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的中成药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68609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气管哮喘的中成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支气管哮喘的中成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支气管哮喘的中成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支气管哮喘的中成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支气管哮喘的中成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支气管哮喘的中成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气管哮喘的中成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篇一:支气管哮喘的中成药】支气管哮喘西医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为常见的发作性、肺=部过敏性疾病。发作一般有季节性。大多在支气管反应性增高的基 础上由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不同程度的支气管痉挛、粘膜水肿、 粘液分泌增多及粘膜纤毛功能障碍等变化。临床特点为发作性胸闷、 咳嗽或典型的以呼气为主的伴有哮鸣音呼吸困难,可经平喘药物或 自行缓解。 由于遗传和过敏素质、气候环境、生活条件,职业等因素的不同, 发病率不尽一致。男性稍多于女性,农村多于城市,约 13 的病人 初次发作年龄在 10 岁以下。近年来该病国家中的患病率均有所提高。 诊断标准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主要根据反

2、复发作的气急,伴有哮鸣与咳痰等 特点,并排除可造成气喘或呼吸困难的其它疾病,一般可以确定。 中医 本病属于中医的“哮”、 “喘”、 “痰饮”病范畴。哮为喉中鸣息有声, 喘为呼吸气促困难,二者兼有称为哮喘。本病的主要病因是痰饮内 伏,平时可不发病,遇某种因素致使痰饮搏击于气道而发病。致病 因素比较复杂,凡外感风寒暑热,未能及时表散,邪阻于肺,气不 布津,聚液 成痰。饮食酸咸肥甘,生冷腥腻而致脾失健运,内酿痰 湿,上干于肺,壅阻肺气。素禀体弱,或病后体虚,如幼年麻疹、 百日咳及反复感冒,咳嗽日久,阳虚阴盛,气不化津, 痰饮内生。 或阴虚阳盛,热蒸液聚,痰热胶固。由此可以看出,导致本病的主 要病理因

3、素为痰,所谓“哮喘专主于痰”,外感、饮食、病后失调, 情志内伤,疲劳等均是诱发因素。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对哮喘病人的治疗目的,主要是使急性发作期病人迅速解除症状; 使缓解期病人能有效地预防复发。在轻度发作期,用中医辨证分型 治疗,哮喘即可得以缓解。如果在中度发作期或病情进一步加重或 哮喘持续状态时,应在中医辨证施治基础上,积极使用西医解痉平 喘,祛痰,抗感染,补液,纠正酸中毒等对症处理。缓解期应以中 医辨证施治为主,预防复发。病情稳定后,可采用中成药以资巩固。中西医综合治疗 西医治疗根据哮喘发作的程度,分期对症处理。(2) 中度发作应积极祛痰,控制感染,去除诱因等。氨茶碱025g加入2

4、5%50 %葡萄糖溶液2040ml缓慢静脉推注(不应短于5分 钟,每日不得超过1215g);或氨茶碱0.5g加入5%葡萄糖液 500ml静脉滴注;或肾上腺素0.20.3ml皮下注射,必要时1 / 2-1 小时后重复注射。也可选用喘定 0.250.5g 肌内或静脉缓慢推注。(3) 重度发作(哮喘持续状态) 经上述治疗 12 小时后仍不能控制者, 称为重度发作或哮喘持续状态。治疗措施应快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与 补液。一般每日可用氨茶碱0515g或喘定12g,置于生理盐水 或葡萄糖 20004000ml 内静脉滴注。也可用水剂肾上腺素 0.5 1mg在500m液体内静脉滴入或与茶碱类药物轮换使用。纠正酸

5、中 毒,可用5%碳酸氢钠100200ml静脉滴注,必要时可每隔051小时用50100ml, 般1日总量不超过400mlo对于顽固性哮 喘病人,常用氢化可的松100400mg加入补液内静脉滴注,或地 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必要时可加大剂量,症状缓解后应改用 强的松口服,并逐渐减量至停药。对于重度发作24小时以上者,均 伴继发感染。痰量增多呈黄脓样,以及发热和白细胞增多等。皆为 感染的征象。一般可用青霉素每日80万u每日2次肌肉注射。或以 抗生素二联应用,如青霉素加氨苄青霉素静脉滴注。使用3日无效, 应结合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调整合适的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对于并发症的处理:重症患者,要加强护理

6、和严密观察,注意血压、 呼吸和心律。如有条件应作血气分析,以便早期发现和及时纠正呼 吸衰竭和代谢紊乱。哮喘长时期持续发作后痰液粘稠,无法咳出, 可引起窒息。此时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不断加重,患者神志不 清,血压下降、心律不齐、病情危重者应抓紧时机,作气管插管或 切开以清除积液,减少死腔并进行压辅助呼吸。同时加用支气管解 痉剂,有利于哮喘的控制。如发现哮鸣音减轻甚至消失,而气急和 全身情况反趋势恶化者,应高度怀疑并发气胸、肺不张或肺炎的可能性,立刻作进一步检査,及时处理。中医治疗 辨证治疗1辨证分型治疗哮喘大发作时可见正虚邪实相互错杂。临床上根据 已发、未发、分虚实施治。发时以邪实为主,当攻邪

7、治标,分别寒 热,予以温化宣肺或清化肃肺。久病虚实夹杂者,又当兼顾。平时 以正虚为主,当扶正治本,审察阴阳,分别脏器,采用补肺、健脾、 益肾等法。(1)寒哮(发作期): 证候:喘憋气逆,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声,胸隔满闷如塞,咳不 甚,痰稀薄色白而有泡沫,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初 起多兼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等表证,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证候分析:肺司呼吸,外合皮毛,风寒外袭,内合于肺,邪实气壅, 故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声;肺气郁闭,不得宣畅则胸隔满闷如塞, 咳不甚,痰稀薄有沫;阴盛于内,阳气不能宣达,故面色晦滞;病 因寒邪,故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均为寒 盛之象。

8、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方中射干清利咽喉,宣肺豁痰;麻黄宣肺 平喘;半夏、细辛、生姜温肺蠲饮降逆;款冬花、紫菀温肺止咳, 合为辛开、苦降,酸收于一方;再加大枣一味。安中以调和诸药。 痰涌喘逆不得卧加葶苈子泻肺涤痰;若表寒内饮,可用小青龙汤, 配苏子、白芥子、杏仁等化痰利气。射干麻黄汤主治在肺,应为治哮的专方。当代名医程门雪认为此方 是治哮证之祖方。2)热哮(发作期):证候:咳呛阵作,气粗息涌,喉中如痰鸣吼,咳痰黄粘,咯吐不利, 胸隔烦闷,汗出口渴, 面赤口苦,不恶寒而口渴喜饮,舌苔黄腻质 红,脉滑数或弦滑。证候分析:风热犯肺,肺气壅盛,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喘而气粗息涌

9、,痰鸣如吼,咳呛阵作;热盛津伤故口渴;津液被灼为痰,故 咯痰粘黄不利;痰火郁蒸,则烦闷、汗出、面赤口苦。病因于热, 肺无伏寒,故不恶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内盛之征。治法:清热宣肺,化痰降逆。方药:定喘汤加减。方中麻黄宣肺平喘;半夏、杏仁、苏子化痰降 气;桑白皮、黄芩、款冬花、生甘草清热润肺;白果收敛肺气。甘 草和中。如痰鸣息涌不得卧,加地龙、葶苈子;痰吐黄稠加鱼腥草 肺热内盛可力,生石膏;舌苔黄燥者可用大黄、芒硝通腑以利肺; 痰热津伤可配知母、南沙参、天花粉。(3)肺虚(缓解期):证候:喘促短气,语声低微,自汗畏风,痰清稀色白,面色(白光) 白,舌苔薄白,质淡,脉细弱或虚大。证候分

10、析:肺主气,肺虚则气无所主,故喘促短气,语声无力;肺 气虚弱,卫外不固,自汗畏风;痰饮蕴肺,故痰清稀色白。面色皎 白,舌苔薄白、质淡,脉虚细,皆属肺气虚弱之征。治法:补肺固卫,益气平喘。方药:玉屏风散加味,方中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补肺;防风祛 风以助黄芪实表固卫,并加入桂枝、白芍、生姜、大枣以调和营卫。若气阴两虚,出现咳呛、痰少粘稠,口咽干,舌质红可选用生脉散 加味,加入沙参、玉竹、川贝、石斛以清热化痰。若食少便溏,肺 脾同病,中气下陷,宜用补中益气汤补益肺脾,升提下陷之气。(4)脾虚(缓解期): 证候:喘咳痰多而粘稠,咯吐不爽,痰鸣,胸脘满闷,恶心纳呆,大便不实,舌苔白滑或腻,脉滑。证候分

11、析:脾虚健运无权,痰浊内生,留伏于肺,气道被阻,肺气 失于宣降,故喘咳痰多而胸闷,痰鸣;脾为生痰之源,痰浊内停于 脾胃,失于和降,胃气上逆故恶心纳呆。苔白腻,脉滑为痰浊内蕴 之征。 治法:健脾化痰,降逆平喘(5)肾虚(缓解期): 证候: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动则喘息更甚,形瘦神疲,心悸腰酸, 或畏寒、自汗、面青、舌质淡,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粘手, 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候分析:久病肾阳虚衰,肺气无主,故喘促日久,形瘦神疲;肾 为气根,下元虚损,气不摄纳,故呼多吸少;动则耗气,故喘息更 甚,气不得续;肾阳虚,卫外之阳不固故畏寒面青。舌质淡,脉沉 细为阳虚之征。若肾阳虚久,阳不敛阴,阴阳俱竭,可

12、呈现颧红、 汗出粘手之象。治法:补肾纳气。方药:肾气丸加味。方中以干地黄滋补肾阴;山萸肉、山药滋补肝 脾,辅助滋补肾中之阴,并少入桂枝,附片温补肾中之阳。阳虚明显加补骨脂、仙灵脾,鹿角片;阴虚者去温补之品,配麦冬、龟板 胶;肾虚不纳气加胡桃肉、冬虫夏草、紫石英,或予参蛤散。若属气阴俱竭可用生脉散合七味都气丸以滋阴纳气。 专方验方(1)蚤休15g、旋覆梗15g、紫石英30g、麻黄9g、皂荚3g、生甘草6g,水煎服。用于哮喘寒哮型及过敏型。(2)乌药10g、百部10g、党参10g、枳实6g、半夏6g、苏子 12g、甘草6g,水煎服。用于支气管哮喘发作期。(3)五味子3050g、地龙912g、鱼腥草

13、3080g,水煎服。适用重度哮喘。中成药治疗(1) 百合固金丸:1 丸,每日2次,用于肺肾阴虚喘咳者。(2) 补肾防哮丸, 1 丸,每日2次,用于哮喘缓解期,重在补肾温 阳,兼顾脾肺。(3) 补肾防喘片,每次9g,每日2次。主要用于防止哮喘的季节 性发作。(4) 河车大造丸,每次10g,每日23次,适用于哮喘肾阴阳两 虚者。( 5)千金定吼丸,每服 1 丸,每日临睡前服,用于哮喘发作期,痰 涎上壅者。( 6)参蛤麻杏膏,每日早晚各 1 食匙,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 非药物疗法及其它治疗方法- 针灸取定喘、孔最、肾俞;肺俞、大椎、足三里。每天取穴1组, 交替使用。 1015天为一疗程。对冷哮发作

14、病人可即刻缓解支气管 平滑肌痉挛,降低气道阻塞。- 其它(1) 敷贴采用董征的“消喘膏”(白芥子、延胡索各21g,细辛、甘 草各12g)每年三伏天进行穴位敷贴,3年为一疗程。(2) 中药雾化剂冷哮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10g,苏子、橘 红各5g,热哮用麻黄5g,杏仁、黄芩各10g,石膏30g,金银花 20g,水煎2次,再浓煎并反复过滤,沉淀,取液50ml, 装瓶,超 声雾化,口腔吸人,每次雾化时间为 40分。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及最新治疗进展1)朱德锌用宁嗽饮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85例,总有效率为 88.2。药物与方法:炙麻黄、桃仁、杏仁、半夏、苏子、远志、白果、补骨脂、茯苓、陈皮、沙参、淫

15、羊藿各10g,五味子、地龙、IBS僵蚕、黄芪各15g,细辛、甘草各3g。水煎服,每日1剂,20剂为1 疗程,疗程间隔57日,连服3疗程。(2)朱秀峰等用脱敏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 100例,总有效率为 98。药物与方法:麻黄、钩藤、老鹳草、葶苈子、乌梅、甘草。 寒证加细辛、川椒、干姜;恶寒发热加荆芥。防风、白芷、贯众等; 热证加薏米仁、冬瓜仁、金荞麦、鱼腥草、虎杖、海浮石等,水煎 服,每日 1剂,早晚各1次。(3)林恩尧用卡虎素治疗支气管哮喘 301 例,总有效率为 80.77。药物与方法:死卡介苗、虎耳草素各50mg,制成片剂,含服,每次1片,每周 3次, 3个月为一疗程。 (4)高建华用加减

16、血府逐瘀汤治疗喘症 66 例,总有效率为 90.9, 药物与方法:当归、生地、牛膝、红花、桔梗、甘草、地龙、桑白 皮各15g,柴胡、枳实、川芎、赤芍、川贝、麻黄各10g,水煎服, 每日1 剂,早晚温服, 7日为 1 疗程。(5)李富生用芍药甘草散治疗哮喘 35 例,药物与方法:白芍 30g甘草15g。共为细面。每次30g,加开水100ml150ml (或再煮 沸35分钟),澄清温服。主要用于哮喘发作期,临床效果满意。(6)王玉用喘嗽宁治疗哮喘 308例,总有效为 948。药物与方 法:地龙、白果、苦参、杏仁、获苓、陈皮、黄芩、桑白皮、白前、 甘草,制成糖衣片,每片0.35g,每日4片,每日3次,2周为1疗 程,连用 2 疗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