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7 短文两篇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664786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7 短文两篇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年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7 短文两篇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年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7 短文两篇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年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7 短文两篇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年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7 短文两篇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7 短文两篇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7 短文两篇 人教新课标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7短文两篇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与( )其奇者 藻( )荇( )2根据拼音写汉字。沉ln ( ) jn( )跃 竹bi( )交hu( ) xn( )然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颓:_沉鳞:_(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_(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无与为乐者:_(4)相与步于中庭。相与:_(5)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_(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少闲人:_4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使每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完整。(1)高峰_云,清流_ 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_,沉鳞_。(3)庭下如积水_,水中藻

2、、荇_,盖竹柏影也5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字通明,号_。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和医药家,时人称他为“_”。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宋朝的_,字_,号_。与其父_、其弟_合称“三苏”,同被列为“_”。全篇绕一个“_”字来写。6同是写景,但记承天寺夜游与答谢中书书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试加以说明。_阅读与拓展一、精彩语段(一)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7统领全文的句子是:_。其中“_”字点明全文中心。8作者具体描绘他的隐居之地时,写了哪些景物?又

3、是怎样描绘这令人神往的大自然山川之美的?_9结尾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_10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中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11本文分几层,写出各层大意。_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_(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_(二)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月色入户( )(2)积水空明( )14翻译

4、下面的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译文: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_15根据原文填空。(1)文中照应题目“记承天寺夜游”时间的句子是:_,点明地点的句子是:_。(2)“欣然起行”是因为_,“寻张怀民”是由于_,这一心理活动变化过程的描写,使文情显得跌宕起伏。(3)在景色的描写中,_写月光的清澈透明,_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整句写景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16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_二、延伸阅读(一)游白水书付过苏 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

5、热甚,其源殆(差不多,大概)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水波)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也叫油柑,食用)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其源殆可熟物:_(2)循山而东:_(3)折处辄为潭:_(4)顾影颓然:_(5)不复甚寐:_(6)书以付过:_18翻译句子: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译文:_19请写出作者与其幼子苏过出游的时间和地点

6、以及到家的时间。时间:_地点:_20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潭中水?_21.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_(二)书上元夜游苏 轼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西城,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注:上元:旧以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过:访问。民夷:指汉族和当地少数民族。屠沽:卖肉者、卖酒者,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过:苏过,字叔党,苏轼幼子。当时跟从苏轼贬居海南。韩退之:指韩愈。走海者:走到大海边上的人。这里隐指苏轼自己,当时他在海南岛,称得上走海者。2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归舍已三鼓矣:_(2)已再鼾矣:_(3)步西城:_(4)放杖而笑: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