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65577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容教材第90102页的容。教材分析“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掌握了根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单元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平均数,第二小节条形统计图。在第一小节学习的平均数是统计的一个重要概念。第二小节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纵向、横向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

2、式条形统计图。3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进展简单的类推分析。教学建议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强化平均数计算的方法。2表达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丰富其呈现形式。3结合实际问题,根据统计图表进展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课时安排建议4课时。教案A第1课时教学容平均数1:教材第90页例1与相关容。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2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开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3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

3、的方法。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妹妹有8个苹果,姐姐有12个苹果,姐姐给妹妹几个苹果,姐姐和妹妹的苹果才能同样多?生:从姐姐那里拿出2个苹果给妹妹,两人的苹果就一样多了。师:每人都是多少个?生:两人都是10个苹果。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一样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怎样计算平均数?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二、新课教学出示教材第90页例1,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

4、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预设: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学生汇报交流。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14121115413个。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教师:刚刚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

5、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教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预设:1本周平均最高气温6摄氏度。2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3四年级2班五位同学平均每人捐10本图书。4莉同学平均每天上学路上花费15分钟。三、巩固练习1判断。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3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强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 2选择。小明家平均每月

6、用水 吨。A16243627365 B1624362712C162436274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第2课时教学容平均数2:教材第9192页例2与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1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2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每组数据的总和不能反映总体的情况,而是用平均数才能反映每组数据表达的情况。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理解用平均数来比拟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的方法,并且会用平均数来比拟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教学难点理解用平均数来比拟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的方法,并且会用平均数来比拟两组

7、数据的总体情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托沙包游戏, 先让“必胜队和“快乐队比。比赛开始,分别记录两队的成绩。比赛结果:必胜队托沙包的数量为:17、19、21、23。快乐队托沙包的数量为:20、18、15、23、29。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出:“必胜队 托沙包总数为80个,“快乐队 托沙包总数为105个。我宣布:快乐队胜利!,必胜队却马上反驳:“不公平!不公平!我们是4个人,快乐队是5个人,这样比赛不公平!师:“看来人数不相等,就没法用比拟总数的方法来比拟哪组的托沙包水平高,这可怎么办呢?生1:“把这几个数匀乎匀乎,看看得几,就能比拟出来了。众生:“求平均数!。二、新课教学1探索

8、求平均数的方法。“我们怎样求出平均数呢?你能想方法试一试吗?生汇报方法:把大数多的局部匀乎给了小数,使数字平均;用计算的方法:17192123420个2018152329521个通过求平均数,比拟得出“快乐队为胜方。2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已经求出来了,快乐队托沙包的平均数是21,21代表什么?你怎么认识理解21这个数?生发现问题:“怎么没有一个人托沙包的数量是21呀?师:“是呀,21是谁托的数量呀?生:“21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追问:“什么是平均数呀?生1:“就是把大数多的局部往小数上匀乎匀乎。生2:“平均数是一个虚的数,比最小的数大一些,比最大的数小一些,在它们中间。生3:“平均数不是某

9、一个人具体的托沙包数量,它代表的是几个人托沙包的平均水平。师:平均数正如你们所说,它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代表一组数的平均值。3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见过平均数吗?生:在体育达标中要用到平均数;在考试算平均分时要用到平均数。课件出示: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00厘米;师:这是不是说,篮球队每个队员的身高都是200厘米?生1:不可能,明的身高就不止2米。生2:明的身高是226厘米。师:看来,还真有超出平均身高的人。不过,既然队员中有人身高超过了平均数,那就一定有人身高不到平均数。看来,平均数只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并不代表其中的每一个数据。好了,探讨完身高

10、问题,我们再来看看池塘的平均水深。师:冬冬来到一个池塘边。低头一看,发现了什么?生:平均水深110厘米。师:冬冬心想,这也太浅了,我的身高是130厘米,下水游泳一定没危险。你们觉得冬冬的想法对吗?生:不对!师:怎么不对?冬冬的身高不是已经超过平均水深了吗?生:平均水深110厘米,并不是说池塘里每一处水深都是110厘米。可能有的地方比拟浅,只有几十厘米,而有的地方比拟深,比如150厘米。所以,冬冬下水游泳可能会有危险。师:说得真好!想看看这个池塘水底下的真实情形吗?师出示池塘水底的剖面图。生:原来是这样,真的有危险!三、巩固练习1新闻:2014年市职工平均工资为65417元。说一说你的想法。2算

11、一算哪个小组成绩好。完成练习二十二第4题。四、课堂总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数学知识了吗?第3课时教学容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5页例3。教学目标1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它的意义和作用。2学会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和分析统计图中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发现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统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例如,为了解我国的人口状况,国家会定期对人口进展统计。板书:统计教师这里有一某地区城乡的人口统计表,课件出示教材统计表。

12、1你能从表中得到哪些信息?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给出的数据,完成教材95页的2统计图吗?2提问:观察第一幅图,这幅统计图有哪些组成局部?3思考:这幅图和我们以前画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生:没网格线。师:没有网格线的图怎么画?生讨论方法、先画城镇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画好后迁移到乡村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师:现在我们完成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分别反映了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两种量。请你们观察比拟后告诉我1980年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相差多少?观察:你能说一说哪年城乡人口最多,哪年城乡人口最少吗?你觉得这种方法方便吗?你有什么更好的作图方法吗?师:在比拟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把两图合成一。师:为什么可以合二

13、为一? 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在一样项目容下,才可以进展此操作。师:这种想法很好,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另一种统计图: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二、新课教学任务一: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1小组议论:怎么样把两单式条形统计图合成一复式条形统计图呢?2选择一套最正确方案。任务二: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1单、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课件出示2种统计图多了图例、多了一个直条,用2种不同的直条表示不同的数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更加直观形象,便于比拟。2你认为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根据我们刚刚选择好的方案开始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线条直、间隔匀;找准数据,画准高度;标数据,添图例自主学习:绘制复式条形

14、统计图。3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绘制好的统计图。 任务三: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发现并解决问题。1教师展示教材第96页上“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图,让学生看看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然后回答以下问题。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哪年城乡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2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三、巩固练习1从出示的中找一找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少了哪些局部?学生交流反应:数据显示不完整。2把条形图表示完整,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喜欢课外小组的男生最多?喜欢哪个课外小组的女生最少?2喜欢课外小组的人最多?喜欢课外小组的人最少?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第4课时教学容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5页例3。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根底上,认识并学习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展简单的数据分析。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统计、分析,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