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导论考点全梳理陈昌来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67970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语言学导论考点全梳理陈昌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应用语言学导论考点全梳理陈昌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应用语言学导论考点全梳理陈昌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应用语言学导论考点全梳理陈昌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应用语言学导论考点全梳理陈昌来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语言学导论考点全梳理陈昌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语言学导论考点全梳理陈昌来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第一章 绪论1. 应用语言学的性质。狭义:专指语言教学,特指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定义为研究语言理论在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中的种种应用问题。广义:应用于各实际领域的语言学,指语言学知识和研究成果所应用的一切领域和方面,应用语言学所关心的是如何应用语言学理论、方法和成果来阐释其他应用领域所遇到的跟语言有关的问题。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跟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所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2. 明确的研究任务明确的研究对象独特的学科根底专门的应用语言学专业和课程。3. 应用语言学的特点:a.相对独立性;b实用性,实用性是应用语言学存在和开展的根本条件。c.实验性,调查和实验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调

2、查包括访谈调查、观察调查、问卷调查等,比拟的方法和统计的手段在应用语言学中较为常用。d.综合性,由应用语言学学科性质决定。4. 语言学三大分支:本体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或一般语言学、应用语言学。5. 应用语言学与本体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的关系:应用语言学首先必须是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不是语言本体的研究。但必须从本体研究的成功出发进展相关研究;应用语言学不是进展语言学理论研究,但必须遵循语言学的根本理论,应用语言学的不同分支对语言本体研究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利用有不同的侧重点。6. 语言教学、语言规划、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四个领域构成了我国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主体。主要研究领域:语言教学、语言规划

3、和语言调查、对外汉语教学、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儿童语言开展等。7. 1870,波兰语言学家杜恩。德。库尔特内提出区分纯粹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首次提出“应用语言学。8. 美国,是应用语言学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本应用语言学杂志:弗赖斯、拉多语言学习-“应用语言学杂志,主要研究语言教学问题。9. 1959,语言学家弗格森在华盛顿成立“应用语言学中心。1964年第一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法国的召开和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应用语言学学科的正式形成。10. 外国我国对语言应用问题的研究起源于先秦11. 现代语文运动的三个主要方面:白话文运动、国语统一运动、拼音化运动起源于清末切音字运动。12.

4、1955.10 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X化问题学术会议标志着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以“简化汉字、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三项主要任务为代表的现代语文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13. 1958年2月汉语拼音方案正式施行。14. 中国应用语言学学科形成的标志:是1984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成立。简称“语用所。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应用语言学研究机构。1992年语言文字应用创刊。1995年筹建中国应用语言学学会。15.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是2001.1.1.中华人民某某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16. 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一、调查和比拟;二、定量

5、方法和定性方法;三、实验方法17. 一调查和比拟:1语言材料的调查:调查是指收集和考察语言事实、语言使用者、语言使用环境等材料,调查就是要收集材料。方法有三:1. 访谈法:是一种由调查人员和被调查者进展面对面谈话的方法,分为:个别访谈、集体访谈。技巧:1.念字表、词表、句子或语段;2.提问;3.测验;4.座谈会。2. 观察法:研究人员通过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言语行为以获取语言材料的方法。分为:隐蔽观察,指调查人员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从一旁观察人们的语言行为。参与观察,指调查人员深入到被研究的人中去,与他们一起参与语言活动,在其中进展观察和搜集材料。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Labo

6、v关于城市方言的调查就是典型的观察法。3. 问卷法:用书面形式进展社会调查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的摸底调查。问卷按所列问题的回答方式不同分为:封闭式注意选择可测标志和开放式主义提法的中立性18. 调查是应用语言学最重要最根本的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和通信调查;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口头调查和书面调查,录音录像调查,常用的是:通信调查和抽样调查。19. 比拟使一种根本性的研究方法。分为:一、事实比拟,即对现象事实进展的归纳概括的比拟,具有明显的描写性;二、理论性的比拟,是关于系统理论普遍原理在具体语言中的可行性的比拟,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比拟方法主要指比照研究法。第二语言习得

7、研究中的比照分析和偏误分析都要使用比拟的方法。20. 定量方法也就是计量方法。科学的本质可以说就是数学。21. 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的关系:定性研究是对研究的对象进展“质的分析,即对所研究的对象的本质、特征与其联系进展概括;定量研究通过量化,即利用数量、频率、比例的统计等来说明各种事实。定性方法是综合,定量是分析,分析是为综合服务的。定量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定性,定量研究只是一种研究手段。同样,对定量分析所取得的各种数据进展描写和分析,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又属于定性分析的X畴了。22. 统计是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23. 抽样又叫取样,指从一个总体中选取一局部作为样本来观察,由来自同一总体的无数组样

8、本数据而获得该总体的某种特征,称为参数。24. 在语言调查的抽样程序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取样的X围;样本的典型性;选取适宜的抽样方法;样本应有足够的数量25. 抽样包括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抽样最根本的方法是随机抽样。应用语言学研究中最有效的随机抽样方法是分层抽样,指把总体按一定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再分层抽样。跟分层抽样相关的是多级抽样,即在调查中先按一定的标准把对象分组,在各组中抽取样本形成样本组,最后再在样本组中抽样。26. 多级抽样和分层抽样的不同在于:分层抽样是在各分层中直接抽样,而多级抽样是在分层抽样的根底上进展再抽样。多级抽样适合X围较大的调查。27. 在统计方法中,百

9、分比统计法是较为常用的。28. 实验方法的特点:系统性组织严密的系统;逻辑性;经验性;简约性;重复性和传递性。29. 实验的步骤:实验的设计;实验的实施;实验的解释30. 实验实施方案包括:a.实验的目的和意义;b.实验的时间和地点;c.实验的对象;d.实验的内容和指标;e.实验队伍确实定和培训;f.实验报告或总结。第二章 语言教学1. 语言教学:指运用特定的方法,将语言知识和相关的理论通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习者,以达到是学习者掌握一门具体语言并用于交际目的的教学活动,它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2. 语言教学作为一种以语言为内容的教学活动,包括本族语教学和外族语教学,即第一语言教

10、学和第二语言教学。3. 语言教学的目标: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4. 教学类型:是根据语言教学的某些综合特点划分出来的与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有关的类别。a.按语言教学的内容,分为: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b.按教育性质,分为:常规教学和业余教学;c.按学习期限,分为:长期教学和短期教学;d.按教学组织形式,分为:班级教学和个别教学;e.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分为:儿童教学和成人教学;f.按学习语言的程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教学等5.6. 教学法流派根据所表现的主要语言教学特征分为四大派:a.强调自觉掌握的认知派:语法翻译法、自觉比照法、认知法等;

11、b.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c.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团体语言学习法、默教法、暗示法、全身反响法等,d.强调交际运用的功能派:交际法等。7.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假说:比照分析假说;中介语假说;内在大纲假说和习得顺序假说、输入假说、普遍语法假说、文化适应假说等。8. 我国的语言教学包括:汉语教学、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多种类型。9. 我国语言教学的历史:a.萌芽阶段:从殷周到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了;b.传统阶段:从秦汉到清末;c.变革阶段:从1919到1949;d.改革实验阶段:1949年以后;e.繁荣开展阶段:1978年以后。10. 特殊群体语言教

12、学:指因生理上有一定的缺陷而无法对其实施正常的语言教学的人群,主要包括聋哑人手势语和指语和盲人盲文。11. 语言自身的开展是语言教学改革自由力的动因。12. 第一语言:指一个人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一个人的第一语言通常是他的母语。母语指父母乃至多代以前一直沿用下来的语言。第一语言和母语是从不同角度对语言进展的分类,第一语言并不等于母语。13. 本族语:指语言习得者自己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也称民族语。本族语也并不一定是母语,母语的转用和本族语的死亡是很好的证明。14. 第一语言的获得分为两个阶段:早起的潜意识的语言习得;入学后课堂上有意识的语言学习。习得:指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交

13、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语言,以儿童习得第一语言最为典型。学习或学得: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通过讲练等环节有计划、有系统、有意识地去获得语言。15. 第一语言教学:通常是本族语教学或母语教学,它主要是指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之后有意识地继续学习第一语言而进展的正规的学校课堂教学活动。16. 第一语言教学的特点:a.学习者有一定的语言根底;b.师生之间交流无语言障碍;c.时间充裕,有很好的语言环境,练习实践机会多;d.注重语言形式;e.掌握文化主要靠习得。17. 第二语言:指一个人掌握了第一语言之后所学的另一种或多种其他语言。18. 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通过学

14、习获得的任何语言。19. 外语:指外国的语言。第二语言与外语之间是包容关系,第二语言所指的X围比外语要广。20. 动机是学习过程的决定因素和催化剂。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21. 第二语言教学:指人们在掌握了第一语言之后,在学校环境里进展的正规的学习其他语言的教学活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包括:我国国内少数民族进展的汉语教学;对外国人进展的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22. 第二语言教学包括:外国学生在目的语国家的学校里进展语言学习的教学活动;学习者在本国的外语院校进展第二语言学习的教学活动;本国某一民族的学生在本国学校里学习本国其他民族语言。23. 第二语言教学包括两个方面:“教:课堂组织、课

15、堂教学技巧、教材的编写、成绩测试;“学:学习者的心理和学习规律。24. 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b.以技能训练位中心,通过大量练习和反复实践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c.以集中强化训练为主要教学形式。内容密集,进度较快,班级规模相对较小。d.重视根底阶段教学。e.注重语言比照,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f.重视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g.更加注重文化教学。25. 第一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的共性:都以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为目的;学习都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都必须学习并掌握语言。分别表现在:1.从教的方面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学方式;课堂趣味性;2.从学的方面看:学习目的;

16、学习策略、掌握语言规律、学习过程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应用、都是有意义的学习。26. 第一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的差异:a学习者:第一语言学习者是儿童,第二语言学习者多是成人;语言环境:第一语言的学习使在自然的环境中进展的,家庭、社会为学习者提供了优越的语言环境,而第二语言学习者由于缺少目的语的语言环境,学习者掌握目的语就困难得多;迁移问题:第一语言学习者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开展,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往往要经过第一语言的思维过程,存在着第一语言的迁移问题;文化的影响:第一语言学习者通常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习得该语言的文化和语用规如此,而第二语言学习者还要花相当的时间和精力专门学习目的语文化。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