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题西林壁教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651348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教案题西林壁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题西林壁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题西林壁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题西林壁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教案题西林壁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教案题西林壁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教案题西林壁教学 第二课时 一、学习题西林壁。 ;一、引言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描写庐山的诗,还记得吗请一位同学背一背。(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庐山的诗-题西林壁。 lt;二、板书诗题,理解。 题:题写。西林壁:庐山西林寺的墙壁。 lt;三、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交流,师生补充。(庐山的资料:美丽的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是千古名山。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庐山天下恋之美誉。)(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今四川眉山市

2、)人,与其父、其弟并称为三苏,曾任翰林大学士。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才能,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影响极深。) ;四、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作者身在庐山之中,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这景象是庐山的真面目吗 .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从这句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4.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l;五、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t;六、全班交流。 1.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横看: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庐山是南北走向,所以横看就是从东面向西看。 侧看:侧面看。从山的南端或北端看。 不识:看不清。 缘:因为。2.说

3、说每句诗的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雄伟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挺拔高峻的山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看不清庐山真实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就身处这庐山之中。) .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从这句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因为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见庐山的一部分,根本看不到庐山的全貌。) (这句诗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深刻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或角度不同,因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指名诵读这首诗,师生评议。 6.练习背诵、默写。二、比较这两首诗的不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联系实际说说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看事物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个人汇报。 .教师小结。 三、展延伸。 布置举行赛诗会。今天,我们所学的两首诗,作者看似在观峰写景,实则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读来耐人寻味。我们祖国的古诗词文化丰富多彩,象这样蕴涵深刻的诗词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多多从古诗词宝库中去采撷,下节课我们来举行一次诗歌朗诵会,比比谁朗诵得好,谁能够成为我们班的朗诵家。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