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组织CD105、CD14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64919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癌组织CD105、CD14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肺癌组织CD105、CD14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肺癌组织CD105、CD14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肺癌组织CD105、CD14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肺癌组织CD105、CD14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癌组织CD105、CD14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癌组织CD105、CD14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肺癌组织CD105、CD14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河北省秦皇岛市肿瘤医院 康文喜 张芳 岳秀杰 王小聪 邮编:066001 摘要:目的 观察CD105、 CD14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通过计算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值,探讨血管内皮标志物CD105、CD146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SP三步法)观察218例肺癌组织中CD105、CD146的表达。 结果 肺癌组织中CD105 、CD146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 CD105和CD146在肿瘤血管生成、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

2、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肿瘤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关键词: CD105 CD146 微血管密度 肺癌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of CD105 and CD146 in lung cancer, By computing microvessel density(MVD)in lung cancer .To explore the CD105 and CD146 in lung cancer,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Method Immunohistochemistry were used for analys

3、is of the expression of CD105 and CD146 for 128 lung cancer patients. Result The results display that the expression of CD105 and CD146 is higher obviously compare with the normal group,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 CD105 and CD146 in tumor angiogenesis, occurrence, development

4、and transfer play an important role,may be reference index of tumor prognosis.Key words: CD105 CD146,microvessel density(MVD),lung cancer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及预后均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因此对肿瘤血管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CD105、CD146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是研究肿瘤的重要抗体。本文收集肺癌患者218例,通过观察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值,探讨CD105和CD146在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本文收

5、集本院2003年10月至2010年2月外科手术切除肺癌标本218例,其中男性182例,女性36例,年龄3394岁,平均年龄67.3岁,同时收集手术切除肺癌组织周围的正常肺组织30例作对照,所有病例术前均未接受任何治疗。组织学分型:鳞癌56例、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85例、小细胞癌77例。有淋巴结转移者76例,无淋巴结转移者142例。1.2 主要试剂 免疫组化所用的鼠抗人 CD105和CD146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SP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杉公司。1.3 方法1.3.1 病理学检查 巨检:218例肺癌中,中央型肺癌112例,周围型肺癌86例,弥漫性肺癌20例。每例标本取组织块10-15块不等,所有组

6、织块均用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免疫组化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1.3.2 免疫组化染色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将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标本制成4um切片,抗原修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切片经染色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阳性呈棕黄色颗粒,均在血管内皮细胞膜或胞浆中表达。MVD 计数方法: 用 Weidener 校正并修改方法1,任何被抗体染色的单个内皮细胞或细胞团不管有没有形成管腔, 只要与周围的微血管、肿瘤细胞和其他连接组织有一个清楚的分离, 都认为是一个可计数的微血管,有平滑肌壁及管腔直径约 8 个红细胞直径的血管也排除在外。每一标本先用低倍镜(10) 下选3 个微血

7、管数最多的区域, 在每一个区域中计数个高倍镜(40) 下的微血管数, 取其均值为MVD 值。1.3.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CD105 CD146在肺癌及正常肺组织中均有表达,阳性呈棕黄色颗粒,均在血管内皮细胞膜或胞浆中表达,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丰富,阳性表达的血管结构不甚完整,管腔不规则,呈条索状或点状。正常肺组织中阳性表达数量少,血管结构大多数较完整,呈圆形、类圆形,长条形。(见图1)CD105CD146图 1 CD146 和 CD105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400)2.2 肺癌组织与正常肺组织CD105 CD146

8、 MVD值的比较 表1中肺癌组织CD105 CD146的MVD值为18.754.99,24.634.95,正常肺组织中的CD105 CD146的MVD值为8.622.40,7.452.06,肺癌组织CD105 CD146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表1 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CD105 CD146 MVD值的比较 免 疫 组 化组 别 CD105 CD146肺癌组织 18.754.99* 24.634.95*正常肺组织 8.622.40 7.452.06注:*t=8.18 P0.01 t=14.34 P0.012.3 肺癌不同组织学分型中CD105 CD146 M

9、VD值的比较 表2鳞癌中CD105 CD146 的MVD值为13.402.47,25.304.79;腺癌中CD105 CD146的MVD值为7.721.77,17.154.41;小细胞癌中CD105 CD146的MVD值为24.277.62,35.585.84 P0.01,组间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表2 肺癌不同类型中CD105 CD146 MVD值的比较 免 疫 组 化组 别 CD105 CD146鳞 癌 13.402.47* 25.304.79*腺 癌 7.721.77 17.154.41小细胞癌 24.277.62 35.585.84注:* F=63.02 P0.01 * F=66.

10、95 P0.012.4 肺癌中有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比较 表3中有淋巴结转移组CD105 CD146为26.462.34,22.193.06, 无淋巴结转移组CD105 CD146为11.031.36 ,15.722.74 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表3 肺癌患者有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MVD值的比较 免 疫 组 化组 别 CD105 CD146有淋巴结转移 26.462.34* 22.193.06*无淋巴结转移 11.031.36 15.722.74注:*t=13.22 P0.01 * t=10.56 P0.013 随访资料 218例

11、肺癌患者中术后20.5月死亡者23例,占10.55%,术后存活32.8月者68例,占31.19%,术后存活40.9月者47例,占21.55%,术后存活53.6月者35例,占16.05。有45例目前正在治疗中。4 讨论 实体肿瘤的生长分无血管期和有血管期,无血管期的肿瘤主要靠周围组织的弥散作用获取营养物质并排泄代谢产物,肿瘤增长至一定体积时会启动血管生成,进入血管期;而肿瘤新生血管结构缺乏完整性,比正常成熟血管更容易被肿瘤细胞破坏,肿瘤细胞可沿新生血管开启的胶原裂隙侵袭。血管生成是实体肿瘤普遍存在的特征,与肿瘤组织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CD105 CD146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已成为国内外学

12、者研究的热点。近年研究证实CD105是转化生长因子-家族受体蛋白,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是调节血管对TGF-反应的重要成分之一,。2CD105在胚胎组织和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其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和生存率成反比,故可能成为肿瘤发生、发展及其预后的新指标。CD146是一种单链膜贯通性糖蛋白,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与许多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CAM)有同源性3。CD146又称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分子,最初是从黑色素瘤细胞中发现的肿瘤相关抗原,介导肿瘤细胞间、肿瘤-内皮细胞间的同型或异型黏附4。有几个研究机构对CD146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曾给予不同的命

13、名,如MUC18、MCAM、A32抗原、S-Endo-1等5-7。CD146作为Ca2+非依赖性CAM,参与细胞间与细胞-细胞外基质黏附作用,促进肿瘤生长、血行转移,与肿瘤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肿瘤侵袭与转移的相关标志物8-10。在正常状态下,血管生成处于平衡状态。而在肿瘤微环境下,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CD146参与新血管的生成,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Kang等11研究证明CD146促进内皮细胞的黏附、增殖、迁移,提示其在血管新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Zheng等12研究发现,CD146参与肿瘤的血管新生过程,不仅是细胞黏附分子,而且也是膜信号转导分子。CD146阳性的肿瘤

14、血管内皮与肿瘤细胞上的CD146配体结合,并能相互作用引起肿瘤细胞聚集,形成瘤细胞团块,使血管堵塞,继而粘附于血管内皮,使肿瘤细胞进一步侵入周围组织。9,13本文主要是利用CD105 CD146在血管内皮表达的特性,来研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通过测定MVD的数值,来观测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D105和CD146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MVD值均高于正常肺组织,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显著差异。本研究发现,肺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组织中CD105与CD146的表达呈正相关,即CD146表达较高的肺癌组织中CD105表达也较高。因此推断肺癌组织标本中CD105和CD146的MVD计数越多,新生血管增生越活跃,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机会越多,生存时间越短。通过随访分析发现,存活时间短者CD105 CD146 MVD值均明显高于存活时间长者,提示CD105 CD146可能是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转移与其微血管生成和数量增加关系密切,无论是原发肿瘤还是转移肿瘤在生长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