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村旅游发展案例分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676067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农村旅游发展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年农村旅游发展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3年农村旅游发展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3年农村旅游发展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3年农村旅游发展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农村旅游发展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农村旅游发展案例分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农村旅游发展案例分析 烽火村的农村旅游发展案例分析 摘 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三农”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农村面貌都获得了快速进步和重大变化。但是,农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众多不足。我国要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现代化,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就必须大力发展乡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改善乡村面貌。乡村旅游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并且在开发中不断创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乡村旅游以独具

2、特色的乡村民俗、民艺、民族传统文化为根本,以农民自身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乡村旅游的主要目标人群,以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景为特色,联合进行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模式,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态综合效应十分显著。同时,乡村旅游作为我国加快新型城镇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对密切城乡产业关系、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解决乡村居民就业、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随着乡村旅游在各地广泛开发,其开发模式日益成熟。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进行了乡村旅游的开发,实现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成功转化。乡村旅游

3、的开发成为了地区经济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也为农民的家庭经济增收创造了条件。本文通过对地处关中腹地的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烽火村旅游开发的实际调研,在研究中,将乡村旅游开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把烽火村的乡村旅游开发置于整个乡村旅游开发当中,力求在乡村旅游开发的大背景下,通过对烽火村地区开发乡村旅游的情况进行分析,阐述项目运营开发模式、项目特色、经营成果,并对烽火村旅游开发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烽火村;发展模式 I 一、乡村旅游概念及理论研 (一) 乡村旅游发展概念 1.乡村旅游发展概念 乡村旅游是一个大的社会经济系统,既是一种产业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体验形式,更是一种融合管理、经营、体验

4、、营销、品牌推广等一系列的产业经济活动体系,对于乡村旅游的探索研究,离不开诸多基础理论的指导和支持,在本论文的研究撰写中,主要运用了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文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作为指导研究内容和方法论的理论支撑。 2.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的繁荣发展,证实旅游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且还会对资源造成严重破坏,有时甚至无法恢复。由于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其原有的面貌和价值。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环境一旦破坏,其恢复成本远远高于其带来的价值。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

5、价值。 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能够确保在人们对审美、经济和社会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注重人类文化的完整性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不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出发点,不仅能够使得当代人的生计要求得到满足,而且为子孙后代提供同样的机会。 二、烽火村发展模式分析 (一) 烽火村基本情况 地处关中腹地的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烽火村,距咸阳市20公里,距西安市50公里。烽火村,地处关中腹地,是礼泉县烽火镇的一个自然村,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历程。烽火村农民用勤劳的双手写下了艰苦创业的壮丽华章。1954年,在传奇人物王保京的带领下,烽火村农民用勤劳的双手写下了艰

6、苦创业的壮丽诗篇。因此,烽火村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闻名全国的“模范村”和“农业学大寨”的一面旗帜。七十年代在继续坚持科学种田和社办企业并举的发展思路指导下,集体经济长足发展壮大,在全国率先建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包产到户和集体经济并存的发展 I 模式,实现了小康村的目标。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如何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烽火村已经有了答案。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速,烽火村将“激情岁月体验地”确定为烽火村乡村旅游发展的主题,构建以“激情岁月体验游”为主题的五彩旅游产品体系,同时,围绕“三农”打造相关旅游产品,使烽火村与周边乡村形成差异化竞争,以此形成强大的市场吸引力。 烽火村的发展

7、多次受到了党和国家乃至国际友人的肯定。50年代王保京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农民科学家等称号。先后13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烽火村还先后接待了美国前总统卡特和新西兰、赞比亚等100多个国家的政要,是当时陕西接待外宾的必来之地。末代皇帝溥仪被特赦后,也在烽火村接受过教育。可以说烽火村的发展历程也就是中国农民翻身史的缩影。全国劳动模范、农民市长王保京的成长历程也就是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成长史迹。烽火村如何实现二次腾飞是整个烽火人关心的头等大事。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以及政府把发展乡

8、村旅游纳入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范畴,乡村旅游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三、项目运营模式、特点、成果 (一) 实现“主题化”,打造五彩缤纷旅游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在各种形式的“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不断涌现的同时,新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盲目建设严重,产品结构单一,发展模式趋同,主题化不明确等。本规划为破解这些难题,将“激情岁月体验地”确定为烽火村乡村旅游发展的主题,构建以“激情岁月体验游”为主题的五彩旅游产品体系,同时,围绕“三农”问题打造相关旅游产品,使烽火村与周边乡村形成差异化竞争,以此形成强大的市场吸引力。以实现烽火村“主题化”,打造出五彩缤纷旅游。 (二) 实现

9、“乡土化”,打造最美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的本质就是“乡土化”对游客的吸引。规划将“乡土化”的原则融入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设计,通过建筑改造,景观设计以及植物配置等措施营造纯朴自然、和谐优美的乡村环境。在此基础上,以激情岁月体 II 验和三农之旅为特色为城市居民提供最本真的乡村旅游体验产品。事实上,烽火村需要打造具有自己特点的“乡土化”,建立最接近大自然的乡村旅游。 (三) 实现“产业化”,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 规划对传统乡村旅游“吃农家饭、住农家房、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模式进行升级,以激情岁月文化体验和特色三农休闲为吸引点,引爆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链拓展,以特色商

10、务会议、团队考察学习、传统文化教育为支撑点,以高效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为发展方向,逐步将烽火村打造成为融合度高,创意度高,产业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四) 烽火村乡村旅游政府主导模式 烽火村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政府主导模式,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镇、村党委、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高度重视,通过广泛考察、深入分析调研,确定了聚全镇之力打造乡村旅游大格局的理念,并通过各层会议进行宣传,统一了思想。把烽火村旅游作为全镇、村先行产业来抓,纳入到了全镇、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 2.坚持把全镇作为一个大的乡村旅游区来设计规划,确定了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原则、思路和措施,不断完善旅游

11、服务配套设施,努力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全力打造旅游生态环境,紧抓烽火村旅游管理体制创新,不断探索乡村旅游的开发管理的途径,力争在烽火村旅游发展方面实现新突破。 3.指导帮助村民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在统一管理规范下,经过组织发动、专业辅导培训,为游客体验真正的烽火村农家生活,打造了可同时为数百人提供就餐、住宿的“泉乡人家”农家乐合作社在合作社中,统一协调,分散发展,规避单一农户在发展运作上的不足。 依托乡村旅游合作社,对参与农户进行统一培训,座谈征求意见,签定采摘协议等方式,统一定级定价,实现价格公平、公正、合理;统一管理服务,推行“政府主导、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四合一”的互动联

12、营新模式。旅游合作社对接旅行社并组织接待好游客,同时卫生、交通、派出等各部门紧密配合,全镇、村的“农家乐”初步形成集食、宿、购、游、赏、采、体一条龙服务,让游客吃农家饭菜、住农家院落、买土特产品、游生态乡村、赏田园 III 风光、采农家果蔬、体验农家生活为一体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五) 烽火村乡村旅游成果 烽火村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结构为“一心四区五大产品二十大项目”。“一心”即游客接待中心。“四区”即激情岁月体验区、生态农业观光区、滨水休闲娱乐区和生态环境保育区。“五大产品”分别为“红色激情岁月体验游”、“绿色生态农业观光游”、“蓝色滨水休闲娱乐游”、“古色民俗风情体验游”和“金色成功

13、创业学习游”。“二十大项目”包括游客接待中心、村容村貌改造、五七大学复原、知青山庄、村史展览馆、红色记忆广场、烽火人民大剧院、烽火招待所、人民公社大食堂、烽火供销社、中国“三农”博物馆、关中农耕文化博览园、高科技农业示范园、苹果采摘园、贡献湾湿地公园、生态农庄、泾河水车、水上乐园、记忆中的红飘带和“激情岁月”森林公园。 四、烽火村旅游项目存在的问题 1.烽火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农家乐餐饮、住宿处于起步阶段,农家乐的品位、档次、特色、接待能力需进一步完善提升,在开发利用烽火村特有的民居、村庄特色上仍然需要下功夫。 2.烽火村旅游的基础设施不够,接待能力有待提高。随着烽火村旅游知名度的不断

14、扩大,村驻地及旅游沿线的建筑物需要重新进行改貌提升,村内的道路、采摘园的停车场地、农家乐的食宿条件需要进一步扩建、提升档次。 3.烽火村旅游特色产品的开发不够。村内的苹果、草莓、核桃等,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包装不精细,推介力度不大,提不起游客的购买欲望。 4.注重生态质量意识,加强资源与环境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生态旅游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旅游区一经开发和向游人开放,必将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在参与性和季节性较强的农村生态旅游区,如不注意保护,不可避免地会对农村的资源环境造成破坏。 5.烽火村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需要不断提升。缺少对全镇、全村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全面掌握的导游人

15、员,只能就某个景点来解说,条理性、系统性不强,农家乐、采摘园的服务人员,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接待质量。 五、烽火村旅游项目建议对策 1.加强政府政策引导,鼓励社区集体参与发展。 IV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我国的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烽火村旅游合作社发展模式都与政府密切相关。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涉及多方主体的利益,与其直接相关或者受益主体则为当地农民和政府。农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力量,是提供乡烽火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内容的主体人群。当地村民作为主体参与到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中,不仅能够实现提高村民收入和促进当地村民就业,而且能够自觉激发村民主人翁的意识,自觉保护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因此,政府应注重乡村旅游政策制定,积极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 2.体验农事生产劳作,突出当地特色文化 乡村旅游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艺、民族传统文化为根本,以农民自身为经营主体,以领略乡村田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具有开发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地域文化特色显明和原始野趣浓厚等特征。文化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感受沉淀的民俗文化内涵,是吸引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重要影响因素。 3.发挥当地独特优势,因地制宜开发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