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银行发展计划战略与机遇得账户者得天下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682250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易银行发展计划战略与机遇得账户者得天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交易银行发展计划战略与机遇得账户者得天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交易银行发展计划战略与机遇得账户者得天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交易银行发展计划战略与机遇得账户者得天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交易银行发展计划战略与机遇得账户者得天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易银行发展计划战略与机遇得账户者得天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易银行发展计划战略与机遇得账户者得天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交易银行发展战略与机遇得账户者得天下交易银行和现金管理的业务转型是提高中国银行业抗 风险能力的压舱石,是中国金融发展的助推器,应予以高度 重视。支付与信用是传统商业银行的两大支柱业务;其中, 交易银行是支付类业务的现代衍生及应用。交易银行的发展 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欧美商业银行为了适应跨国企业全球 资金账户的有效监控和管理,逐步完善了以支付结算和现金 管理为核心、围绕企业供应链提供金融服务的交易银行体 系,并最终导致欧美商业银行批发业务转型。核心银行系统 应用与业务流程再造 交易银行的发展引发了商业银行支付和信用的业务重组与 整合,推动了银行业的业务流程再造。面对新的业务内涵和 流程

2、,商业银行原有的支持会计核算功能的计算机综合业务 系统最终被以客户为中心、具备六个辨识功能(渠道辨识、 产品辨识、成本辨识、客户辨识、风险辨识和账户辨识)的 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Core Banking System )所取代。然而 遗憾的是,在商业银行下大力气更换计算机系统的同时,由 于对交易银行和现金管理的认识不足,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 难以在商业银行原有的业务运营模式上发挥其优势。这就形 成了中国商业银行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数据大集中和新 一代核心银行系统上线之后普遍面临“路在何方”的困惑。2013 年,我们针对上述问题积极建议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商 业银行重新认识交易银行与现金

3、管理。2014 年10月在上海 松江成功举办首届“交易银行与现金管理”培训班,通过参 会的国际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专家的介绍,以及中国企业希望 提高“走出去”的能力却面对无奈的现实差距,引发了国内 银行业对这个陌生又熟悉的业务领域的再思考和再认识;2015 年1月始,招商银行等纷纷成立交易银行部,中国交易 银行网站也投入运行并开始发挥积极作用;2015 年4月,中 国银行业协会领导主持题为“交易银行发展机遇与挑战”的 银行业前沿问题大讲堂,再次推动了国内银行业对交易银行 和现金管理的重视及探索实践。交易银行是中国银行业转型 趋势2015 年5月,香港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发布2015 年全球资 金管理调

4、查报告交易银行是中国银行业转型趋势,详 细阐述中国商业银行发展交易银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强 调:要在加强企业战略规划中建立统一规范的资金管理制度 和流程,并在降低金融成本过程中强化内部控制;要提高资 金使用效率,必须加强资金和账户的流动性管理;要加速利 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银行业务应该围绕企业供应 链开展服务,从而确保盈利能力及续存能力。针对中国银行 业内部组织架构分散、各层级对交易银行和现金管理认识不 统一、传统银行业务利润空间压缩、息差收窄的困难现状, 该报告对中国发展交易银行和现金管理提出如下建议:一是 通过高效的交易银行向企业提供端到端的资金管理服务;二 是加强流动性管理,通

5、过为企业提供交易银行服务,掌握企 业供应链账户,推动银行批发业务的转型;三是通过为企业 供应链提供金融服务,增加客户粘性,拓展多种业务交叉销 售,确保并增加企业与银行的结算;四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紧随其变化提供产品及服务;尤其是增加资金沉淀,优化负 债结构,发展全球现金管理和托管等交易银行业务;五是加 强银行内部的跨部门、跨产品服务线条和跨总、分支机构的 协同能力,加快部门及信息平台整合;六是建立全新的以风 险调整带来资本收益和经济利润的变化为标准的业务价值 判断体系。纵观所述,这些观点似乎与中国银行业近 20年 来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同曲同工、并无二致;但细 析之下却发现,该报告突出

6、了为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和 流动性管理、尤其是强调发展全球现金管理及托管等交易银 行业务的服务需求,这也是现今企业经营发展中实实在在的 迫切需求。“得账户者得天下” 从当前情况看,满足这些需求对国内商业银行而言并非易 事,因为满足需求的基础条件是对账户的实时管理。而如此 熟悉和传统的业务却是当今银行业和企业的薄弱环节,甚至 还会成为金融改革创新进程中的潜在障碍。于是,对“得账 户者得天下”的再理解、再认识已无可回避。“得账户者得 天下”是国际银行业的战略视角,也是交易银行和现金管理 的功能体现。20 世纪 70 年代,计算机的普及推动了信息化、 网络化的应用和发展。欧美主导下的国际金融从资本

7、控制向 技术控制转变。期间,两次大的变革影响并改变了国际金融 发展历程及格局:一是 1973 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建立的环 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 40年来连接了全球212 个国家和地区包含银行、券商、投资管理机构、中央托管和 结算机构、资金交易公司等在内的近万家用户,承担了包括 中国银行业在内的全球银行间跨国跨境支付结算、清算业 务。2012年起,为适应金融互联网发展需要,SWIFT对其 交易系统进行改造,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连接企业用户,针 对交易银行和现金管理需求,表示要为企业供应链以及支持 企业走出去、提高国际化竞争能力提供金融服务。显然,其 “得账户者得天下”的金融超级航

8、母地位和作用正在得到进 一步拓展。二是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欧洲银行业协会组织 本土商业银行和企业开展交易银行和现金管理业务,其聪明 之举是通过标准化的产品和金融机具满足银行和企业的国 际化需要,不仅有效推动国际银行业对企业供应链提供金融 服务,还进一步提高对企业账户的流动性管理水平,帮助企 业实现跨时区的“日不落”交易;在提高银、企资金使用效 益的同时,还推动了银企信贷去抵押化的实施,进一步提高 了商业银行和企业双赢的国际竞争能力。尤其值得关注的 是,自2001年“9 11”事件以来,美国政府先后颁布爱 国者法案和海外资产纳税法案,要求银行业运用交易 银行网络和现金管理技术,定期提供

9、客户的账户情况及资金 的来源和去向,并以此作为海外资产税赋征收的考量依据。 由此可见,交易银行和现金管理的功能及作用,不仅体现在 银企双方的经营管理层面,还在经济发展乃至金融安全领域 得到延伸应用。中国银行业“得账户者得存款”的经营思路 已成为发展进程中的无形障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银 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抓紧建立了国内人民币大小 额支付系统和人民币国际支付系统。但是在当下以及未来相 当长的时期内,依然无法满足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经营发 展需要,也谈不上能对企业资金的海外账户进行有效管理或 协助完成对海外资产税赋的考量。据媒体报道, 2015年3月 中旬,国家某行业主管部门公开招标

10、,组织国际审计机构清 查国资海外数万亿资产及账户;与此同时,中资国际企业也 在抓紧提高全球资金管理能力,针对海外资产账户实现“实 时、可观、可控”的管理需求已开始列入日程。但是,由于 目前在国家层面尚缺少自主化的全球资金支付体系,同时在 银行层面尚缺乏以现金管理为核心、围绕企业供应链提供金 融服务的能力,这不仅使我国银行业在支持企业“走出去” 的能力方面存在功能缺失,也让我们在全球金融市场运营能 力方面大打折扣。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由来已久,主要源于 中国的银行业和企业对经营活动中流动性管理认识不足,从 而导致银、企双方长期以来注重围绕账户和存款、抵押信贷 开展业务,尚不适应也不具备围绕企业供应

11、链提供多元化金 融服务的能力。要改变上述被动局面并缩减与国际银行业之 间的差距,需要我们在国际竞争大背景下,按照党的十八大 精神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采取有力措施,抓紧推动交易银 行和现金管理的业务和服务转型,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学习和 汲取国际经验,形成既有政府主导,又能运用民营化、市场 化方式,组织第三方推动对企业级全球资金账户管理体系的 建设和应用。这是中国银行业提高支持企业“走出去”能力 的重要任务,也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必要举措。关于“得 账户者得天下”的延伸思考。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 指的是应该了解民心并加以引导可得天下。在互联网普及的 今天,运用信息网络和现代控制论的识别技术,通

12、过实时掌 握账户信息,即在确保账户识别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能为 持有人提供针对所属账户的“实时、可观、可控”服务,则 成为运用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把握发展趋势、引领未来的 重要方法和途径。账户识别是账户安全的必要前提,也是交 易银行和现金管理的基础要求;而且在互联网应用的催动 下,身份识别需求已经应运而生。当下,手机支付、网络支 付蓬勃兴起,比特币、Ripple虚拟货币正霍霍欲试“抢滩登 陆”,对全球央行发行的传统货币及支付方式形成巨大冲击 和挑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虽然挑战会为推动社会创新 和进步带来机遇,而伴随而来的风险也是难以估量的。相比 之下,由于全球主权央行代表并掌握着各国政府和社

13、会的信 用,所以,只要顺应时代潮流,审时度势地运用好互联网新 思维、新技术,就可以有效推动传统体制和方式的变革,就 可以解决互联网应用环境中关于身份辨识和账户辨识的安 全认证难题,就能重新构造适应当下及未来的现代支付工具 和现代支付体系,从而能“得天下”并继续引领未来。这是 交易银行和现金管理基础内涵的应用延伸。重视传统银行业 务与现代网络技术的结合,推动交易银行和现金管理应用, 实现“弯道超车”。多年来,国内银行业有识之士一直在对 中国和欧美国家的金融安全和信息化发展进行差异化分析 和研究,尤其是近几年来,一批早年公派出国深造、事业有 成、回国效力的国际级金融和安全专家,针对我国交易银行 和

14、现金管理业务、以及支付工具和支付体系的薄弱环节,将 现代网络技术、安全认证技术与传统银行业务结合,对相关 金融体系及产品、工具进行深入研究。经过多年的技术准备, 目前已在国际化全球现金管理和支付工具及支付体系等方 面得到初步应用和验证。首先,交易银行和现金管理不仅是 银行和企业之间资金往来支付结算的基础,也是对信贷去抵 押化后进行风险控制的基础,同时还是对企业全球资金账户 实时管理的基础。其次,在“互联网+”的有利形势下,中 国银行业将传统银行业务与现代网络技术结合应用,抓紧交 易银行和现金管理的服务转型,推动现代支付工具和支付体 系的建立是缩小与欧美金融管理差距、实现“弯道超车”的 有效途径

15、。最后,交易银行和现金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应用, 不仅能让中国银行业和企业共同受益,而且随着对企业全球 资金账户实时管理能力的提升,必将推动中国对海外资产合 规经营管理和税赋征收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也是推动国家 金融安全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必要基础。我们应该继续营造有 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市场化氛围和环境,在 加强国际间合作的同时,打破行业壁垒,开创自主创新下的 国际化金融新格局,尤其是应该按照国际惯例做法,由中国 银行业协会和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牵头组织,以市场化方式推 动交易银行和现金管理的标准化设计和推广应用。通过市场 化的组织运营方法,有利于得到国际社会的接受和认可,有 利于中国自主化的金融体系走向世界。文/恽铭庆 北京大学 中国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香港银行协会荣誉顾问本文 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 2015 年第 8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