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677510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艺术长廊【课标要求】: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2、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3、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知识体系】总趋势:由繁到简,逐渐规则化、稳定化。新石器时代:刻画符号商代:甲骨文(目前最早成熟汉字)商周:“金文”秦:以小篆统一文字、后出现隶书魏晋:楷书、行书、草书自发阶段:魏晋以前(注重实用性)自觉阶段:魏晋以后(注重审美性) 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自觉艺术隋唐达到新的高峰宋代书法倡导有意无法明代书法更强调个性化篆刻艺术:秦汉

2、标志性时代宋元入画明中叶以后独立艺术绘画起源:新石器时代早期发展:战国时期出现帛画魏晋南北朝: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兴起(顾恺之“以形写神”)唐朝:画家们创制法度,展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吴道子宋代:文人画发展(山水画兴起)(更注重意境)风俗画兴盛(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明清:文人画风格奇特,不拘成法 民间画: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文学春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战国:楚辞是采用楚国方言创造的新体诗歌 (屈原离骚)汉代:汉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唐朝:唐诗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流派纷呈、风格众多(各时期代表其及其作品)(结合笔记)宋代:宋词1)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

3、感人(柳永、李清照) 2)豪放派: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苏轼、辛弃疾)元代:元曲 汉族文人抒发愁闷情怀,消极避世明清:小说 长篇“四大奇书”、短篇“三言”“二拍” 批判现实力作(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戏曲源头:原始时代,傩初步形成:宋代南戏成熟:元杂剧(标志古代戏曲成熟)进一步发展:明清昆曲发展成全国性剧种,“百戏之祖”鼎盛:京剧(产生背景、产生过程、艺术特征)汉字的演变书艺历程汉字与书法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注意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绘画风格的影响)注意结合时代背景把握各时期文学形式及文学作品第7课 汉字与书法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过程1、历程: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汉字的起源 商代甲骨文目

4、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 秦朝统一文字:背景春秋战国时文字混乱,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内容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来书写简便的隶书也得到推广。影响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注意演变: 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总趋势:由繁到简,逐步规范化、稳定化。二、书法艺术1、汉字发展成自觉的书法艺术的条件:1)单体汉字为艺术创造准备了材料2)对汉末社会危机反思,士人群体形成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2、书艺历程: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

5、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朝代时代风貌书法名家及名作艺术特色魏晋南北朝社会危机;文具的改进书圣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虚玄灵动隋 唐隋唐一统,盛世气象张旭、怀素狂放不羁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注重规范法度宋 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宋四家(苏黄米蔡)追求“有意无法”明 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祝枝山、文徵明强调个性化的创造3、特征: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三、篆刻艺术:秦汉是标志性时代宋元入画明中叶以后成为独立艺术第8课 笔墨丹青(绘画艺术)一、绘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绘画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代。线条稚拙,质朴而浪漫.

6、战国时代: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帛画人物龙凤图汉代的帛画体现出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特色帛画“非衣”2发展历程(文人意趣,民间风情)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顾恺之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唐代: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宋代:a。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画家们注重意境。 原因:宋代重文轻武,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修养。代表:南宋马远、夏圭“残山剩水”。 b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 原因:宋代以后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形成、

7、文化普及。 代表: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国古代最出名的风俗画。明清:a。或继承宋代宫廷画风,或沿袭元人山水意趣,出现了一些画法奇特的画家(八大山人朱耷、郑板桥) 原因:时代变化、社会动荡 b民间风情画继续发展。木刻版画作的小说插图、年画、布贴画、剪纸画3中国画的分类:依绘画的主体分为宫廷画,文人画,民间绘画。依绘画的对象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二.中国画的特征:1、形成了两大风格,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2、中国画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在形式上写意传神。三、作用: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起到

8、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第9课 诗歌与小说(文学)1诗经: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时间: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内容:风(国风、民歌)雅(宫廷乐曲歌词)颂(宗庙祭祀的歌词)艺术特色:现实主义;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句式四言为主。2楚辞::形成:战国时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新体诗歌。代表:屈原离骚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特点:a.自由灵活的句式 b.带有鲜明楚文化色彩. 3汉赋:出现原因:汉朝统一,经济发展特点:铺陈辞藻,文采华丽代表人物:司马相如、班固、张衡。4唐诗: (1)繁荣原因:政治统一强盛;经济繁荣;中外及各民族间文化交流频繁;科举取士制度。(2)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反映的

9、时代风貌 “诗仙”李白,浪漫主义。放荡不羁,蔑视权贵。 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时代精神。“诗圣”杜甫,现实主义。他的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又被称作“诗史”。中唐以后, 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猛烈批判黑暗现实。5宋词 :(1)又称“长短句”,可配乐演唱。起源于唐代,盛于宋代。(2)宋词繁荣的原因两宋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繁荣(物质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两宋社会矛盾的尖锐,词更能表达思想感情(3)派别及代表(特点)婉约派: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 特点:词风婉转 含蓄豪放派:苏轼(北宋)、辛弃疾(南宋) 特点:词风豪迈 大气

10、6、元曲(元散曲与元杂剧的合称):(1)背景: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政治黑暗,民族分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抒发愁闷情怀。(2)形成: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的基础上经后世文人重新整理而形成的新诗体。(3)特点:句式灵活,语言通俗7明清小说章回体裁小说,逐渐发展成为文学的主流v 背景:工商业城镇的兴起,市民阶层的兴起;印刷术不断完善,方便传播;社会识字率的提高,更多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v 代表作: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晚明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明清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清代批判现实的小说红楼梦

11、儒林外史聊斋志异明清小说的特色与明清历史的了解特色:通过文学手段重树商人等这些原来受歧视的角色的形象;对现实提出深刻批判。了解:明清时期,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风气,传统的轻商观念开始淡化。这种风气深深浸染了小说的创作,“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刻的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社会日益不满,写出了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第10课 梨园春秋(戏曲艺术)一、源头:傩(原始时代)1原始社会:先民为了驱邪消灾、祈获丰收举行的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傩。举行傩时往往载歌载舞,蕴涵着古代戏曲的萌芽。2、春秋战国以

12、后:宫廷宴乐、杂技百戏有更多的戏曲元素。3、唐代:宫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梨园”。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二、形成:南戏(宋代)1产生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出现了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2流行区域:广泛流行于浙江的温州、福建的福州、泉州等南方地区;3特点: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三、成熟:(一)杂剧(元代)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1原因: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与市民阶层的壮大;元朝汉族文人地位地下,进取无门。2流行区域:流行于北方方地区3特点: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故事情节和角色

13、配合。4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王实甫西厢记。(二)昆曲“百戏之祖”1、兴起:江苏昆山;2、鼎盛时期:明中叶到清中期;3、特点:典雅华美、抒情性强、载歌载舞;4、代表:汤显祖牡丹亭5、发展及影响:明中后期,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对京剧、湘剧、川剧、黄梅戏等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四、繁盛:京剧(明清时期)1原因:外因:北京是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四方艺人荟萃。内因:乾隆八十大寿,徽班进京,与其他剧融会贯通。2产生与发展:乾隆末年,徽班进京,徽调受到欢迎(乾隆八十寿辰,三庆班进京,高朗亭献艺)。 道光年间,京剧形成。清同治、光绪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同光十三绝)3艺术特色: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四种表演手法:唱念做打; 象征虚拟、歌舞并重、写意性强。乐器渲染气氛4、地位: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将中国戏曲推向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 三、巩固与提高:1、右图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举重比赛标志,其设计创意应源于_:A 篆书 B 隶书 C 楷书 D 草书 2、杜甫诗云:“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此应,描述当时的书法家_的创作情景:A 王羲之 B 张旭 C 颜真卿 D 柳公权3、右图是一幅古意盎然的书法作品,其内容以词的形式,描述整理的心情,则下列_观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