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管理业务管理及中小企业管理知识信息化服务平台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650252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业务管理业务管理及中小企业管理知识信息化服务平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业务管理业务管理及中小企业管理知识信息化服务平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业务管理业务管理及中小企业管理知识信息化服务平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业务管理业务管理及中小企业管理知识信息化服务平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业务管理业务管理及中小企业管理知识信息化服务平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业务管理业务管理及中小企业管理知识信息化服务平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业务管理业务管理及中小企业管理知识信息化服务平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业务管理 业务管理及中 小企业管理知识信息化服 务平台项目申请要求: 项目申请者应针对指南内容,围绕项目总体目标和任务进行 项目整体申请,不能只针对项目部分目标和任务进行申请,原则上项目第一申请 单位作为重点项目牵头单位。项目申请鼓励产学研结合,由参与单位自行组成项 目申请团队(同一个人只能参加一个申请团队) ,并提出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召 集人。项目牵头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应长期从事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研发,有很 强的组织实施、技术开发、系统集成和行业推广能力。采取评审择优的方式确定 项目和课题承担单位。项目设立 7 9 个课题进行实施。其中包括: 1 个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支持 模式方法和关键技

2、术研究课题、 3 4 个“链条类产业集群”业务协同服务支持 平台课题、 23个“区域集聚类产业集群”业务协同服务支持平台课题、 1 个左 右规模化运营商增值资源服务支持平台的开发和集成应用课题。二、指南内容(一)项目名称业务关联的中小企业群信息化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二)项目主要研究内容1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支持模式和方法研究(1)支持“链条类产业集群”业务协同的信息化服务支持模式 结合国内典型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针对产业纵向关联和横向关联形 成的制造企业及其协作伙伴,研究轴轮式企业集群、多核式企业集群和混合式企 业集群的形成和组织机理,针对线性、树型和星型等丰富多彩的产业链结构,开 展需求

3、分析,研究业务协同模式、商务模式和第三方平台运营模式。(2)支持“区域集聚类产业集群”业务协同的信息化服务支持模式 结合国内典型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针对网状式企业集群和无形大工 厂式企业集群,研究产业集群的形成和组织机理以及信息化应用的共性关键技 术,针对集群的复杂结构,开展需求分析,研究企业群体的业务协同模式、资源 服务模式、商务模式和第三方平台运营模式。(3)基于规模化运营商的第三方资源服务信息化支持模式 结合国内典型服务运营商的实际情况和增值服务需求,基于规模化运营商, 研究以“企业聚类”为特征、以“服务协同”为主题、多资源融合的平台运行模 式研究。基于信息化服务平台,将运营商传统

4、业务、增值服务和新型业务融合, 有效利用多种服务资源,推动平台的规模化应用。2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支持平台关键技术研究(1)支持多领域、多主体资源的企业群协同平台集成框架:企业群协作涵 盖多个业务领域,涉及多个主体的众多资源管理需求,研究基于 SOA 的产业链 协同平台集成框架。包括面向企业群协作的系统构架技术、服务间通讯及管理技 术、资源管理技术、供应链系统整合技术等。(2)产业群体系统集成技术:包括面向产业集群的产品及零部件标准和编 码及编码转换技术,基于 WebService 的跨平台应用集成技术,基于 XML 的异 构数据交换技术。 建立产业链 XML 统一数据交换规范、 基于 XML

5、异构数据转换 工具等,研究协同业务及系统的信息交换协议与规范,建立服务驱动的跨企业集 成模型。实现企业群协同平台与企业内部 PDM 或 ERP 等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的 集成。(3)平台信用保障、安全和标准规范技术:针对平台信誉保障体系及运营 体系建设的需求,研究信誉保障和平台安全相关的核心技术;研究“链条类产业 集群”和“区域集聚类产业集群”服务支持平台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研究基于 规模化运营商的增值服务软件开发及集成标准和服务规范。(4)平台多模式接入融合技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系统接入手段呈现 出多元化,接入网络从有线网络发展到了无线网络,从单一的语音发展到了整合 多种媒体的数据网络,

6、3G 环境下平台与合作伙伴和最终客户的多种接入手段。 包括多类型移动终端系统研究、语音电话接入技术研究、短信接入技术等。(5)服务平台多工具软件间的单点登录( SingleSignOn )关键技术:面向 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多种应用服务,如电子商务平台、协同设 计平台、协同供应链管理平台、协同制造平台、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平台、移动商 务平台等服务,研究支持产业链集群中的骨干企业和供应商、销售商一次登录、 在各服务功能平台上进行灵活切换的单点登录关键技术。(6)移动商务与移动信息单元集成技术:为满足产业链集群中的骨干企业、 中小企业领导和管理层,能实现移动商务、移动业务数据的获取和处

7、理,研究服 务平台、企业内部管理信息与移动商务平台的集成应用、数据过滤和嵌入式软件 开发关键技术问题,支持服务平台与移动商务平台的业务处理和数据同步应用。3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支持平台开发(1)支持“链条类产业集群”业务协同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支持平台: 在“十五”期间单链式供应链协作 ASP 平台开发成果的基础上, 面向汽车及零部 件、装备制造、摩托车、注塑机、电气制造和服装等行业的轴轮式企业集群、多 核式企业集群和混合式等多种模式的企业集群,针对线性、树型和星型等多类结 构,研究产业集群中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和横向协作企业之间的业务协同技 术。开发产业链管理与优化系统,支持企业群体的业务整

8、合与优化,实现各类 企业的动态联盟管理。开发业务流程协同管理系统,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建立 业务关联企业群的业务协作模型,开发业务流程协同管理系统,支持核心业务的 企业间协同管理、 业务流程优化和系统集成, 实现对跨企业业务协作的有效支持。 包括协同设计、协同销售、协同采购、协同服务、协同物流、协同商务等系统。 开发基于协同平台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基于服务平台支持中小企业集 群的信息化。开发协同资源管理系统,面向产业链企业群业务协同的需求,研 究相关标准和规范,开发资源管理系统,建立企业信息库、产品目录库、通用工 艺装备库、产品档案库、维修档案库、客户档案库,并实现产品社会库存协同管 理和

9、零配件社会库存的协同管理。形成支持“链条类产业集群”业务协同的中小 企业信息化服务支持平台(2)支持“区域集聚类产业集群”业务协同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支持平 台:针对网状式企业集群和无形大工厂式企业集群,面向产业集聚区域,以降低 集聚区域企业的成本为基础,提高集聚区域企业的高效率反应速度为创新理念, 研究区域集聚类产业集群的企业间业务协同技术和资源服务技术。开发区域产 业集群的管理系统,立足于包容更广泛的中小型企业,为企业间、企业客户间提 供快速、便捷的交流沟通渠道,支持企业群体的业务协作和资源服务;建立网上 技术资源库,整合各类资源,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建立网上技术服务和创新设 计服务,提供网

10、上的企业信息化软件服务;开发行业自主设计系统,支持个性化 产品的快速设计;建立集群区域的行业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网上产品展示服务 中心,实现企业产品个性化的配置,分类、检索和发布等;围绕企业生产成本 的问题,研究产品生产工艺中降低成本的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推出降低区域集 聚企业成本和产品制作周期的优化服务。建立技术服务信息平台,提供产品技 术与信息等一站式服务。形成支持“区域集聚类产业集群”业务协同的中小企业 信息化服务支持平台。(3)支持规模化运营商增值资源服务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支持平台:研 究平台多模式接入的融合技术,包括多类型移动终端系统研究、语音电话接入技 术研究、短信接入技术研究。研

11、究面向不同应用需求的多层次跨平台集成框架模 型,提出跨平台集成标准, 开发平台集成框架, 支持基于用户互信的跨平台集成, 基于数据共享的跨平台集成和基于业务协同的跨平台集成。研究基于数据交换引 擎的信息化服务支持平台与电子商务平台间的数据交换技术,支持面向电子商务平台的业务数据发布服务,以及平台间的订单集成服务;多种支付手段的统一结 算服务。围绕产品售后服务,研究构建连接产品制造、销售和维修等多业务环节 的售后服务协同支持技术,实现客户使用信息的远程采集、集中式客户支持和服 务管理、维修任务协调与管理等。针对区域航空港、深水港、保税区优势,面向 发展迅速的货代行业,研发货代业务管理系统,基于平

12、台实现业务协同。支持规 模化运营商增值资源服务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支持平台。4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支持平台集成应用工程(1)支持“链条类产业集群” 业务协同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支持平台在 34 个典型行业开展集成应用。(2)支持“区域集聚类产业集群”业务协同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支持平台在 2 3 个“块域经济”或“专业镇”为代表的区域应用。(3)支持规模化运营商增值资源服务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支持平台结合 电信等规模化运营商的增值服务需求开展集成应用。(三)项目主要考核指标(1)探索出支持“链条类产业集群”和“区域集聚类产业集群”业务协同 的信息化服务支持模式、基于规模化运营商的第三方资源服务信

13、息化支持模式。(2)攻克业务协同与优化技术、平台构架和集成技术、远程信息获取和利 用技术等平台开发应用关键技术;平台建设和服务相关联的信用保障、安全和标 准规范技术。(3)开发 34个支持“链条类产业集群” 业务协同的信息化服务支持平台、 23 个支持“区域集聚类产业集群”业务协同的信息化服务支持平台、 1 个基于 规模化运营商的第三方资源服务信息化支持平台。取得10 一五项以上软件著作权。(4)能支持产业链成本控制、质量控制,优化产业链;能支持产业链协作, 实现网上网下的多种服务业态;能结合电信等规模化运营商,实现增值服务。(5)支持 10000 家中小企业的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4、6)培育 5 家第三方平台运营商和一批人才。(四)项目支持年限2008 年 9 月至 2010 年 11 月(五)项目经费来源及构成本项目总经费 4000 万元,其中国拨经费不超过 2000 万元,自筹配套经费不少于 2000 万元。三、注意事项1项目申请者应根据本项目申请指南提出的项目名称、总体目标、主要研 究内容、主要考核指标等要求,申请项目任务,编写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计划)重点项目申请书 ,提出项目实施方案、下设课题安排(课题数不 超过 9 项)以及课题依托单位、课题负责人建议。2项目必须由法人(单位)提出申请,项目申请单位可以是一家,也可以 是多家单位的组合(但不得超过

15、 10 家)。项目申请单位超过一家时,应确定项目 牵头申请单位和项目申请负责人。项目批准后,项目牵头申请单位是当然的项目 牵头单位,项目申请负责人是当然的项目召集人。3项目牵头单位和课题依托单位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 内登记注册一年以上、过去两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 用记录的企事业法人单位,包括:大学、科研机构等事业法人;中方控股的企业 法人。项目牵头单位还应具备: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具有承担项目主要任 务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实力和影响力。4项目召集人和课题负责人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年龄在 55 岁(含)以下(按指南发布之日计算)

16、 ;具有高级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 位;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 6 个月;过去三年内在申请 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项目召集人还应具备:具有较丰 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5具备以下条件的港澳台和海外华人科技人员具备以下条件的可作为课题 负责人:对于港澳台的科技人员,在满足上述(第 4 条)除国籍以外的全部条件的情 况下,只要有正式的合作协议或受聘于课题依托单位,合作期或聘任期覆盖课题 的执行期,且每年在课题依托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 6 个月的,并由课题依托单位 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对于海外华人科技人员, 包括取得外国国籍和永久居留权的, 在满足上述(第 4 条)除国籍以外的全部条件的情况下,只要正式受聘于课题依托单位,且聘任 期覆盖课题的执行期,每年在课题依托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