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养殖业、配套的绿色饲料生产、育种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生猪、肉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652034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养殖业、配套的绿色饲料生产、育种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生猪、肉鸡)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绿色养殖业、配套的绿色饲料生产、育种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生猪、肉鸡)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绿色养殖业、配套的绿色饲料生产、育种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生猪、肉鸡)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绿色养殖业、配套的绿色饲料生产、育种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生猪、肉鸡)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绿色养殖业、配套的绿色饲料生产、育种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生猪、肉鸡)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养殖业、配套的绿色饲料生产、育种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生猪、肉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养殖业、配套的绿色饲料生产、育种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生猪、肉鸡)(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绿色养殖业、配套的绿色饲料生产、育种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二一二年三月目 录1.立项依据22.项目背景32.1.项目建设背景32.2.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43.生猪、肉鸡的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43.1.生猪养殖业43.2.肉鸡养殖业54.市场需求现状分析64.1.猪肉市场需求现状64.2.鸡肉市场需求现状75.项目建设85.1.建设理念:绿色养殖85.2.建设思路95.3.建设条件105.3.1.土地资源105.3.2.交通状况105.3.3.原料来源105.3.4.品牌优势105.3.5.人力资源105.4.建设规模115.5.建设内容116.投资及预算116.1.建设生猪养殖场预算11

2、6.2.建设肉鸡养殖场预算126.3.建设饲料厂预算137.经济效益分析148.风险分析148.1.疫病风险148.2.市场风险158.3.政策风险159.环境影响分析1510.附:外资纷纷进入我国养殖业161. 立项依据在以前,我国的肉蛋奶绝大部分是由8亿农民供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三、四亿脱离农村的消费群体他们从原来的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城人数还将继续增长,这也意味着中国肉蛋奶需求仍将呈增长态势。2012年1月13日,国务院2012印发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其中明确指出:积极发展“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强蔬菜水果、肉蛋

3、奶、水产品等产品优势产区建设,扩大大中城市郊区“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稳定发展生猪和蛋禽。根据上述我国肉蛋奶的需求现状以及国家“十二五”农业发展战略,拟在中铝郑州和中州企业所在地区建立生猪、肉鸡绿色养殖产业,以及配套的饲料厂等,从肉类深加工入手、以销售渠道和品牌作支撑,形成从养殖到屠宰、加工的产业链一体化。本项目包括建设年出栏7万头生猪、年出栏800万只肉鸡的绿色养殖基地以及规模配套年产7万吨的饲料厂,预计总投资3.8亿元。建成后,年收入4亿元,年利润55006000万元。本项目拟申请中铝拨款0.8亿元,申请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申请贷款和引进外资3亿元。2. 项目背景2.1. 项目建设背景20

4、10年,全国肉类产量达到7850万吨,禽蛋产量2760万吨,分别比2009年增长了2.6%和1.5%,但人均肉类占有量仍低于2005年人均59.2公斤的水平。客观的说,我国肉类市场供求处于有限平衡的状态。随着我国人口总量的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特别是个人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渐进提高,对肉类食品的市场需求必将持续扩大,从而拉动肉价的上涨。目前,城乡居民的肉类消费量还没有达到台湾地区人均70公斤的水平,增长潜力很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也将为肉类加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尤其是农民的肉类消费,还有较大增长的空间。进入21世纪后,一些企业纷纷开始投资中国养猪业。2004至

5、2006年高盛投资的两家中国肉制品行业龙头企业双汇发展和雨润食品,在养猪热潮骤起的2008年,两家企业年利润增幅分别超过20%和30%。2008年9月,在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高盛又斥资2亿至3亿美元,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场。2008年8月,德意志银行注资6000万美元,获取上海宏博集团公司养猪场30%股份。同时,德意志集团也注资6000万美元参与近年来在天津发展势头很猛的宝迪农业产业集团。2010年,德意志银行面向全球发行了“德银DWS环球神农基金”,该基金将投资定位于以农产品为主的食物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不同企业,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投向中国,可见中国农业市场存在着巨

6、大机会。2012年初,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宣布筹建万头养猪场,且在年内就可出栏。这是在钢铁企业普遍微利的背景下,武钢向“非钢”转型计划的一部分。据央视和美国“福布斯”杂志调查,农业已成为我国利润最高行业,国家在连续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扶持农业的众多措施,使农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商机,一些投资者纷纷从竞争十分激烈的商业进入属于处女地的农业项目,而养殖业特别是特种养殖业以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大,成为人们的首选。2.2.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当下,在我国生猪和鸡的养殖仍以散养为主,散养的成本较低,但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市场议价能力较弱、质量不可控。据悉,屠宰大户双汇、雨润等自己养的猪十分有限,绝大

7、部分还是要从广大的散养户手中收购。生猪价格上涨,农户蜂拥而入;生猪价格下跌,农户锐减养殖量。周而复始,猪肉价格也陷入了暴涨暴跌的怪圈。一会儿是“肉贵伤民”,一会儿是“肉贱伤农”。而较大规模的养殖企业进入市场之后就不会因为短期价格波动而轻易退出市场。所以,要改变肉价的大起大落,必须在改变生产方式方面下功夫,扩大养殖规模,改变散、小、乱的生产格局,尽快实现规模化经营。多年来,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仍然是以粮食为主,动物性蛋白供应不足。为改善人民的膳食结构,提高生活质量,也必须大力发展生猪和肉鸡的养殖。近年来,中铝郑州地区和中州地区企业出现连续亏损。矿石资源经多年开采已面临枯竭,矿石品位也已下降到很低的

8、水平,由于两企业地处中心城市地带,未来矿产品的发展受到限制,企业转型是必然趋势。本项目的建设,一方面将直接惠及中铝系统三十多万职员工及过百万的职工家属,既可以改善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还可保证供应食品的安全;另一方面,中铝郑州和中州企业地处郑州都市圈和中原城市群,人口数量接近4000万,本项目的建设可满足部分市民对猪肉和鸡肉的市场需求。3. 生猪、肉鸡的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3.1. 生猪养殖业目前,我国养猪的人有三种:国内散养户、中小型集中养殖户和外资控股或参股的大型集中养殖户等三类养殖户。其中,散养户占比最大。猪肉链的源头在散户身上,无形之中就拉伸了产业链的长度,一头猪从猪圈走到

9、餐桌上,要经历养殖、收购、贩运、定点屠宰、市场销售等多个环节。冗长的产业链必然带来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在面对独立散户时,店大欺客的现象时会发生,散养户与收购方的博弈构成了最大的矛盾。在肉制品的整个产业链中,屠宰环节利润很高,基本不会亏损,而养猪则风险大、周期长、价格波动大。以散户为基础的产业链直接导致价格的不可控,更大的恶果是其质量不可控。散户基数越大,投机的机会成本越低,越容易铤而走险,这是养殖环节容易出问题的原因。而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除非有重大自然灾害或流行病暴发,很少会出现类似中国这样的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的情况。究其原因,我国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其中的主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所

10、谓的养猪产业化,更多还是“大散养”的格局。农民依然以一家一户的庭院式圈养为主,尽管多数规模比以前大,但延续的还是“小农经济”的传统。多年来我们一直期盼猪业的转型,包括我国政府给予的大力扶持、各路社会资本的投入等有形的手力推我国猪肉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但效果不如预期。据统计,目前年出栏量超过5万头的规模化企业占全国总量的比例还不到1%,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同行的规模化水平。而在整个产业链条上,由于散养户的大量存在,使得中国生猪养殖环节一直十分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发产量和价格较大的波动。生产技术落后也是制约我国农产品生产的一大“软肋”。目前我国的生猪良种普及率仅为30%多,且对国外良

11、种依赖性强。生猪改良面窄,大部分养猪户饲养的品种较差,导致生产水平低下。科学养殖、防病,进行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通过科学管理提高效益,对很多中小养殖户来说无从谈起。因此,要改变猪肉价格大起大落,必须在改变生产方式方面下功夫。扩大养殖规模,改变散、小、乱的生产格局,尽快实现规模化经营。同时提高技术含量,这是保障生猪生产稳定、优质、高产的基础。着眼长远,当务之急是加强产业链建设。从工业看,我国肉类加工企业加工能力不输发达国家,但从产业链上看,落后发达国家10年15年。有效的办法是按照工业反补农牧业的要求,以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的理念和模式改造传统农牧业,加快传统分散饲养方式向现代集约

12、饲养方式转变,建立稳固的原料生产基地,实现肉类加工工业与农牧业的协调发展。3.2. 肉鸡养殖业从国情和养鸡业国际大市场的形势分析,我国养鸡业的优势是肉鸡,比较劣势的是快大型白肉鸡,蛋鸡处于中间状态。长期以来,优质肉鸡是我国独有的优势产业,在国内市场无进口压力,市场空间宽松而巨大,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欧盟一些国家和日本都在提倡消费肉鸡,国内市场也有旺盛需求。我国的肉鸡产业在发展初期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饲养模式。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正大集团在中国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养殖模式逐渐产生效益,国内部分企业也迅速跟进,如六和集团、中慧集团、台湾大成集团等。这些大型养殖集团迅速崛起,使我国公司加农

13、户的养殖模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模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与此同时,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开始推动规模化养殖场的发展。自2005年以来,规模化养殖场在我国肉禽养殖中所占的比重逐年递增。根据发达国家肉鸡产业发展的经验,尽管公司增加农户的模式受到了疫病、养殖户诚信、药物残留等因素的困扰,但我国规模养殖场在肉鸡养殖中的比例在今后10年仍会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一趋势的变化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密不可分,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则上述变化趋势越明显。当前,我国肉鸡产业正处于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生产方式落后,鸡肉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污染日趋

14、加重。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肉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标准化、健康的新模式,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4. 市场需求现状分析4.1. 猪肉市场需求现状建国以来中国生猪养殖业和猪肉消费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猪肉消费从紧缺性消费发展到平衡性消费,近期发展到注重质量安全性消费。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消费偏好的变化以及猪业发展态势的变化,猪肉消费在消费量进一步扩大的基础上,消费模式将进一步优化。1949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养殖业虽然经历多次波动,但是发展迅速,总体上增长较快,生猪出栏量由1952年的6545万头增加到2008年的60960万头,2008年猪肉

15、产量达到4615万t,占肉类产量的比例达60以上。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猪肉生产国,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左右。我国猪肉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人均占有量迅速提高,20世纪6O年代人均占有量为5.22kg,21世纪已经达到人均36kg以上。总结养猪业发展经验,可以发现,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导致猪肉需求增加,生猪养殖技术的进步以及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模式的发展,龙头企业主导的养猪业兼并与整合一系列综合作用,均推动了中国养猪业的发展。近一段时间来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得生猪养殖行业利润大增。在经历了2007年以来的低谷之后,猪肉价格一路上涨,且后劲十足。很多企业也开始聚焦在生猪养殖行业上,生猪养殖规模化成为了行业的发展趋势。由于养殖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后,投资与产出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状况。当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后,附属投资值相对延长,产出值相对变大。规模化将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猪肉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作为人们餐桌上的主要食品,因此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依然是一片光明。4.2. 鸡肉市场需求现状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逐年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的鸡肉总产量由1984年的135.8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1062万吨,并以每年5%10%的速度持续增长,这使得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肉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