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复习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67252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复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3.钱塘湖春行(1)用“/”划分朗读节奏。 最 爱 湖 东/ 行 不 足,绿 杨 阴 里/ 白 沙 堤。(2)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D) (3分)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B、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D、 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答: “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

2、人;“浅欲”写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才能”表现草木萌发的情形,两词语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5)“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该词运用拟人修辞

3、,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和争相逗趣的情态,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1这首诗以_诗人行踪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早春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喜悦_的感情。2用“”划出下面的词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只能划分两次)乱 花 渐 欲 迷 人 眼,浅 草 才 能 没 马 蹄。3解释下面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几处早莺争暖树 暖树:向阳的树。 最爱湖东行不足 不足:不够。 4颔联中“几处”“谁家”能不能换成“处处”“家家”?为什么?答: “几处”“谁家”,表现莺燕极少,贴切地写出了早春的特色,表达了诗人看见早莺、新燕的惊喜之情,而“处处”“家家”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5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

4、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答:“争”生动的反应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带来的自然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的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6.概括这首诗的主旨。答:通过描绘了西湖的秀美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愉悦的心情。 7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

5、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1望岳1用“”划出下面的词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只能划分两次)会 当 凌 绝 顶,一 览 众 山 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解释下面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 决眦入归鸟 眦: 眼角。 一览众山小 小: 小:认为小。 3.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 气势和神奇秀丽

6、的景色。4.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答:此句化用了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5. 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答: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6.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答:“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7.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

7、,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8.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

8、催人奋进。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写出这首诗中押韵的字。答:啼、溪、西2诗中写“杨花”的作用是什么? 点名时令;渲染悲苦哀怨的气氛。 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首句写景。“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飘零,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B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 C.这首诗想像丰富而奇特。D. 因为李白和王昌龄一样,都是不得志,所以说是“愁心”。(1) 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2)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

9、心情。(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 C)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4)请对本诗后两句作简要赏析。(2分)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巧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以及同情、关切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感情真挚,令人回味无穷。河大版语文课内生字集锦七年级上册炫耀 辨别 呈报 滑稽 御聘

10、 愚蠢 华盖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瞄准 翘尾巴 堕落 打鼾 刹那 侮辱 马鞍 饶赦 喧哗 赎罪 恐吓 舔舐 筛选 蒲扇 牛虻 梭子 酿酒 瞌睡 腮帮 依偎簪子 执拗 山峦重叠 卵石 挠痒 水闸 吟唱 积蓄 眺望 庞大菜畦 槡椹 油蛉 斑蝥 攒成 收敛 骨髓 秕谷 书塾 蝉蜕拗过去 人迹罕至 戏谑 山坳 步履蹒跚 大言不惭 肿胀 掸子 骊歌 叮嘱 花圃 咻咻 唐弢 濯洗 翱翔 蓦地 笑靥 采撷 深邃 开释 苦思冥想 饱经忧患 人影憧憧 巡阅 蹑手蹑脚 娓娓动听 循循善诱 欷欷歔歔 饮泣吞声 辗转反侧 万籁俱寂 歉疚 女红 相形见绌 装潢 瞥见 鹌鹑 白皙 玳瑁 馈赠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诵读节奏

11、划分有误的一项是(B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理由:颔联是说诗人和朋友都是出外做官的人,这次分别是别中之别,不必忧伤。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

12、感悲伤、基调低沉,而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4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5.对

13、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6请简答.颈联的含义和作用。答案:见快乐课堂第二次月考6.概括这首诗的主旨。答:通过描绘了西湖的秀美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愉悦的心情。 7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B ) A城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