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社会实践活动案例及分析1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650030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社会实践活动案例及分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1社会实践活动案例及分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1社会实践活动案例及分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1社会实践活动案例及分析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1社会实践活动案例及分析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社会实践活动案例及分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社会实践活动案例及分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志愿者活动一定出于自愿吗【案例故事】走近老人爱心涌动 志愿者在行动组织学生慰问敬老院是我校一项传统活动,已坚持了二十多年了。以前活动通常由学校少先队统一组织,现在改为以班级为单位自主开展活动,每年总有几班主动积极报名,延续这一传统。前些年,这类活动在上半年举行,通常是在三月份作为学雷锋做好事活动。现在改在下半年九九重阳节,作为一种敬老志愿者活动。我班年年参加慰问敬老院的活动,今年也不例外。我们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准备:一是向同学们介绍志愿者活动常识。志愿者指不以获取物质报酬为目的,而是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志愿者以自愿且不图报酬的方式参加社会活动,促进社会进步,

2、推动人类社会事业发展。在环境保护、社区服务、救灾、大型运动会艺术节等场合均有志愿者的身影。2008年北京奥运会需要大量的志愿者,能当上一名奥运志愿者是广大青年学生的光荣。(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冒着生命危险奔赴灾区抗震救灾,挽救生命,帮助了灾区人民,温暖了全中国,感动了全世界)。志愿者主体是成人。广大中小学生服务社会、体验生活的志愿者活动主要是在其父母允许和学校批准的前提下,在学校班主任的有序组织引导下,以预备期志愿者的身份进行的。讲完之后为了加深印象,我向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做志愿者光荣吗?我们能不能做志愿者?中小学生做志愿者应当注意的问题?同学们都作出了正确的回答,

3、气氛热烈。二是发出“敬老爱老”活动倡议书全体少先队员:“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学校二十二年来一直的追求,为了让这一传统美德在我们少先队员中发扬光大,请全体少先队员迅速行动起来。为此,我们特提出如下倡议:礼遇身边老人,给一张笑脸;孝敬家中长辈,做一件实事;关爱孤寡老人,参与一次志愿活动。以真心敬老,以热心爱老,以实际行动助老。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温馨,让老人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三是分组进行具体的准备。礼物筹划小组,负责搜集和准备小礼物,以学生自制的小玩艺,手工艺品为主,根据“班级财务”状况购买一些礼品。文艺表演小组,负责节目筹划,组织与协调班级同学的节目。服务小组,主要是做一些力所能

4、及的家务活动,谈心聊天。刚确定了分组名单,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也许是对分组有意见,也许是受我介绍的志愿者活动知识的启发,有一位同学站起来提议,“为什么我们班志愿者活动总是那样单一,没有一点创意,年年慰问敬老院?当奥运志愿者多光荣,虽然说我们没有机会成为北京奥运志愿者,但我们可在火车站,汽车站在地方宣传宣传奥运知识,为北京加油,为奥运加油。能不能多设计一些志愿者活动,谁愿意参加哪个小组活动,由同学们自由报名。”还有一个同学说“志愿者活动前提是志愿,那天有刚好有点事,我可请假吗?”对这两位同学的发言我虽略感不快,却也挑不出大的毛病。我耐心地向学生解释:“志愿者活动的要义是志愿,参与活动发自内心。

5、从理想的角度来说,应同时开展多种多样志愿者活动,让同学们自主选择。社会上志愿者活动就是这样,这正是志愿者活动的魅力所在。但是,班级志愿者活动是一种集体活动,因为安全上考虑每一项活动都需要教师的指导,一个班同时举行多种志愿者活动确实存在困难。慰问敬老院是我们学校的一项传统,这类活动贵在坚持。为奥运加油志愿者活动是一个好提议,我将认真考虑。至于有的同学下星期六有事,不能参加活动,可向我请假,报学校批准。”同学们没有再说什么。各项准备活动进展很顺利。活动如期举行,也没有同学缺席。活动的效果应当说不错,有一位同学在题为“队旗飘飘”的作文这样来描述这次活动:今天是九九重阳节,也是温馨的老人节。一大早,我

6、们便依旧举起少先队队旗,来到“汉丰敬老院”,看望常年生活在那里的爷爷奶奶。来到敬老院门口,老态龙钟的老人们凝望着我们,似乎好久才回过神来。从他们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孤独,什么是无奈,什么是渴求。此时,我想到了我的奶奶,她也常在我将要回家时,倚靠着门边的窗户,向我回家的方向不停地张望。而这些没儿没女的孤寡老人,她们生活在敬老院里,只有无限期的等待。我们的到来,显然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此刻,我们的心中一阵阵绞痛!我们迅速来到老人们身边,为他们献上我们精心准备的礼物,给他们捶背,为他们捏肩,送上我们久违的问候。尽管我们的节目并不一定精彩,可他们总会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和开心的微笑,这不是老人们对我

7、们的安慰,而是他们在经历太长时间的冷清后偶遇亲情时的一种激动。所以,我们的队员也更加努力,他们一会儿为老人折被子,一会儿为老人打扫房间。看到有老人被病痛折磨得惨不忍睹,我们不少同学都流下了同情的眼泪。汉丰三校每年的这天都会来看我们,从未间断过,我代表敬老院向三千多名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听了这位老人发自肺腑的发言,不少同学潸然泪下。感动、自豪、惭愧什么都有。是的,我们每年都会如期赴约,二十多年来少先队员们从没间断,因为老人们是我们的牵挂,是我们汉丰三校的亲人。孝敬他们是我们队员们特有的殊荣。同时,我们又惭愧,我们每年才来一次,每次都只有仅仅的两、三个小时,而一年却有365天,8760小时啊!两三

8、个小时不就只是杯水车薪吗?在活动后的总结会上,同学们念了自己的作文,交流了活动后的感想。老人最怕的不是物质生活的好坏,他们最需要的是亲情,是关怀,是温暖!老人们对我们到来是多少欢迎。我们的活动是有价值的,我们的付出有意义。有的同学问,一年只慰问一次,是不是太少,我们班能不能每学期慰问一次,或者采用分组慰问的方式,一年多去几次。几个感情丰富的女生还止不住哭泣。班级活动,特别是志愿者活动,只有发自学生的内心,触及心灵,才有意义。同学们对敬老活动有这样深刻的感悟,我只静静地听,心中高兴着,刻意的引导是多余的。在总结会快要结束时,我宣布了一个消息,学校原则上批准我们班在校外开展一次奥运宣传活动,同学们

9、听后欢呼雀跃。我还说,这种活动完全由同学们策划,老师只作参谋,主要是安全参谋。同学们跃跃欲试,甚至商议扮着福娃模样进行宣传的可行性。师生们对下次志愿者活动都充满着期待。【分析与建议】一、案例的主要内容这是一次常见的慰问敬老院教育活动。活动的展开也很平常,活动之前的动员与精心准备,活动的实施,活动后的小结与反思。在这平常的外表中,这次活动有许多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一是班主任强调这得一次志愿者活动,并专门介绍了志愿者活动的知识。二是同学们按照志愿者活动精神对敬老活动提出了疑问:为什么班级志愿者活动比较单一?不愿意参加志愿者活动,可以请假吗?三是如何做到一方面坚持传统,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增加活动本

10、身的吸引力。二、从中学习的地方1慰问敬老院成为学校的一项传统一个学校坚持20多年慰问敬老院,令人钦佩。长期坚持做好事,会积累许多好的经历、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形成一些好的传统,这种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存在,必然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对广大师生形成无形的影响。传统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班主任老师配合学校,积极主动延续这一传统,带领同学们参与敬老活动,感动了老人们,同时也感动了师生。难能可贵的是,在坚持好的传统同时也注重创新,使传统教育活动焕发活力。比如,原来由学校统一组织,改为现在由各班自主组织,这样就为班主任创新提供了机会。2 与时俱进,用志愿者活动精神开展敬老活动班主任的这种做法让学生提前感受志愿者

11、活动的魅力。近年来我国志愿者活动有了长足的发展,环境保护、珍稀动植物保护、关怀弱势群体、爱心助学等项目开展得有声有色,更不说2008年奥运和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志愿者活动。志愿者活动多是一种民间行为,一批志同道合的公民自发地组织起来,在帮助和关爱他人,创造美好世界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快乐与满足。志愿者活动兴盛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青少年学生是志愿者队伍的预备队,向学生介绍志愿者活动,引导他们参与志愿者活动,感受志愿者活动的乐趣,这是对志愿者活动最好的推介。提升了班级活动的品质。班级活动是一种体制内的活动,通常存在居高临下的教育意味,往往是成人意志的一种体现,强制性,

12、外在性,表演性掺杂在一起,学生并一定从内心喜欢。志愿者活动强调自愿,自主,发自内心,在帮助他人过程中享受快乐,用这种精神来规范和要求班级活动,活动将变得更有吸引力,达到更好的效果。3 注重活动前的动员与活动后的总结,关注学生心灵的感受班级活动不只是做事,比如把一个地方环境搞好,送一些礼物给老年人,陪他们说说话,并不是活动的全部目的,班级活动还要在做事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成长。这位班主任事先向学生介绍许多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活动的意义,并尽量放手让学生做事,锻炼学生的能力,事后组织学生交流心得,充分发挥了活动的教育功能。三、有待于进一步讨论问题1 班级志愿者活动都是出自于学生自愿吗?有一个学生提

13、出请假不参加班级敬老活动,案例只交待没人缺席。另一个学生搞一次奥运宣传的志愿者活动提议,其实也隐含有不太喜欢敬老活动的意思,班主任老师以下次安排这个活动来应对。案例一直没有正面回答,如果学生不愿意参加某项志愿者活动,我们应当如何应对?不管学生喜欢不喜欢,自愿不自愿,以班主任权威统一要求学生参与班级志愿者活动,这是不是有违志愿者活动精神?这样做能否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如果完全根据志愿,班级活动能开展下去吗?如何学生不愿意,可同意学生不参加吗?还有志愿者活动也不是要经历一个从外在强制到内在自律的过程?比如一名本来对参加敬老活动没有兴趣,参加这个活动非常勉强,但一旦置身于活动后,被那种场面所感染,感

14、到自己的劳动和付出非常有价值,就逐渐喜欢上这项活动?2 学雷锋活动与志愿者活动的联系与区别慰问敬老院过去归属为学雷锋做好事,多在每年三月份开展,现在更多是人为纪念日主题活动,本案例还把它作为一种志愿者活动。虽然近年来学雷锋活动很少提了,新闻媒体很少有这方面的报道,但学雷锋活动本身是值得肯定的。我们需要思考的学雷锋活动与志愿者活动的异同点。两者都是关心他人关心社会,都是一种奉献,这是两项活动共同的优点。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多是上级的一种号召,往往是一个正式组织,如学校、工厂、机关、共青团或少先队组织的,多多少少伴有一种行政和道德的压力,组织得不好,就沦为一种形式主义,为了主持者捞政绩的一种工具。后者来自于民间,志愿,发自于内心是它的本质属性,强调在做好事的过程享受快乐。这种区分恰当吗?如何对待这两项活动,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