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8人口与环境AB卷含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66326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8人口与环境AB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8人口与环境AB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8人口与环境AB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8人口与环境AB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8人口与环境AB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8人口与环境AB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8人口与环境AB卷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A卷全国卷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014课标,101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A B C D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解析第1题,根据题图提供的不同年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分别计算出19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9 300万,193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25亿,195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4亿,197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亿,1990年该国的总

2、人口约为2.5亿,20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3.08亿。该国人口在持续增加,与图曲线的特征相吻合,故选A。第2题,结合上题,该国不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可以分别计算出来。1910193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3 100万;1930195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2 000万;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6 000万;1970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4 000万。比较可知,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故选C。答案1.A2.C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2016新课标全国,46)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

3、,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35题。3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4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服务设施齐全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适宜就业机会多生态环境较好A B C D5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解析第3题,根据题干材料知,上海市人口需求由

4、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是产业升级的需求。第4题,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说明这些中小城市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多,就业机会多。故选C项。第5题,“质量型”人才,技术水平高,主要从事知识、技术水平高的产业。故选D项答案3.A4.C5.D(2013课标,78)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67题。6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7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解析第6题,两组图分别展示的是20世纪80年

5、代和90年代的平均人口年变化率,20世纪90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小于20世纪80年代,增长速度减缓,A项错误;两个时段总人口增长率均为正值,可见总人口增加,B项错误;对比两组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自然增长率大于20世纪80年代,C项错误;人口迁移量取决于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20世纪80年代两者之和大于1%,20世纪90年代两者之和约为0,可见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第7题,该城市人口超千万,为超级大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说明经济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国内人口迁移以迁出为主,且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迁出,说明该城市环境恶化,国内产生其他的新兴城市和工业基地,且该城市自然增长率在1%

6、2%之间。这些符合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特征,A项正确。答案6.D7.A(2013课标全国,12)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89题。 8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9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解析第8题,由统计图坐标读出各省的迁入、迁出人口比重的高低,苏、津、粤、浙、京、沪等省市迁

7、入人口比重高,迁出人口比重低,皖、赣、黔、川等省迁入人口比重低,迁出人口比重高。从而比较得出人口机械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而两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差不大,C项正确。A、B项迁出、迁入人口总量还与各省人口总量有关,D项人口自然增长率本题无此信息。解题关键在于正确读图,看清坐标是相对量而不是绝对量。第9题,我国20052010年人口迁移以乡村向城市迁移为主,故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高,迁出地区由于乡村人口迁出,人口总量减少,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文字材料信息显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延缓迁入地区的老龄化进程,加剧迁出地区的老龄化水平。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答案8.C9.BB卷地方卷人口增长与人口

8、问题(2016天津文综,3)读下图,回答第1题。1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解析根据该省人口数量的增长变化图可知,该省人口增长由快变慢,故其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应是由高逐渐降低,且1990年至2000年降低较快。答案D(2014福建文综,56)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23题。2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3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

9、不足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解析第2题,图中显示2015年前后老年抚养比明显上升,少儿抚养比维持在较低水平,由人口抚养比的概念推知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结构的变化。第3题,随着少儿人口比重下降和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2025年后人口老龄化严重,会造成劳动力逐渐不足。答案2.D3.B(2012山东文综,78)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完成45题。4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

10、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5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解析第4题,19822009年,该地婴幼儿所占比重减少,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以及65岁及其以上人口比重皆增加,所以该地出生率呈下降趋势、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故A、C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1982年和2009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相当,但我国是总人口持续增长的国情,2009年人口基数大,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1982年多。第5题,由1982年到2009年,我国出生率呈下降趋势,因此人口增长速度

11、减慢;由于我国在1982年到2009年65岁及其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因此社会养老负担会加重;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我国的就业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基数和2559岁人口所占比重都增大,故劳动力资源数量上升。答案4.B5.B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2016浙江文综,34)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67题。6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城乡间人口流动农业专业化发展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 BC D7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流动扩

12、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解析第6题,该题需要理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增,因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了城乡间人口流动,同时给农村经济带来发展,进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故D项正确。第7题,人口流动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A项错误;经济因素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B项错误;区域协调发展,使得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C项正确;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人口,其人口向大城市流动没有净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D项错误。答案6.D7.C(2

13、015山东文综,12)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89题。8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9“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解析第8题,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由我国当前国情可知,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导致部分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第9题,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劳动力迁往城市,农村劳动力短缺,导致土地资源浪费,A项正确;该现象不利于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城乡协调发展,B、C错

14、误;该现象会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D项错误。答案8.C9.A10(2015广东文综,5)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A海南 B四川 C广东 D浙江解析人口折线图的纵坐标为人口总数,横坐标为年份,图示该省份为人口总数在8 000万以上的人口大省,包括广东、四川、山东、河南,选项中只有四川、广东符合要求。该省常住人口数量处于下降趋势,人口迁出为主要形式,四川省为劳务输出大省,符合题目要求。答案B(2015北京文综,11)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第11题。11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特征。由题意可知,“城市牵挂”程度越高,人口迁出比例越大。读图可知,甲地受南方牵挂远大于北方,说明人口迁出比例南方比北方高,A项错误;北京、上海和深圳附近的广州(省级行政中心)相比,甲地向其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