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谈家桢的童年始步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650585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士谈家桢的童年始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院士谈家桢的童年始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院士谈家桢的童年始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院士谈家桢的童年始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院士谈家桢的童年始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士谈家桢的童年始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院士谈家桢的童年始步1 9 0 9年9月15日,谈家桢在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直街糖坊弄2号的一座两层的老式楼房里呱呱坠地。在一般人的想像中,像谈家桢那样的大科学家,不是出生在 钟鸣鼎食的大户人家便是成长在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 教育,然后顺顺当当地念完小学、中学、大学,再送到国外 留学、镀金谈家桢可没有这样的好运。他出生时上帝并没有为他安排好 一个玫瑰花般的优裕环境,他的父亲谈振镛原先只是在慈城 镇上的一家小杂货铺里当学徒,后来依靠亲戚的力荐,才进 了当时的XX局,当了一个小小的邮务员,有了一份固定的薪 俸收入。谈家桢的母亲杨梅英则是一位没有文化的典型旧式妇女,心 地善良、克勤克俭又严于家教

2、。她生养了包括谈家桢在内的 3男3女。由于穷困,要带大这样的6个孩子,其艰难困苦 的程度可以想见。其次,因为父亲谈振镛的工作经常在省内各地频繁调动,经 常搬家。幼年谈家桢就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环境中渐渐长大。 有个小名叫“阿强”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谈家桢院士,戴着眼镜,带着慈祥的笑容, 处处透着一种大学者、大科学家成熟的风范。然而他幼年时 可不是这样。在家时他有个小名叫“阿祥”,因为宁波话里“祥”、“强”的发音一样,再加幼年谈家桢生性活跃顽强,所 以大家都叫他“阿强”。“阿强阿强,你又跑到外头野去 啦? ”一这意思就是说他犟头倔脑的,屋里关不住,总在外 边乱跑、撒野。事实的确是这样的。幼年谈家桢好动

3、,机灵,聪颖。他喜欢 接近大自然,会上树捉知了,看它究竟是怎么唱歌的,也会 长时间地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幼年的他求知欲望总是特别 旺盛,尤其对周遭的事物样样都充满好奇心,因而什么都想 看个明白,什么都想亲自动手去弄一弄。他外公家是开木匠 铺的,几个舅舅都会木匠活。谈家桢看着粗糙的木头经过他 们的砍削、刨过之后会变成美观光滑的木制品,心生羡慕, 于是也想拿起斧子劈劈试试,不料一下劈到了左手大拇指甲 盖,血流满手。但他不怕,大哭过后仍旧缠着大人要学木匠 手艺,后来居然也能自己“设计”着做出像样的木工活来。 谈家桢的母亲对幼年的他影响是最大的,不论谈家桢怎么 野,她总会将他搂在怀里,不让严厉的父亲对

4、他施以拳脚。 渐渐地,他父亲也看到了儿子的爱好,就不怎么过分限制他 出外撒野了。就这样,由于父母的宽容,幼年的谈家桢广泛 接触了大自然,他与土地、生物逐渐亲近起来-这一点对他 的成长至关重要。正是幼年对草木枯荣、动物生死等种种自 然现象的细微观察和感知,才让他逐渐萌生起进一步探索生 命密码的念头。谈家桢院士晚年回忆往事时曾这么指出过:“我记得,儿时的我喜欢爬树;在树上,我可以尽情地观察大 自然。江南的青山绿水,蝉唱蛙鸣,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这对我日后攻读生物学,不能不说有潜移默化的 影响。”“我很小时就有着一种本源意识,即对感兴趣的东 西刨根问底。我小时候常对着镜子问自己:我是怎么

5、变出 来的?人又是从哪里来的?这种带着好奇心的企求认识自 身的思想萌芽,每每诱发着我的想像。” 父亲是他的启蒙师那一年,谈家桢的姐姐9岁,哥哥7岁,都到了上学读书的 年纪了。但临时找学校不易,家庭经济又不很宽裕,谈振镛 决定自己授课,为孩子们启蒙。于是,屋里一张吃饭的方桌就暂时代替了书桌。谈家桢年幼 只有 5 岁,坐普通的凳子够不着桌面,他父亲就特意为他买 来了一只高凳子一宁波人称之为“读书凳”的,让他坐好了, 开始教他和姐姐、哥哥念百家姓、千字文。当然主要是教孩子们认字。谈振镛粗通文墨,更深奥的知识 他也传授不了,偏碰上谈家桢绝顶聪明,所以他很快就觉得 自己已无法胜任教职了,但孩子们的文化教

6、育又一刻也不能 耽误,怎么办呢,进普通学校费用高,中途又不能随便插班, 于是就决定送孩子们进私塾念书。老塾师为他们开讲千家诗,同时又教他们练习书法。幼 年谈家桢的记性特别好,很多课文都是过目成诵,而且会提 出一些自己的理解,所以很得老先生喜爱。当然有时候也会 表现得聪明过头,要倒过来难难老先生。比如有一回教一首 古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让谈家桢一下子就回想起老家慈城满街的桂花树和 小河河面上漂浮着的金黄色桂花来,于是就站起来说:“先生, 不对的,桂花是被风吹落的。还有夜里小鸟都睡了,月亮出 来哪里会叫?”课堂里,谈家桢年纪最小,却会提出这样的问 题,惊

7、得老塾师的眼镜都差一点掉下来。这件事很快传到了谈家桢父母的耳中,深明大义的他们并没 有过分责怪自家儿子对老先生的“大不敬”,只是说:“这孩子, 小小年纪怎么会记得老家的桂花树的?”自此觉得这孩子的 确非同一般,可不敢耽误他的功课! 19 2 1年,12岁 的谈家桢终于完成小学学业,从位于慈城镇的道本堂毕业 了。当时的道本堂是一座教会办的小学,出大门便是一条细长的 狭弄一谁能想到,一位共和国的大院士正是从这一条细细的 弄堂里走出来的呢! 父母为了让他继续升学,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就这样,从 初中、高中、大学一路念下去,最后又到美国留学,进入了 诺贝尔奖获得者摩尔根院士在加州理工学院所创立的实验 室从事遗传学研究,回国后更是一举创立了“异色瓢虫色斑嵌 镶显性遗传理论”,实现了他从小就树立的要破解生命密码的 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