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663525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

2、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觉。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 二解题 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后来却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魏征连上四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写得语重心长,剀切kiqi,实在深沉。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指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

3、公。 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三研习课文 第一次,试读,正音。边读边正音。已经认识的字词不但要读准腔调,还要读清平舌与翘舌、前鼻音与后鼻音,以读出汉语的美感来。陌生的字词那么边读边看注释或查阅词典。 第二次,粗读,正义。边读边看注释,以粗知句义;同时边读边揣摩句内停顿,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第三次,连读,整体把握文章。连读时要流畅,语音准确,停顿正确,并且读出感情。通过连读可知全文先运用比喻和比喻,后引出“十思的详细内容,点明其重要意义。 第四次,细读,理清各层大意,把握全文思路。通过细读可知,文章第段通过比喻引出道理:积累道 义是治国之本

4、;第段通过比照说明竭诚待人特别是待百姓的重要性;第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思及意义。 第五次,品味,涵泳。本文语言简约,整散结合。整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散句意到笔随,笔力雄健,酣畅淋漓,需要用心品味。同时对“十思的内容要细细领悟,这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传统美德,差不多每句都有现实教育意义。特别是“见可欲,那么思知足以自戒、“惧满溢,那么思江海下百川这些句子对每个人的修身养性都极有启发,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 第六次,熟读,背诵。背诵时能将以上理解兼收并蓄,背出意蕴,背出情感,也背出自己的理解,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 四课内训练 写出文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准确地进展解释和翻译。 当堂完成课文后

5、面“考虑和练习的字词练习。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反复诵读,我们逐层领悟了作者高超的劝说方法和积极的治政、修身思想。文言文中有不少蕴涵着传统文化精华的佳作,领悟它、掌握它,对玩们奠定语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好处,它会让我们享受终生。 才能训练 一、解释加点词。 1.必浚其泉源 2.人君当神器之重 3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4.承天景命 5.克终者盖寡 6.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7.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8.忧懈怠,那么思慎始而敬终 9宏兹九德 10.简能而任之 11.垂拱而治 二、阅读下文,答复以下问题。 诚能见可欲,那么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那么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那么思谦冲而自牧;

6、惧满溢,那么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那么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那么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那么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那么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那么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那么思无以恶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那么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1注音与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A.壅yng蔽:耳被堵,眼被蒙。 简德:选择品德高尚的人。 B.垂拱gng:不理政务。 谦冲:谦虚。 C黜ch恶:罢斥奸邪小人。 谗邪:说坏话,造谣惹事,陷害别人的人。 D谬mi赏:错误的赏识。 盘游:指狩猎。 2这段内容的中心要旨是 A.

7、居安思危 B.戒奢以俭 C.积其德义 D.宏兹九德 3“十思内容非常全面,但又嫌琐细。请选出最重要的几项是 。 劳神苦思 虚心纳下 念高危 谦冲自牧 因怒滥刑 满溢 慎始敬终 知人善任 A. B. C. D. 4.请说明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语言特点。 魏征的写作目的是: 其语言特点为: 三、阅读下文,答复以下问题。 庚辰上“上指唐太宗御翠微殿问待臣口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己之善假设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那么欲置诸怀退不肖那么欲置诸壑朕见贤者那么进之不

8、肖者那么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阼以来正直之士比肩其前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践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背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节录自?资治通鉴?唐纪十四 1.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2.详述画线部分的大意。 四、阅读下文,答复以下问题。 识疾苦知节省 九月,癸酉,上饯衡阳王义季于武帐冈。上将行,敕诸子且勿食,至会所设馔;日旰,不至,有饥色。上乃谓曰:“汝曹少长丰佚,不见百姓困难。今使汝曹识有疾苦,知以俭御物耳。 裴子野论曰:“善乎太祖之训也!夫侈兴于有余,俭生于缺乏,欲其隐约,莫假设贫贱!习其险艰,利以任使。为其情伪,易以躬临。太祖假设能率此训也,

9、难其志操,卑其礼序,教成德立,然后授以政事,那么无怠无荒,可播之于九服矣。 高祖思固本技,崇树襁褓;后世遵守,迭据方岳。及乎泰始之初。升明之季,绝咽于衾衽者动数十人。国之存亡,既不是系,早肆民上,非善诲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旰gn:天色晚。 1加点字的解释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敕诸子且勿食 汝曹少长丰佚 汝曹少长丰佚 太祖假设能率此训也 A.且将 少长sho zhng 佚益 率l B.且暂且 少长sho zhng 佚逸 率shui C.且全 少长sho chng 佚逸 率shui D且暂且 少长sho zhng 佚益 率l 2给以下句子选择正确的释义。 今使汝曹设有疾苦,知以

10、俭御物耳。 A.如今让你们知道疾苦的滋味,知道以节省的态度来使用东西。 B.如今假使你们尝到了疾苦的滋味,就懂得使用东西要节省。 C.如今让你们知道世间还有疾和苦,懂得节省地使用东西。 D.如今让你们尝尝疾病和困苦的滋味,懂得节省,会理财物。 欲其隐约,莫假设贫贱 。 A想让他们地位不显赫,不假设让他们饱尝贫贱之苦。 B想让他们暗暗地自己管束自己,不如让他们处于贫贱的环境中。 C想让他们依稀尝到贫贱的滋味,不如让他们处于贫贱的环境中。 D想让他们当国君的意识模糊,不如让他们先当当普通老百姓。 为其情伪,易以躬临 。 A把给他们描绘事情的真伪情状,变成亲自去体验。 B正因为给他们描绘事情难免虚伪

11、,才让他们去亲自体察。、 C因为有许多事情是虚假的,应该让他们去亲自体验。 D向他们描绘事情的真伪困难,而让他们去体验是容易的。 国之存亡,既不是系,早肆民上 。 A既然国家的命运不是由他们来维系,那么趁早把注意力放在百姓身上。 B既然国家的命运并不是由他们来维系,却过早地让他们居于万民之上。 C国家的存亡,并不在于他们的好坏,应该让老百姓多一些自由。 D国家的存亡,他们是指望不上的,不如让他们趁早和老百姓一样。 3本文用“秦始之初,升明之季,绝咽于衾衽者动数十人的事例,意在说明 。 A国家不太平,连诸王的后代也难保命。 B诸王之后养尊处优,是不会长命的。 C权位之争愈演愈烈,已无骨肉亲情。 D国之存亡所系,不在诸王的小孩子身上。 4.下面的分析,不符合裴子野之论的一项为哪一项 A帝王的后代应该在贫贱中历经磨难。 B帝王的后代应该亲自体察民间的疾苦。 C赞扬宋太祖执行了利于诸子继位的教诲。 D帝王的后代应该磨炼情志,降低地位与待遇。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一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