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简答题汇总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674623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1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简答题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简答题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简答题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简答题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简答题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简答题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简答题汇总(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uiopasdfg opasdfghrty kzxCVbnmqWertyui申何中加嬲nmqwertg熊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ghjklzxcvbnmqwe坂yyiopasdfgjklzxcvbnmqZ 小编 Andy . wu 冲wertyuiopasdfghjk 触牌津isp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 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

2、fghjklzxcvbnmqwertyu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简答题汇总1.简述人力资源的内容是什么?答:(1)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 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 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2)组织规划是指对企业整体组织框架的设计,主要包 括组织信息的采集、 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的调查,诊断和评 价,组织结构的设计、调整与变革,以及各个层级职能与业 务部门职责的划分与设置等内容。(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生 产经营和总目标的实现,以及企业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正 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

3、理制度体系的设计,制 度建设的程序和步骤,人力资源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 理等内容。(4)人员规划是对企业各类人员总量、构成、流动和补充 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工作岗位调查、人员 分类与工时统计分析、定岗定员与劳动定额等基础工作,各 类人员的需求与供给预测以及一定时期内实现供求平衡的 主要举措等内容。(5)人力资源费用计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等内容2.简述企业组织信息的特点?答:(1)社会性。企业组织信息的社会性是指企业信息不仅 来自企业内部,也来自社会,而且来源相当广泛,不是集中 在几个点上。

4、因此信息搜索较难,企业应增强对信息的敏感 性,做到捕捉敏捷,运用及时。(2)流动性。企业组织信息的流动性是指企业信息在企 业内部流动,以及企业与其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3)不规则性。企业组织在流动的过程中具有不规则性。(4)连续性。企业组织信息的连续性是指随着企业生产 经营活动的发展变化,企业信息始终处于连续的运动变化之 中。(5)新陈代谢性。企业组织信息的新陈代谢性是指随着 科技的进步和经济活动的发展,企业组织信息不断淘汰滞后 的内容,增添新的内容,完成自身的更新与完善。(6)浓缩性。 企业组织信息的浓缩性是指企业信息在 运用过程中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经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的提炼过程,形成

5、具有规律的方法和程序。(7)替代性。企业组织信息运用恰当,可以减少人力、 财力、物力的消耗,还可以扩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3.简述企业组织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答:(1)准确性原则。准确性原则是指在企业信息采集和处 理的过程中,调研人员必须本着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客观地反映企业实际情况,这样获得的信息才是可信、 可靠的。(2)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对企业信息要进行科 学的分类、整理、加工、做到系统化、保证和调查主题相关 信息的完整性,以避免企业做由片面的决策。(3)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是指有的放矢,有目的、 有计划地采集和处理企业信息。(4)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指只在一定时间

6、范围内发 挥作用。特别是供求信息,市场信息等发挥作用的时间很短, 因此处理信息需及时,否则一旦过时,即使再准确、系统, 也可能影响决策。(5)适用性原则。适用性原则是指根据企业内部各管理 层次和管理系统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类别和形式的信息。(6)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是指在信息采集和处理的 过程中,统筹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4.简述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答:(一)调研准备阶段在调研准备阶段,调研人员通过对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初步 分析和非正式调研,确定调研的主题内容和范围。1 .初步情况分析2 .非正式调研3 .确定调研目标(二)正式调研阶段在正式调研阶段,调研人员应确定获取相关信息的手段与 方

7、法,设计由合理的调查表格, 并按预定的计划和设想到 现场展开调查。1 .相关信息的来源(1)原始资料 (2)二手资料2 .选择抽样方法,设计调查问卷3 .实地调查4 .简述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方法(一)档案记录法是指向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或档案管理人员了解组 织过去的建设、运行状况以及关于重大事件或决策的档案记录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采集组织过去的决策机构的效率、决策效率、决策效 果、执行效率、文件审批效率和文件传递效率。(二)调研研究法是指针对具体的问题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个人访谈 或问卷调查,以了解组织运行的情况及相关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可 用于采集组织过去和现在的决策机构的效率、 决策效率和效果

8、、执行 效率、文件审批效率、文件传递效率、各横向机构之间的协调程度、 各组织内部信息传递的畅通程度,以及信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传递 的速度和质量等。具体方法有询问法和观察法。询问法主要有当面调查法、电话调查法、会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邮寄调查法观察法主要有直接观察法、行为记录法5 .简述企业组织信息的分析答:(一)可靠性分析。信息可靠性分析是指信息的可能准确度和信 息源可靠性,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评级的过程。(二)数理统计分析。信息数理统计分析是指应用经济数学和统 计学的工具和方法,根据具体管理任务的要求,对组织机构信息进行 分类、排序、计算、比较和选择,使其成为符合一定管理决策要求所 必需的

9、信息的过程。(三)综合比较分析。对企业组织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最常 用的方法是SWOT分析法。6 .简述调研报告的撰写的原则。答:撰写调研报告必须坚持真实、完整、客观和适用的原则,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 .必须明确说明调研资料的来源,以示资料的可靠性。(2) .必须说明对资料进行分析的方法,以示资料的科学性。(3) .必须说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以示资料的可信性。(4) .必须对企业组织信息进行分类。7 .简述劳动定额的工作内容答:(一).劳动定额的制定。采用适当的方法,“快” “准” “全”地 制定出产品、零件、工序的各项工时定额。从实际出发,全面掌握工 时消耗的规律性,制定出既先进

10、又合理的劳动定额。(二) .劳动定额的贯彻执行。劳动定额的贯彻执行是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内容。(三) .劳动定额的统计分析。劳动定额的统计分析是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四) .劳动定额的修订。随着企业生产的发展,企业原有的定额 就会落后于现实的生产水平。企业只有不断的总结,改进,才能推动 企业的发展。6 .简述劳动定额的影响因素答:1.与设备、工具有关的因素。设备、工具、材料的数量、性质、 使用情况,将直接影响到操作方法和操作时间。7 .与生产情况、生产过程有关的因素。加工材料和生产情况对工时 定额影响很大,材料加工精度是否一致,生产情况不正常,月初 松,月底

11、紧,可能前后发生不一致,严重影响工时定额的执行。8 .与操作方法有关的因素。必须了解操作规程是否合理,工人是否 遵守,与实际操作是否一致等,掌握第一手资料后,进一步分析 研究,设计合理的操作方法。9 .劳动力的配备与组织有关的因素。对于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的配 备情况、分工协作情况,应进行了解分析,以便发现劳动组织上 的不足之处,寻求原因,采取措施。10 与工作地有关的因素。对工作地的布置进行分析了解,工作地的 环境因素和通信情况也会影响工作的进行。11 与各种规章制度及其有关的影响因素。要了解本企业的作息轮班 制度、劳动纪律情况、工资及奖励制度推行的效果、设备的修理 制度和对车间和工作地布置情

12、况要力求合理。12 简述企业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答:(1).经验估工法。经验估工法是指定额员依照产品图样和工 艺技术要求,并考虑生产现场使用的设备及其它生产条件,根据 过去的实践经验对产品劳动消耗量进行估定的一种方法。(2) .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指根据过去生产的同类型产 品、零件、工序的实耗工时或产量的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经过 整理和分析,考虑今后企业的生产、组织、技术条件的变化,制 定和修订定额方法。(3) .类推比较法。类推比较法是指以现有同类型产品、零件 或工序的定额为依据,经过分析比较推算出另一种产品、零件或 工序定额的方法。(4) .技术定额法。技术定额法是通过对生产技术的

13、分析,在 挖掘生产潜力以及操作合理化的基础上,采用分析计算或实地测 定来制定定额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先进和科学的方法。步骤如下:1)分解工序2)分析设备情况3)分析生产组织与劳动组织4)现场观察和分析计算13 简述工作岗位研究的特点答:(1).对象性。岗位研究的对象是企业单位中的工作岗位,即在 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需要由劳动者承担,应严格按照预定标准, 保质保量完成的工作任务的总和。(2) .系统性。岗位研究是由系统的岗位信息采集即岗位调查、 岗位分析、岗位设计、岗位评价和岗位分类等五个基本环节构成的一 个完整的体系。(3) .综合性。以现代管理学、工效学、劳动定额学、劳动生理 学、环境科学等

14、多种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综合了多种学科的研究成 果,进行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组和再造。(4) .应用性。岗位研究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根植于我 国企业改革的丰富实践活动,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已经在我国得 到普遍的应用。(5) .科学性。衡量一门学科是否具有科学性,可以从多个维度 上去测量。14 简述工作岗位研究的原则答:(一)系统的原则。系统是由若干区别又相互依存的要素所组成 的,处于一定环境条件中,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二)能级原则。能级是指组织机构中各个岗位功能的等级,也 就是岗位在组织机构这个管理场中所具有的能量等级。(三)标准化原则。标准化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也

15、是有效地推行各项管理的重要手段。(四)最优化原则。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使系统的目 标函数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15 .简述工作岗位的目的。答:(1).收集各种相关的数据、资料、以便系统、全面、深入、地对岗位进行描述。(2) .为改进工作岗位的设计提供信息。(3) .为制定各种人事文件、进行岗位分析提供资料。(4) .为工作岗位评价与工作岗位分类提供必要的依据。16 .简述岗位写实的功能。答:(1).全面了解调查对象在一个工作日工作活动的情况,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程序、步骤和方法。(2) .在岗位写实中,可以通过必要的提问,深入了解事件的背 景及其产生的原因,透视在重要或细微表现的背后所隐含的真相。(3) .掌握员工工时利用情况,分析工时损失的原因,为提高岗 位的工时利用率提供依据。(4) .通过对若干岗位的写实,可以发现企业营销、生产、技术、 财务、人事等方面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5) .为最大限度增加产量,规定员工和设备在工作日内合理的 负荷量,确定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级别等提供必要的依据。(6) .可以满足岗位调查表中所填的许多项目要求,采集到更具 体的数据和资料。1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