球经济的组织节点,以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与高速铁路的“三港一路”枢纽型重大项目为导向,并进一步提高上海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二是控制区域经济运行模式与增长方式的金融、研发、总部经济等要素进一步集聚。三是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主导长三角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四是世界城市功能的空间形式通过都市带内的一体化发展来实现城乡空间整合。与上海世界城市功能对应的是长三角参与全球经济的产业集聚与区域分工格局正在形成。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长三角正成为全球装备工业加工制造中心。1.4 珠三角、闽东南、闽东北等区域发展珠三角是我国沿海的另一重要经济区域,随着C

10、EPA实施,粤港澳一体化建设及泛珠三角发展,以香港、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区域对周边区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闽东南区域正以福厦漳泉为核心构海峡西岸一体化区域,而以温州为中心的浙东南、闽东北区域有可能成为另一个一体化发展重要经济区域。其中温州在强化省域中心功能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区域中心功能发展。1.5 浙江省域中心城市形成与发展杭州、宁波、温州是目前乃至未来浙江省发展的三个省域中心,台州是浙江中部沿海的重要中心城市。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是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组成,也是浙江省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1.6 研究范围、规划期限1长三角与浙江省域发展长三角分二个层次作为温台城市群空间战

11、略规划的宏观区域。即二省一市的“泛长三角”范围与16市城市联盟构成的“长三角范围”。温台地区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地形狭长,人口密集,民营经济发达。其中的温州市、台州市地域相邻、经济类型相似、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城市化模式相近,是浙江省具有明显地域文化与经济特色的地理单元与经济区域。将温台地区作为全省三大经济增长区域的重要构成,以省域经济区组织作为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的省域背景进行分析。在浙江省的城镇体系规划中,根据温台地区其独特的经济模式、城市化道路、城市环境特点,规划作为全省东南沿海的“I”型城市连锦区,是浙江省仅次于环杭州湾地区的第二个城市与经济、人口密集区,其中温州市作为全省三大中心城市之

12、一,台州作为浙江省的经济亚区中心。2温台经济区范围温台经济区应包括丽水市及闽东北区域,尤其是温州,应不断强化对丽水等区域的经济辐射能力,在整个浙东南、闽东北周边区域中,其中心功能更具有区域意义。3温台行政区范围温台地区行政上包括温州市、台州市,两市行政地域范围土地面积21195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户籍)约1289.58万人。4规划期限城市群空间规划着眼于城市发展的长远战略框架,本规划确定相关数据的预测年限为2004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4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并在战略空间与资源开发等方面展望至2020年以后。1.7 规划方针与目标按照从战略角度保障

13、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形成,以城市与产业集群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点轴开发与网络开发相结合的发展战略。接轨上海,联系南北温台地区若要将地方经济系统与全球经济系统整合成参与全球与区域分工的产业系统,所依托的宏观层次区域一是长三角区域。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区域是温台地区参与区域一体化,融入全球经济的首要方针。既是温台地区发展的需要,也是长三角拓展有效腹地的需要。而跨杭州湾交通大通道,不仅改变了上海与温台地区的时空距离,更重要是长三角的“一日经济圈”地域将扩大至温台地区。二是加强与珠三角地区、闽东北地区、福厦漳泉地区的联系。以温州中心的浙东南、闽东北区域一体化建设,将推动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区域之间

14、联动发展,提升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水平与规模。加快转型,强化中心有效利用温台地区经济地缘网络发达的优势,将“温台人经济”转为温台经济是今后温台经济的重要战略。其中强化中心城市的人居、创业功能,扩大规模,提升层次是集聚温台经济要素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温台地区接轨上海,参与全球经济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提升温州在浙南闽东北区域的中心功能与台州浙中沿海地区的中心功能。整合优势,集群发展一体化发展特别要求能整合产业、资源优势,并依托已形成的产业集群、城市集群达到地域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拓展通道,延伸腹地影响区域中心市功能大小的重要因素是中心市腹地的大小及其发展水平高低。随着近几年甬台温、温福高速公路及金丽温

15、铁路的建设,未来的发展仍应强化温台地区与周边区域的通道建设,既推动其加快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又通过延伸有效腹地提高中心市的功能。2规划目标长三角区域的南翼扩展区,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新兴发展区,浙江省东南沿海文明发达、和谐的现代城市群,重要经济增长地区与率先基本现代化地区;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人居城市集群区;民营经济的开放、创新、创业集聚区;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的可持续发展区。3规划重点温台地区的城市群空间整合温台地区,特别是滨海区域城市密集的态势进一步发展,逐步向一体化的组合城市结构发展。有必要将温台地区的原先各市、各镇按统一的城市分区进行整合,以城市分区为平台,以城市通勤为网络加大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温州大市区、台州大市区的轻轨系统及温台城际铁路系统,一体化的供水设施及输水通道、水源地等)。温台地区的资源整合温台地区的资源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